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43293
- 條形碼:9787201143293 ; 978-7-201-14329-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 本書特色
1. 80多位海外知名學者解讀他們眼中的中國 本書是馬丁·雅克、約翰·奈斯比特、羅思義、羅斯·特里爾等80多位美、英、法、俄羅斯、韓、日等國家的重磅中國(亞洲)研究機構的評論家、學者、政要(前政要)、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深媒體人,長期觀察中國發展,深刻而全面論述新時代中國偉大變革以及取得的偉大成就,讓讀者從多維度解讀處在深刻歷史變革和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 2. 以國際社會的視角,告訴讀者一個全面立體的中國 本書從新時代中國、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建設文化強國、“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治理等10個方面,全面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讀懂中國新時代的的quan威讀本。 3. 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本書充分回答了中國為何能夠成功、中國如何影響世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一帶一路”將給世界帶來什么、為什么全球治理變革離不開中國等一系列頗受關注的問題,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中國制度、中國道路、中國方案優勢所在,總結中國的和平崛起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大意義,向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的治理方案。
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以海外專家學者的視角,從新時代中國、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建設文化強國、新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治理等十個方面,系統解讀了發展中的中國新時代,對讀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提供了重要參考。 書中論述了新時代中國為世界樹立發展典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中國夢與世界夢互融共生、中國奇跡是如何發生的。如斯洛文尼亞前總統論述的,我為何看好中國道路與前景;〔澳大利亞〕鮑勃?卡爾(Bob Carr)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是世界之福等;本書既能拓展讀者對發展中國家如何走向現代化的認識,也可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思想啟迪。
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 目錄
目?錄
01?新時代中國
回顧與展望: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馬丁·雅克/ 003
中國民主政治與新世界圖景.............. 約翰·基恩/ 010
讀懂新時代中國的四個關鍵詞…… 讓-蓋·卡里埃/ 014
新時代中國為世界樹立發展典范........... 高棣民/ 021
新時代的中國和世界........ 卡洛斯·馬格里諾斯/ 024
新時代中國發展理念的大格局…… 拉凱什·古普塔/ 028
新時代中國的三個關鍵特征......... 揚·什韋納爾/ 031
新時代中國發展理念與前景…… 塔蒂斯·帕魯樂卡/ 034
中國發展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 考?·巴蘇/ 036
新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勞倫斯·薩默斯/ 038
02?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 約翰·奈斯比特/ 043
中國夢與世界夢互融共生........................ 羅思義/ 046
中國夢就是改革夢..................................... 李侃如/ 052
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夢想 ……賈甘納特·普拉薩德·潘達/ 056
中國夢與世界同行............. 亞歷山大·羅曼諾夫/ 059
中國夢為世界展現嶄新未來.................... 沙學文/ 064
中國夢體現中國人民的樸素情感…… 奈仁·奇蒂/ 066
“一帶一路”聯結中國夢與世界夢…… 阿里·比尼亞茲/ 068
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 ……黑爾佳·策普-拉魯什/ 071
中國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麥克·貝茨/ 073
我為何看好中國道路與前景..... 達尼洛·圖爾克/ 078
0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04?全面深化改革
05?全面依法治國
06?全面從嚴治黨
07?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
08?建設文化強國
09?“一帶一路”倡議
10?全球治理
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 節選
回顧與展望: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英國〕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資深研究員 我對中國的興趣源自一次偶然的機會。1993年8月,我到廣州度假,這座城市的活力和人們的各種活動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仍然記憶猶新。這次度假后,我覺得世界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我感到這就是“未來”。隨著對中國興趣的增加,我對中國的了解逐漸加深,從2000年開始,中國成為我關注的核心。 此后,我試圖從歷史的角度研究中國在現代世界中的軌跡以及為什么中國經濟正在騰飛等問題。同時,還研究中國未來會呈現出怎樣的局面。我把中國的崛起放在一個更加廣闊的歷史背景下予以研究。結論是,當前中國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變革。世界如今被分成了少數幾個人口稀少的富裕國家以及很多貧窮國家。中國的變革昭示了世界不應當是這個樣子。 中國從哪里來? 在我看來,中國的崛起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中國是一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以及軍事方面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在崛起中并未變得像西方國家一樣,而是仍然保持中國特色。因此,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它的影響力將不僅局限于經濟方面,還將包括其他方面。 迄今為止,西方主流觀點認為,隨著國家逐漸現代化,任何國家都會變得像西方國家一樣?傮w來說,西方主流觀點認為只有一種類型的現代化,那就是西式的現代化。這在我看來大錯特錯,我認為現代化不僅是技術、市場和競爭的產物,同樣也是歷史和文化的產物。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在我看來,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和西方截然不同的歷史的國家會變得像西方一樣。如果我們想了解中國,我們就得尊重、承認以及了解中國的歷史是如何影響和塑造中國的。當然,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影響因素眾多。自19世紀中期以來,中國一直都受到西方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變得西方化了。 除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使然,中國當前所走的道路也是政治的選擇。辛亥革命使清王朝被推翻,但問題在于這場革命沒有開啟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它使舊政權垮臺,但并不是新政權的真正開端。中國自19世紀中期以來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它難以對歐洲的現代化、工業化和軍事力量作出有效的回應。中國應對現代化的過程是漸進式的、局限性的、零星的。 這和日本不同。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認識到,如果不推進現代化,如果不向西方學習,它將變得殖民地化。因此,日本選擇的是一種明確的應對方式,而中國的應對則較含糊。甚至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國民黨的軟弱和現代化的理念不強,沒有一種政治力量能夠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指引一個清晰方向。 近代的中國陷于軍閥混戰,情況變得日趨嚴重。中國變得四分五裂,受到日本的侵略,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直到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后,中國才重新得以統一,獲得了民族獨立并重建了社會和政治秩序。到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之舉使中國的發展潛力得到了開發。但是,1978年的改革是建立在1949年變革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驅走外國侵略者,沒有中國的統一,沒有政治經濟秩序的重建,這一切改革發展成果都是不可能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元素之一在于統一。統一是中國綿延數千年歷史的重要基石,以統一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就像中華民族的一塊塊基石。毛澤東修復了這些基石,他為中國的現代化打下了基礎。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執政黨?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國民黨四分五裂、腐敗嚴重,而且扮演的角色總是曖昧不清,而毛澤東則發動廣大農民成功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在外族入侵的危機中,中國共產黨作為一種新力量出現了,中國人民團結在它的周圍。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嶄新的前途,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根本原因。 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盡管在發展中存在種種缺點和錯誤,但仍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保持了5.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在很多方面,這都是一段很好的時期,比如婦女實現了解放,現代化的工業被引入中國等。 在西方歷史學界,中國的變革往往被認為始于1978年,我認為它應該始于1949年。但毫無疑問,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是天才之舉。鄧小平放眼全球,看到了東亞各國的狀況,看到日本的努力,看到韓國的發展成果,還有新加坡的發展情況,它們在那一時期的增長率都高于中國內地。回過頭來看,鄧小平決定:中國共產黨應該一心一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都得服從這個中心,這個決定和改革開放的道路結合在一起,為中國開啟了一個真正的黃金時代。 中國向何處去? 當前的中國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時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目標。為什么?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很成功,中國在鄧小平時代開啟時還比較貧弱,1978年之后,中國經濟從原先相當于美國經濟的二十分之一變成了如今以某些標準來衡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經濟的體量。這是一種非凡的歷史性轉變。 如今的中國處在與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時截然不同的位置。中國不再弱小,而是變得強大了。中國現在需要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中國現在可以有夢想了,憧憬一種截然不同的未來。這是一種重要的歷史分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需要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審視自我。中國想要建立一種怎樣的社會?這種社會有哪些特征?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未來是怎樣的? 對中國來說,思考這些問題是150多年來的**次。因為在1949年之前,中國就像一個足球,在世界上被踢來踢去。著名的美國漢學家白魯恂(Lucian Pye)曾說過,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國家,在19世紀末由于自身的軟弱性,被迫適應以及采用國際體系中的歐洲準則,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現在的中國強大起來了,中國已經不再處于屈辱的歷史處境之中,那么中國想要成為什么樣子?中國想要實現一種怎樣的抱負?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解決了這一問題。 不同的歷史時代會造就不同的大國。誰會想到一個位于歐洲西北海岸的小小島國建起一個占世界五分之一版圖的帝國?無法想象如今還有哪個國家能像英國那樣做到這一點。在那個時期,英國開展的工業革命開啟了歷史的各種可能性,如今類似的島國早已不具備這種可能性。長久以來,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被西方視為無法實現現代化,無法與西方國家競爭。 中國改革取得了成功,這意味著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可以從貧窮和落后走向經濟現代化和充滿生機活力,也意味著世界不一定為西方所主宰。突然之間,曾處于弱勢的中國,其龐大的人口數量成為一種優勢。中國的時代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要,因為它推動了中國的變革。讓我們把1949年后的中國放在歷史大背景下觀察,這是世界現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一次變革,我們在這之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美國從18世紀60年代內戰結束到1914年這段時間里實現了轉變,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約為4%。美國比中國小,但是還花了比中國更長的時間。那么這一切應該歸功于誰?當然,首先應歸功于中國人民,是他們創造了這一切。但是,在政治方面,中國共產黨是推動者。由于這次成功的變革,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崇高的威望。 成功的政治領導者需要具備不斷變革、不斷增長、不斷思考的能力。不論在世界哪個國家,政治領導者往往會出于各種原因變得思想僵化,原本非常成功的王朝到了某個階段會變得保守僵化。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實現中國夢的關鍵在于與時俱進,迎接挑戰。這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是有跡可循的。毛澤東逝世后,中國陷于困難,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核心在執政理念上作出了重大轉變。放眼全球,很少見到政治組織或是政治黨派作出此類轉變,因為它們被自己的偏見和價值觀困住了,很難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鄧小平時代的中國轉變表明,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的根基非常深厚,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不同,蘇聯共產黨沒能扎根于群眾,但中國共產黨做到了。 中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成功進行了變革,并不代表現在和未來的中國依然能夠成功做到。對習近平主席而言,挑戰在于是否有能力帶來變革,是否有勇氣、有力量、有根基,是否能得到群眾支持。在我看來,習近平主席在應對這些挑戰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從以下幾點中可以看出習近平主席是如何成功應對挑戰的。
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 作者簡介
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工作室2012年以來策劃推出近百部多語種微視頻和紀錄片,受到國內外輿論廣泛關注與報道。 解讀中國工作室策劃制作的《變革中的中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我在中國過春節》《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等作品先后獲得2017 年中國海外傳播十大經典案例“海帆獎”、“中國夢 勞動美”全國職工微視頻大賽金獎、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樂享中國 歡樂春節”傳播獎等獎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