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蘭臺學術宋元戲曲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2101084
- 條形碼:9787212101084 ; 978-7-212-10108-4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蘭臺學術宋元戲曲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 一代宗師王國維的代表性著作。 中國古典戲曲研究的開山之作。 與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并稱為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
蘭臺學術宋元戲曲史 內容簡介
《宋元戲曲史》是王國維先生多年從事戲曲研究的一部總結性著作,被認可為中國古典戲曲研究的開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戲曲在文學中的地位。全書共十六章,以宋、元兩朝為重點,徵引歷代有關資料,考察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是靠前部系統研究戲曲發展史的專著,材料豐富,治學態度謹嚴,影響深遠。
蘭臺學術宋元戲曲史 目錄
**章 上古至五代之戲劇
第二章 宋之滑稽戲
第三章 宋之小說雜戲
第四章 宋之樂曲
第五章 宋官本雜劇段數
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
第七章 古劇之結構
第八章 元雜劇之淵源
第九章 元劇之時地
第十章 元劇之存亡
第十一章 元劇之結構
第十二章 元劇之文章
第十三章 元院本
第十四章 南戲之淵源及時代
第十五章 元南戲之文童
第十六章 馀論
附錄一 元戲曲家小傳
附錄二
一 曲錄自序
二 宋元戲曲史
三 國學論叢王靜安先生紀念專號序
蘭臺學術宋元戲曲史 節選
**章 上古至五代之戲劇 歌舞之興,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興也,蓋在上古之世。《楚語》:“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中略)如此,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中略)及少皞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然則巫覡之興,在少皞之前,蓋此事與文化俱古矣。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說文解字》(五):“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故《商書》言:“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漢書·地理志》言:“陳太姬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陳詩》曰:“坎其擊鼓,宛邱之下,無冬無夏,治其鷺羽。”又曰:“東門之枌,宛邱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風也。鄭氏《詩譜》亦云。是古代之巫,實以歌舞為職,以樂神人者也。商人好鬼,故伊尹獨有巫風之戒。及周公制禮,禮秩百神,而定其祀典。官有常職,禮有常數,樂有常節,古之巫風稍殺。然其馀習,猶有存者:方相氏之驅疫也,大蠟之索萬物也,皆是物也。故子貢觀于蠟,而曰一國之人皆若狂,孔子告以張而不弛,文武不能。后人以八蠟為三代之戲禮(《東坡志林》),非過言也。 周禮既廢,巫風大興;楚越之間,其風尤盛。王逸《楚辭章句》謂:“楚國南部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俚,因為作《九歌》之曲。”古之所謂巫,楚人謂之曰靈。《東皇太一》曰:“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云中君》曰:“靈連踡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此二者,王逸皆訓為巫,而他靈字則訓為神。案《說文》(一):“靈,巫也。”古雖言巫而不言靈,觀于屈巫之字子靈,則楚人謂巫為靈,不自戰國始矣。 古之祭也必有尸。宗廟之尸,以子弟為之。至天地百神之祀, 用尸與否,雖不可考,然《晉語》載“晉祀夏郊,以董伯為尸”, 則非宗廟之祀,固亦用之。《楚辭》之靈,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其詞謂巫曰靈,謂神亦曰靈,蓋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動作者,而視為神之所馮依:故謂之曰靈,或謂之靈保。《東君》曰:“思靈保兮賢姱。”王逸《章句》,訓靈為神,訓保為安。余疑《楚辭》之靈保,與《詩》之神保,皆尸之異名。《詩·楚茨》云:“神保是饗。”又云:“神保是格。”又云:“鼓鐘送尸,神保聿歸。”《毛傳》云:“保,安也。”《鄭箋》亦云:“神安而饗其祭祀。”又云:“神安歸者,歸于天也。”然如毛、鄭之說,則謂神安是饗,神安是格,神安聿歸者,于辭為不文。《楚茨》一詩,鄭、孔二君皆以為述繹祭賓尸之事,其禮亦與古禮《有司徹》一篇相合,則所謂神保,殆謂尸也。其曰“鼓鐘送尸,神保聿歸”,蓋參互言之,以避復耳。知《詩》之神保為尸,則《楚辭》之靈保可知矣。至于浴蘭沐芳,華衣若英,衣服之麗也;緩節安歌,竽瑟浩倡,歌舞之盛也;乘風載云之詞,生別新知之語,荒淫之意也。是則靈之為職,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樂神,蓋后世戲劇之萌芽, 已有存焉者矣。 巫覡之興,雖在上皇之世,然俳優則遠在其后。《列女傳》云: “夏桀既棄禮義,求倡優侏儒狎徒,為奇偉之戲。”此漢人所紀,或不足信。其可信者,則晉之優施,楚之優孟,皆在春秋之世。案《說文》(八):“優,饒也;一曰倡也,又曰倡樂也。”古代之優,本以樂為職,故優施假歌舞以說里克。《史記》稱優孟,亦云楚之樂人。又優之為言戲也,《左傳》:“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杜注: “優,調戲也。”故優人之言,無不以調戲為主。優施鳥烏之歌,優孟愛馬之對,皆以微詞托意,甚有謔而為虐者。《榖梁傳》:“頰谷之會,齊人使優施舞于魯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君者罪當死,使司馬行法焉。”厥后秦之優旃,漢之幸倡郭舍人,其言無不以調戲為事。要之,巫與優之別:巫以樂神,而優以樂人;巫以歌舞為主,而優以調謔為主;巫以女為之,而優以男為之。至若優孟之為孫叔敖衣冠,而楚王欲以為相;優施一舞,而孔子謂其笑君;則于言語之外,其調戲亦以動作行之,與后世之優,頗復相類。后世戲劇,當自巫、優二者出;而此二者,固未可以后世戲劇視之也。 附考:古之優人,其始皆以侏儒為之,《樂記》稱優侏儒。頰谷之會,孔子所誅者,《榖梁傳》謂之優,而《孔子家語》、何休《公羊解詁》,均謂之侏儒。《史記·李斯列傳》:“侏儒倡優之好,不列于前。”《滑稽列傳》:“優旃者,秦倡侏儒也。”故其自言曰:“我雖短也,幸休居。”此實以侏儒為優之一確證也。《晉語》“侏儒扶盧”,韋昭注:“扶,緣也;盧,矛戟之柲,緣之以為戲。”此即漢尋橦之戲所由起。而優人于歌舞調戲外,且兼以競技為事矣。 ……
蘭臺學術宋元戲曲史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后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