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議題叢書海上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13850
- 條形碼:9787568913850 ; 978-7-5689-138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議題叢書海上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本書特色
國內較先一套聚焦“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新一輪東北振興”“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政府轉型”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著作。 叢書融原創性、思想性、學術性和史料性于一體,既有學術理論研究,又有實踐經驗總結,還有對未來的展望。
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議題叢書海上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內容簡介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從內涵闡釋到具體行動,已經實踐了5年,取得了輝煌成就。本書通過采取多視角的觀察方法,比較全面地呈現“海上新通道”面貌——以“海上故軌跡”為參照,揭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啟示,凸顯沿線各國“通道新征程”;基于靠前組織角度闡釋“通道新機制”;基于節點國家呈現“海上新伙伴”;基于合作領域展示“海上新合作”和“海上新人文”;很后,在“海上新起點”“通道新拓展”中展望未來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議題叢書海上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目錄
**章 海上新通道: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節 倡議背景: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內外環境
第二節 倡議內涵: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多位一體
第三節 倡議影響: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
國情篇
第二章 海上故軌跡:海上絲綢之路覓古跡
**節 孤帆遠影:中華江河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嘗試
第二節 帆影蔽日:鄭和七下西洋開新海
第三節 遷界禁海:中華閉關鎖國遭遇洋船沖擊
第四節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啟示
第三章 通道新征程:海上新絲路沿線國家基本情況
**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主要國家
第二節 東南亞航段國家的基本國情
第三節 南亞國家基本國情
第四節 西亞國家基本國情
第五節 非洲國家的基本國情
第四章 通道新機制:海上新絲路沿線國際機制
**節 東盟機制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
第二節 歐亞經濟聯盟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
第三節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
第四節 阿拉伯國家聯盟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
第五節 非洲的各個共同體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
第六節 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國際新機制
第七節 機制化趨勢:海上新絲路沿線國際機制構建的意義
合作篇
第五章 海上新伙伴:中國與海上新絲路主要國家戰略關系
**節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博弈
第二節 中國與印度的謹慎合作
第三節 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互利合作
第四節 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多領域合作
第五節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合作機制
第六節 中國與非洲部分國家的互利共贏關系
第七節 共建愿景:中國引領“海上新絲路”的戰略走向
第六章 海上新合作:拓展“海上新絲路”沿線多領域合作
**節 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狀況
第二節 中國與南亞國家經貿合作狀況
第三節 中國與西亞國家經貿合作狀況
第四節 中國與非洲東北部及印度洋西岸國家經貿合作狀況
第五節 合作趨勢:海上新絲路沿線經貿合作新拓展
第七章 海上新人文:中國與海上新絲路沿線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節 中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包容性發展理念
第二節 中國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文化交流
第三節 中國與海上新絲路沿線的科技教育合作
第四節 人文互鑒:海上新絲路沿線人文交流的展望
行動篇
第八章 海上新起點:中國共建倡議的愿景與行動規劃
**節 渤海灣區域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第二節 長江三角洲區域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第三節 福建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第四節 珠江三角洲區域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第五節 北部灣區域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第六節 中國開發開放的新海疆——粵港澳大灣區
第七節 海上絲綢之路——對外開放新藍圖
第九章 通道新拓展:中國共建倡議的新空間
**節 政策溝通:中國與海上新絲路沿線國家政策合作
第二節 設施聯通:中國“走出去”的新方向
第三節 貿易暢通: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自由貿易區建設
第四節 資金融通:“亞投行”與“絲綢基金”的支點作用
第五節 民心相通:“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新傳承
第六節 命運共同體: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方向
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議題叢書海上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作者簡介
叢書編委會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重慶智庫、重慶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組成。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教授、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 陳萬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貿中心主任、教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