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外影視作品賞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40174359
- 條形碼:9787040174359 ; 978-7-04-01743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影視作品賞析 內容簡介
影視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時它也進入高校的課堂,成為文理科學生共同喜愛的選修科目。《中外影視作品賞析》的編寫,正是著眼于培養高素質小學教師的需要,通過對中外影視藝術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的解讀,使讀者得以徜徉于中外影視藝術的長廊之中,在對作品進行欣賞的同時,了解影視藝術的基本特征和發展概況,了解知名導演、演員的藝術個性以及其他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影視藝術修養和審美鑒賞能力。 《中外影視作品賞析》可作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和中文專業的本專科教材,也可作在職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參考用書。
中外影視作品賞析 目錄
**章 影視藝術發展簡史
**節 電影藝術的誕生與發展
第二節 電視藝術的誕生與發展
第三節 中國影視藝術的誕生與發展
理解與思考
第二章 影視藝術的基本特征
**節 影視藝術的綜合性特征
第二節 蒙太奇與鏡頭
第三節 電視與電影的差異
理解與思考
第三章 影視藝術的鑒賞原則與方法
**節 影視藝術鑒賞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影視藝術鑒賞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影視評論的寫作要領
理解與思考
第二編 中外電影藝術精品賞析
第四章 早期電影經典
**節 蒙太奇手法的*初實踐
第二節 卓別林與無聲電影
第三節 早期好萊塢影片模式
理解與思考
第五章 現代電影經典
**節 《公民凱恩》與現代電影變革
第二節 《偷自行車的人》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第三節 《雁南飛》與“詩電影
第四節 《星球大戰》與高科技制作
理解與思考
第六章 中國電影經典
**節《馬路天使》與30年代中國電影
第二節 《紅色娘子軍》與60年代革命歷史題材電影
第三節 《城南舊事》與第四代導演
第四節 《一個都不能少》與第五代導演
理解與思考
第七章 類型片
**節 類型片概說
第二節 音樂片
第三節 動作片
第四節 科幻片
第五節 驚險片
理解與思考
第八章 兒童片
**節 兒童片概說
第二節 兒童片的主要特征
第三節 兒童片代表作介紹
理解與思考
第九章 美術片
**節 美術片概說
第二節 迪斯尼的動畫世界
第三節 國產美術片經典介紹
理解與思考
第三編 中外電視藝術精品賞析
第十章 電視文學
**節 電視文學概說
第二節 《電視詩歌散文》欣賞
理解與思考
第十一章 電視紀錄片
**節 電視紀錄片概說
第二節 《話說長江》賞析
第三節 《探索·發現》賞析
理解與思考
第十二章 電視系列劇
**節 電視系列劇概說
第二節 《編輯部的故事》賞析
理解與思考
第十三章 電視連續劇
**節 電視連續劇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激情燃燒的歲月》賞析
理解與思考
第十四章 電視卡通劇
**節 卡通劇的制作與特征
第二節 宮崎駿和日本卡通劇
第三節 國產卡通劇
理解與思考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外影視作品賞析 節選
《中外影視作品賞析》: (一)電視文藝創作 在中國電視節目中,紀錄片萌生較早。起初,電視紀錄片與電視新聞沒有嚴格的界限,都由新聞部負責制作,二者在制作手段、表現形式上都相差甚微。1960年攝制的《為鋼而戰》是當時北京電視臺制作的**部紀錄片,初期的電視紀錄片主要是報道型的,以介紹先進典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報道領導人出訪為主要內容。《當人們熟睡的時候》、《長江行》、《蘆笛巖》等是當時的代表作品。其中對中國電視文學影響*大的是1965年攝制,由陳漢元等人主創的《收租院》,其解說詞還作為范文選人了中學語文課本。從此,電視紀錄片漸漸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這是80年代風行一時,以文學性見長的“文學型”紀錄片的濫觴。 1980年,中央電視臺與日本電視機構合作,拍攝了中國電視史上**部大型電視系列片《絲綢之路》。這部長達17集的紀錄片以考古訪今的紀實手法,對兩千年前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聯系的古商道,做了全面深入的采訪拍攝。《絲綢之路》在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極富文學性的解說詞在電視與文學間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其次,結構方式充分考慮了電視節目的特性。《絲綢之路》的創作者意識到電視的收看方式與電影不同,電視觀眾對節目有自由的選擇權,所以在結構上充分考慮了觀眾的收視心理。《絲綢之路》總是選擇*有吸引力的情節開篇,并將*具沖擊力的畫面放在開頭。在節奏把握上,《絲綢之路》也考慮到大量的文學性解說詞和寫意鏡頭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體會,所以《絲綢之路》每集的鏡頭數并不多,鏡頭普遍較長。從收視效果考慮電視藝術的結構方式,《絲綢之路》是中國電視文學的一個創舉。 1983年,中日再次合作拍攝了25集大型系列片《話說長江》。該片是中國紀錄片走向電視化的標志,也是文學型電視紀錄片走向大型化、系列化的標志。《話說長江》的解說詞,強調文學性,但不強調文字的絕對完整獨立,更強調作為節目藝術效果的完整統一。一些看來很平常的場景,由于解說詞的啟發、點綴,使畫面意境得以提升。每一集的編輯與解說,既充分考慮蒙太奇效果,又照顧解說詞和主持人的播講需要。《話說長江》在電視文學的探索上做出了努力。從形式和文體上看,本片的總標題和分集形式,“話說”和“章回”是從地道的中國古典文學借鑒而來,在這里成為了電視連續節目的適當形式。“話說”是說話,而不是播音、播報,因此,本片的解說詞摒棄了標語口號和居高臨下的教訓腔調,不用華而不實的形容詞,不用冗長難懂的句式,要求語言生活化,以增強聽覺效果。《話說長江》播出后,在全國得到了熱烈的反響,解說詞和同名擴寫文學臺本也相繼出版。 ……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