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戲曲研究第107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6200
- 條形碼:9787503966200 ; 978-7-5039-662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曲研究第107輯 內容簡介
《戲曲研究(第107輯)》第107輯包括“現代戲劇的創造與發展——紀念田漢誕辰120周年專題”以及“戲曲表演與身段譜研究”“戲曲史”“地方戲研究”等欄目,田漢紀念專題中的三篇論文,分別就田漢的經典劇目、劇本創作以及戲劇批評展開研究,各有側重。關于昆劇身段譜研究的四篇論文,分別從價值、演出、專書、專藏等不同方面切入進行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新材料、新視角。戲曲史研究的七篇論文,從明代到民國時期,從雜劇、傳奇到粵劇、潮劇、京劇,尤其京劇演劇研究比較集中,值得注意。地方戲研究的四篇論文,涉及粵劇、東路梆子、黃梅戲、豫劇,重點在于現狀研究和表演藝術的總結。在比較受大家關注的固定欄目“深度訪談”中,青年戲曲作曲家齊歡講述了自己在演奏、創作和教學等工作上的經歷、探索和思考,對于了解當下戲曲音樂創作的相關問題有所裨益。
戲曲研究第107輯 目錄
現代戲劇的創造與發展——紀念田漢誕辰120周年專題
京劇《白蛇傳》經典性的內在構成
田漢南國社時期劇本創作論
“五四”回望:論20世紀四五十年代田漢的戲劇批評
戲曲表演與身段譜研究
清代中后期戲曲表演理論的演進
身體的意義:論昆劇身段譜的戲曲史價值
從昆曲身段譜說到明清時期《牡丹亭·游園驚夢》
《審音鑒古錄》身段譜管窺
懷寧曹春山家族的身段譜錄研究
深度訪談
演奏、創作、教學三位一體的戲曲音樂人——訪青年戲曲作曲家齊歡
戲曲史
朱有墩雜劇版本新探
論晚明元劇選刊刻現象及其文化審美意義
以史寫心與多重指向:傳奇《耆英會記》研究
粵東劇界演變發展及其戲劇史意義
清中期北京戲園演劇生態初探
色相、心相與舞臺造型——民國京劇批評中的“扮相”品評
論民國時期北京京劇演劇之變遷
地方戲研究
粵劇傳承中的“變”與“不變”
黃河三角洲東路梆子的傳承發展與價值探究
黃新德黃梅戲表演藝術探析
豫劇俚諺中的聲腔表演藝術初探
學術動態
戲曲研究所近期舉辦學術研討會綜述
國家優秀院團丑角專場演出暨丑角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綜述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研究》2019年度四大約稿專題
2017年度“中華戲劇學刊青年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