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英國的刑事法官-正當性.法院與國家誘導的認罪答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1312
- 條形碼:9787100161312 ; 978-7-100-1613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的刑事法官-正當性.法院與國家誘導的認罪答辯 本書特色
本書是英國知名學者麥高偉教授和馬什教授在長期從事研究訴辯交易制度之后,發表的*新研究成果。本書對于我國目前的司法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6年9月3日決定在北上廣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對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那么在司法實踐中,這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無適用范圍?會不會導致被告人被迫認罪?如何保障被害人權益?如何發揮辯護人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 雖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西方的訴辯交易制度不同,但有一些可以相互借鑒之處。本書的研究表明,被告人的故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傾聽,被告人的真實需求通常會被忽略,從而使法庭快速處理案件。本書所記錄、分析的案例表明,國家誘導下的認罪答辯,可能會掩蓋脅迫性認罪程序的缺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在司法實踐中,聶樹斌案、佘祥林案等一系列冤假錯案曾引起過全社會的關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英國的刑事法官-正當性.法院與國家誘導的認罪答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英國訴辯交易司法實踐的現實描述和冷靜思考,系統分析了已被嚴重侵蝕和削弱的英國刑事司法制度。是目前為止對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案件處理方法*全面的研究,屬于一種新的社會法理論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強化應用。
本書收集了大量的法律和實證材料,從實踐、文化和傳統等角度,對英國刑事司法程序提供了批判性的評述,揭示了國家誘導的被告人認罪實踐正在破壞英國傳統的對抗式刑事司法制度。如以特納案為例,分析了訴辯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鼓勵被告人認罪的做法在實踐中導致鮮有由雙方當事人和證人等出庭的普通審判程序案件,而司法不公案件卻成倍增加。在“財政危機”背景下,司法機關和律師共同向被告人施壓要求后者認罪,以節約有限的司法成本,也是導致冤假錯案的根本原因。此外,英國司法腐敗,尤其是警察腐敗或違規辦案等現象,已經引起了的注意。所有這些,都促使英國正在積極考慮采取改革措施來完善“訴辯交易”程序。
英國的經驗表明,沒有一種制度是的,應該相互借鑒。本書對于我國目前試行的“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及相關的司法改革具有的參考價值,對于法律實務工作者牢固樹立“疑罪從無”等法治理念也具有積極意義。
英國的刑事法官-正當性.法院與國家誘導的認罪答辯 目錄
英國的刑事法官-正當性.法院與國家誘導的認罪答辯 作者簡介
麥高偉,英國知名的法社會學專家,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榮退教授,曾獲得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麥教授曾任英國伯明瀚大學高級導師和講師(1981-1987),美國紐約大學W. E. Meyer講座教授(1984-1985),華威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1988-1989)、教授(1989-2005)、院長(1993-2001),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院長、教授(2001-2004),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主任(2004-2008)、首任院長(2008-2011)等職。其教學與科研興趣包括刑事司法、刑事程序、證據學、警察學、法律援助、司法公正、陪審團制度、訴辯交易和法制史。麥教授在英國、美國、土耳其、中國等國家開展了刑事司法、協商式司法、刑事辯護律師的辯護工作、審前程序與起訴程序、認罪口供、土耳其人權、陪審團審判等方面的實證研究。出版了《中國刑事司法之實證研究》《法律研究的方法》《陪審制度與訴辯交易》《英國刑事司法程序》《起訴的案件》等20余部英文著作;在《刑事法評論》《英國法與社會期刊》《現代法律評論》《英國犯罪學期刊》等刊物發表了英文學術論文約200篇。麥高偉教授已有三部著作在我國大陸翻譯出版:《英國刑事司法程序》《陪審制度與訴辯交易》和《法律研究的方法》。
路加?馬什,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兼人權與公義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人權保護、模擬法庭、庭審辯護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馬什教授曾在英國知名律師事務所工作,擔任刑事案件的出庭辯護律師。先后獲得倫敦國王學院法學學士、諾森比亞大學法學碩士、牛津大學國際人權法碩士。曾于2015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突出教研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等高校的訪問學者。
譯者簡介:付欣,法學博士,1971年8月生,西北政法大學講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副研究員。1994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外語系,2001年獲法國艾克斯-馬賽法律、經濟與科技大學歐盟商法碩士,2002-2005年師從本書作者麥高偉教授等人,獲香港城市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司法、法律實證研究、歐盟商法、人權法和公眾參與。先后在我國大陸、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和臺灣等地區發表了死刑復核、人民監督員制度、刑事司法、證人和被害人保護等方面的論文10余篇,出版了《歐洲勞動法》《公眾參與的理論與實踐》《歐盟勞動法(第2版)》《法學院: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法學教育》等著作。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