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草根科學家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3559
- 條形碼:9787547613559 ; 978-7-5476-135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草根科學家紀事 本書特色
徐科,一個在殖民地貧苦家庭中成長的小青年,在黨的指引下參加了革命工作,被培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科學工作者。1957年被調入科學機關專職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至1998年離休!恫莞茖W家紀事》記錄了作者在中國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個人的奮斗歷程,以及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的一些切身體會。
草根科學家紀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出身于貧苦家庭, 在黨的指引下投身革命, 參加了東北地區的解放戰爭, 赴前線救治傷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他被選派到蘇聯, 專修基礎生物學科中的神經生理學。為了能夠承擔起提高國家科學水平的重任, 他自學了英語, 并到高校旁聽高等數學, 補修臨床醫學, *終成長為中國人民共和國**代科學工作者。作者在晚年決定拿起筆來, 記錄下在中國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 其個人的奮斗歷程, 以及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的一些切身體會。這本回憶錄展示了一個平民百姓家的孩子, 經過革命熔爐的錘煉, *終成長為高級科學工作者的過程。
草根科學家紀事 目錄
自序
**篇 在殖民地中成長的青年(1928-1945)
**章 不知愁滋味的少年
1.淪為殖民地的故鄉
2.山咀村與梁氏族人
3.破碎又重圓的祖父母家
4.*早的童年記憶
5.讀小學與自鳴得意的幾件事
6.讀四年縣農業中學
第二章 青年立志救國難
7.僥幸考入中日學生合校的公費大學
8.參加校內抗日宣傳活動
9.回祖國懷抱前的一段斗爭經歷
10.左派同學的武裝護校斗爭
11.黨領導孫平化同志來校授課
12.李兆麟代省長為大學正式命名
13.**期同學集體參加人民解放軍
第二篇 負笈參軍奔戰場(1945-1947)
第三章 投筆從戎向軍旅
14.在解放軍護送下遷校至新建根據地——賓縣
15.參軍當夜突遭干余匪軍圍攻
16.在根據地中建校與建附屬醫院
17.李兆麟將軍的親筆來信
18.新同學入學與第2期同學畢業赴戰場
19.第3期五名同學參加接收哈爾濱市工作
20.從松江軍區司令部調到前總衛生部工作
第三篇 解甲返校登教壇(1947-1951)
第四章 回母校進修與執教
21.入黨后調后方補修醫學臨床課
22.兩次為學校招收新生
23.學習臨床課又兼做助教
24.留校做生理教研室教員
25.接收沈陽醫學院,任生理教研室助教
26.新中國成立前夕轉業地方
27.籌建沈陽市青年聯合會被選為副主席
28.赴遼寧省撫松縣調查克山病
29.首次發表研究論文
30.為校基礎部備戰后撤北安市安排校址
第四篇 面壁取經赴蘇聯(1951-1955)
第五章 留學蘇聯
31.赴京參加留學考試
32.在莫斯科**醫學院進修消化生理學
33.擔任留蘇學生會秘書長
34.在巴甫洛夫生理學研究所進修大腦生理學
35.在列寧格勒大學旁聽神經生理學課程
36.返回祖國
第五篇 執教與科研(1955-1998)
第六章 再登教壇與完婚
37.任教北京醫學院
38.為研究生講授巴氏大腦生理學
39.研究胃小彎部的分泌功能特性
40.試探針刺狗“足三里”穴對胃功能的影響
41.參加制訂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
42.陪同蘇聯醫學代表團赴各地訪問
43.在首都簡樸完婚
第七章 人列新中國首代科學家隊伍
44.調任上海生理生化所
45.大腦兩半球的對稱與分別活動的研究
46.承擔航天工程的籌備性研究任務
47.人兩側腮腺的對稱與分別活動的觀測
48.在“反右”運動中
49.大煉鋼鐵運動中的“爐長”
50.受命研究放射生物學
第八章 受命轉入神經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
51.中蘇合作分析烏賊巨大神經纖維的電信號
52.我方發現快速傳導電信號的對蝦巨大神經纖維
53.合作研究烏賊巨大神經纖維電信號未獲進展
54.發現超高速傳導神經纖維的國際反應
55.在無脊椎動物發現有髓鞘神經纖維
56.在對蝦有髓鞘神經纖維發現特有結構
57.在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發現跳躍傳導現象
第九章 跋涉在科研道路上
58.在青島工作中遭遇輕度車禍
59.生理藥理專業學術會議中的學術爭鳴
60.編輯《生理學報》與擔當上海生理學會理事長
61.參加羅馬尼亞生理學會中的巧遇與幸遇
62.參加上海市寶山縣“四清”工作
第十章 在“文革”中的科研活動
63.*古老的動作電位記錄儀被處理掉
64.重要研究論文的天折
65.在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的遭遇
66.老伴被造反派關進“牛棚”
67.住進“抗大學習班”
68.做游泳池救生員和我的冬泳鍛煉
69.在批判“資產階級與反動學術權威”運動中
70.兩次拉練中分別擔當炊事班長與衛生員
71.考核吃生肉治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病無效
72.確診流行于我國極為嚴重的克山病
73.“干!敝凶鲳B豬班長
74.讀《醫林改錯》一書有感
75.從中草藥提取物篩選局部麻醉未果
76.倉促發表研究尚未結束的研究簡報
第十一章 再起爐灶攻科研
77.請纓開發研究國產蝮蛇毒的毒理作用
78.闡明國產蝮蛇咬傷的致死原因
79.從民間蛇藥中未能找到對抗蛇毒的有效成分
80.從國產蝮蛇毒液中發現中性蛇8一型神經毒素
81.闡明蛇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的特性
82.發現拮抗肉毒桿菌毒素的有效化合物——川楝素
83.為張香桐先生訪日做口頭翻譯
84.受命赴京為保存毛澤東主席遺體獻策
85.請辭上海市委對我的生理所副所長任命
86.在上海神經生物學講習會做綜述報告
87.頂替所領導出訪日本學術交流
88.被聘為日本國立岡崎生理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89.晉升研究員受阻,向中科院申訴
90.兼任上海分院實驗動物中心主任
91.在千島湖小島上創建獼猴養殖基地
第十二章 為神經生物學教本增添墨跡
92.研究對蝦神經纖維的軸突膜特性
93.闡明對蝦神經纖維髓鞘的形成機制
94.在對蝦有髓鞘神經纖維發現興奮結
95.測定對蝦興奮結的動作電流
96.分析對蝦神經髓鞘下間隙的生理功能
97.發現神經纖維加快傳導速度的新策略
98.證實神經生物學中的跳躍傳導學說
99.開辟研究國產馬氏鉗蝎毒液
100.開辟研究新疆產穴居狼蛛毒液
101.與臨床合作探究重癥肌無力病因
102.配合研究果蠅無飛翔突變型的遺傳變異
103.合作研究樹居唾液腺分泌功能
104.在蘇聯召開的IBRO會議上遇知音
105.學友加戰友的北戴河大聚會
106.在日本岡崎生理學研究所工作中喜迎香港回歸
第十三章 離休后著書笑夕陽
107.致謝之旅*后一次訪問東瀛
108.撰寫神經生物學專著
代后記:向徐科先生學習/徐鴻儒
草根科學家紀事 節選
《草根科學家紀事》: 1928年我出生在遼寧省大石橋市官屯鎮中的山咀村。人們都知道東北盛產大豆高梁,但迄今還少有人知道,在我們遼東半島南部分布著多至百座以上的、遠在石器時代后期人類先祖所遺留下來的古建筑遺跡?芍菚r在遼東半島南部已有了先祖的群居部落,并創造出燦爛的巨石器文化。而且在距我們山咀村的村東頭僅約一里之遙的小山上,就有一座這種巨石建筑。在我們大石橋市周圍分布著全國著名的鎂礦和硼礦。但從1931年我3歲時起,東北全境為日本侵略者所占領,成立了偽滿洲國。我的家鄉淪落為日本殖民地長達14年之久。就是在這14年里我成長為青年的! ≡谕陼r,我們山咀村的居民有50余戶。在距離我村約4華里處雖有著名的中長鐵路通過,但村中的大多數居民仍主要以務農為生,只有包括我父親在內的極少數的幾個人外出到城市里務工。雖大致從小學畢業的時候起我就萌生了如父親那樣,乘上遠去的火車到城市里去務工的念頭,但只是在考入了設在哈爾濱市的大學讀書時,才告別了我那苦難的家鄉。之后,輾轉奔波,經歷了國家的滄桑巨變和快速發展,直到1998年70歲離休于上海時,都很少回鄉探望。因此,在記憶中我的故鄉仍是在敵偽時代屬奉天省海城縣管轄的、土地稀少而又貧瘠的小山農村! ≡谟洃浿猩骄状迩坝袟l山巒起伏的、從東向西蜿蜒延伸的干山山脈的無名小支脈。山峰雖都不很高,但也有點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樣式。山咀村坐落在這條小山脈北麓的山腳下。在村的*西頭有一個向村子的方向突過來的小山包,村民們將它稱作盤龍山。在村的*東頭有座半圓錐形的、較高些的小山峰,它更是頗為明顯地向村子的方向突出過來,可能是因為宛如從小山脈中突過來的一張嘴巴,村民們便將此山稱為“山嘴巴”。我們梁家的先祖可能是看中了這種被兩座小山包所擁抱起來的地勢,不知在清朝的何時,又因何故從山東省的萊陽縣遠遷來到了遼東半島中部,又將落腳的地方命名為山咀村! ∧亲阶彀蜕降哪掀码m較為平緩,但北坡卻很陡峭。在我小的時候在這陡峭的北坡上生長著茂密的柞樹(南方稱橡樹)林,每到秋季因樹葉變色而滿坡黃遍,樹上結的橡實散落在山坡上。孩子們常常結伴穿進樹林中,采些橡實回來喂豬吃。在山的向陽面南坡上生長著野棗樹和山里紅等小灌木,在秋季里孩子們便爬上南坡采野果。因此我對端莊矗立在村東頭的這座小山,一直懷有美好的印象,以致它的形象還不時地出現在我這個遠方游子的睡夢中。大概在“九一八”事變之后兩三年,有一組由四五人組成的日本人隊伍攜帶著一些測量儀器,租房住進我們這個小山村中。記得他們人倒是挺和氣的,每天早出晚歸,到山嘴巴山的南坡上進行測量。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又來了較多的日本人,強迫村民們將該山南坡上的灌木和北坡上的柞樹全部伐去,給小山剃了個大光頭。山嘴巴山遭此巨變,我們便很恨那些日本人。在我將離家鄉進縣城讀中學時,日本人已在山的南坡上建造起一座從上到下連在一起的廠房。后來知道那是座金礦的選礦場。聽家人說,選礦廠開工后全村的上空常常是黑煙繚繞,日本人驅使中國人在礦場勞動,不停地篩選出黃金運回日本。真不知日本人那時從建在我們村旁的那座金礦場掠走了多少家鄉的黃金! 在東北光復和全國解放戰爭勝利之后,我得以回鄉探親時,日本人建造的選礦場的廠房,早已被居民們拆掉了,只留下些斷垣殘壁。又多年后我攜妻帶子回鄉時,村中居民的戶數明顯增加,生活也有所改善。但在我記憶中的那座秀麗的、山之嘴的小山,還是未能恢復其往日的端莊而秀美的面貌! ∩骄状迩靶∩矫}南麓的山腳下是丁家溝村。此村的南面有干山山脈的主脈通過。也許是因為此村確實坐落在一條山溝中,村中居民又多為丁姓,故被稱為丁家溝村。此村既在山溝溝里,耕地又少,當時也是極為貧困的。聽傳說村、中有過一位在沈陽發了財的村民,曾因給全村居民贈送過白面粉而被村民們一直傳頌著。我的外婆家便在此村中,我媽媽姓丁。丁家溝村在我心中的印象并不很深,只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外婆家住過幾次。因為她家是村中的租房戶而居無定所,每次去探望時往往要換居住地。在外婆家中當時只住著曾外祖母一人,外祖母常年在外地做傭工,甚至在春節時也不能回家。待我成年之后,媽媽還帶我到丁家溝去探過一次親,但探望到的只是一位蒼老的舅姥爺!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