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52694
- 條形碼:9787540252694 ; 978-7-5402-5269-4
- 裝幀:6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文物色彩為主線, 以文物保護為目的, 對各類材質文物的色彩進行了研究, 從宏觀的顏色變化監測到微觀的色彩成分變化, 從色彩構成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能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從配色染色數據化到色彩保護材料的研發, 內容涵蓋文物色彩保護工作的各個方面, 對文物色彩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 目錄
前言
**章 顏料與染料
1.1 色彩的發展歷程
1.2 顏料
1.2.1 顏料的概念及種類
1.2.2 顏料的性質
1.2.3 顏料中的膠結材料及分類
1.3 染料
1.3.1 植物染料
1.3.2 動物染料
1.3.3 媒染劑
第二章 色彩光譜學原理及表征
2.1 色彩的感知
2.2 顏色的基本特征
2.3 色度學系統及顏色空間
2.4 色彩量化實例
2.4.1 明代《鐘馗駕牛圖》色彩量化
2.4.2 古建油飾彩畫隨濕度的色差變化
2.4.3 豆漿水對顏料的呈色效果
2.4.4 染織品反射光譜曲線的測定
第三章 顏料檢測方法
3.1 測試方法
3.1.1 形貌分析
3.1.2 元素分析
3.1.3 結構與物相分析
3.2 研究實例
3.2.1 未知年代的道教畫像顏料鑒別
3.2.2 老山漢墓出土漆器殘片髹漆工藝探究
3.2.3 曹村窯青黃釉陶表面腐蝕物成分及形成機理分析
第四章 染料分析
4.1 植物染料鑒定
4.1.1 分析步驟及方法
4.1.2 染料鑒定方法
4.2 藍色植物染料的鑒定
4.2.1 染料藍草制靛及染色工藝原理
4.2.2 一組古代絲織品上藍色植物染料的分析鑒定
4.3 染料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
4.3.1 標準染料色素及提取試劑
4.3.2 測試條件
4.3.3 測試結果
4.4 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4.4.1 測試條件
4.4.2 測試結果
4.5 染料拉曼光譜分析
4.5.1 不同激發波長拉曼光譜對古織物植物染料的分析
4.5.2 拉曼光譜法鑒定染料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配色染色技術
5.1 古書畫裝裱用輔料染色
5.1.1 實驗部分
5.1.2 結果與討論
5.1.3 結語
5.2 仿古玉染色
5.2.1 研究背景
5.2.2 實驗方法
5.2.3 染色實驗結果
5.2.4 古玉與仿古玉沁色的區別
5.2.5 結論
第六章 環境因素對古建油飾彩畫色彩的影響
6.1 古建油飾彩畫的主要病害成因初步分析
6.1.1 褪色與變色
6.1.2 粉化
6.1.3 油飾彩畫的龜裂、起甲、空臌和剝落
6.1.4 裂縫
6.1.5 煙熏、油污和降塵
6.1.6 霉變
6.1.7 生物對油飾彩畫的危害
6.2 光照對色彩的影響
6.2.1 實驗材料及儀器
6.2.2 油飾彩畫樣板制備
6.2.3 光老化方法
6.2.4 光老化表征與測試方法
6.2.5 結果與討論
6.2.6 小結
6.3 高溫對色彩的影響
6.3.1 溫度老化方法
6.3.2 結果與討論
6.4 高濕對色彩的影響
6.4.1 高濕老化方法
6.4.2 結果與討論
6.4.3 小結
6.5 大氣降塵對色彩的影響
6.5.1 集塵實驗方法
6.5.2 結果與討論
6.5.3 小結
6.6 酸雨對色彩的影響
6.6.1 實驗方法
6.6.2 結果與討論
6.6.3 小結
第七章 色彩保護材料
7.1 膠礬水在書畫材料中的應用
7.1.1 書畫用紙潤墨性量化表征方法初探
7.1.2 膠礬水對宣紙潤墨及力學性能的影響
7.1.3 膠礬水在熟化書畫紙張中的應用
7.1.4 膠礬水在書畫顏料固色中的應用
7.1.5 結論
7.2 一種新型中性施膠劑在書畫固色中的應用
7.2.1 研究背景
7.2.2 樣品制備
7.2.3 應用效果測試方法
7.2.4 結果與討論
7.2.5 結論
7.3 莜麥面團對彩繪文物的除塵效果評價
7.3.1 研究背景
7.3.2 實驗部分
7.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7.3.4 結語
第八章 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修復方法
8.1 文物色彩分析原則與步驟
8.1.1 分析原則
8.1.2 分析步驟
8.2 色彩文物的保護修復
8.2.1 保護修復原則
8.2.2 色彩文物保護修復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后記
**章 顏料與染料
1.1 色彩的發展歷程
1.2 顏料
1.2.1 顏料的概念及種類
1.2.2 顏料的性質
1.2.3 顏料中的膠結材料及分類
1.3 染料
1.3.1 植物染料
1.3.2 動物染料
1.3.3 媒染劑
第二章 色彩光譜學原理及表征
2.1 色彩的感知
2.2 顏色的基本特征
2.3 色度學系統及顏色空間
2.4 色彩量化實例
2.4.1 明代《鐘馗駕牛圖》色彩量化
2.4.2 古建油飾彩畫隨濕度的色差變化
2.4.3 豆漿水對顏料的呈色效果
2.4.4 染織品反射光譜曲線的測定
第三章 顏料檢測方法
3.1 測試方法
3.1.1 形貌分析
3.1.2 元素分析
3.1.3 結構與物相分析
3.2 研究實例
3.2.1 未知年代的道教畫像顏料鑒別
3.2.2 老山漢墓出土漆器殘片髹漆工藝探究
3.2.3 曹村窯青黃釉陶表面腐蝕物成分及形成機理分析
第四章 染料分析
4.1 植物染料鑒定
4.1.1 分析步驟及方法
4.1.2 染料鑒定方法
4.2 藍色植物染料的鑒定
4.2.1 染料藍草制靛及染色工藝原理
4.2.2 一組古代絲織品上藍色植物染料的分析鑒定
4.3 染料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
4.3.1 標準染料色素及提取試劑
4.3.2 測試條件
4.3.3 測試結果
4.4 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4.4.1 測試條件
4.4.2 測試結果
4.5 染料拉曼光譜分析
4.5.1 不同激發波長拉曼光譜對古織物植物染料的分析
4.5.2 拉曼光譜法鑒定染料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配色染色技術
5.1 古書畫裝裱用輔料染色
5.1.1 實驗部分
5.1.2 結果與討論
5.1.3 結語
5.2 仿古玉染色
5.2.1 研究背景
5.2.2 實驗方法
5.2.3 染色實驗結果
5.2.4 古玉與仿古玉沁色的區別
5.2.5 結論
第六章 環境因素對古建油飾彩畫色彩的影響
6.1 古建油飾彩畫的主要病害成因初步分析
6.1.1 褪色與變色
6.1.2 粉化
6.1.3 油飾彩畫的龜裂、起甲、空臌和剝落
6.1.4 裂縫
6.1.5 煙熏、油污和降塵
6.1.6 霉變
6.1.7 生物對油飾彩畫的危害
6.2 光照對色彩的影響
6.2.1 實驗材料及儀器
6.2.2 油飾彩畫樣板制備
6.2.3 光老化方法
6.2.4 光老化表征與測試方法
6.2.5 結果與討論
6.2.6 小結
6.3 高溫對色彩的影響
6.3.1 溫度老化方法
6.3.2 結果與討論
6.4 高濕對色彩的影響
6.4.1 高濕老化方法
6.4.2 結果與討論
6.4.3 小結
6.5 大氣降塵對色彩的影響
6.5.1 集塵實驗方法
6.5.2 結果與討論
6.5.3 小結
6.6 酸雨對色彩的影響
6.6.1 實驗方法
6.6.2 結果與討論
6.6.3 小結
第七章 色彩保護材料
7.1 膠礬水在書畫材料中的應用
7.1.1 書畫用紙潤墨性量化表征方法初探
7.1.2 膠礬水對宣紙潤墨及力學性能的影響
7.1.3 膠礬水在熟化書畫紙張中的應用
7.1.4 膠礬水在書畫顏料固色中的應用
7.1.5 結論
7.2 一種新型中性施膠劑在書畫固色中的應用
7.2.1 研究背景
7.2.2 樣品制備
7.2.3 應用效果測試方法
7.2.4 結果與討論
7.2.5 結論
7.3 莜麥面團對彩繪文物的除塵效果評價
7.3.1 研究背景
7.3.2 實驗部分
7.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7.3.4 結語
第八章 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修復方法
8.1 文物色彩分析原則與步驟
8.1.1 分析原則
8.1.2 分析步驟
8.2 色彩文物的保護修復
8.2.1 保護修復原則
8.2.2 色彩文物保護修復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后記
展開全部
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 作者簡介
何秋菊(1982一),女,首都博物館保護科技與傳統技藝研究部副研究員,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在職博士,主要從事文物色彩分析與保護、各類有機質類文物保護工作,曾在《文物》《光譜學與光譜分析》《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分析化學》等期刊發表文章三十余篇,多次獲得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等獎勵。2015年榮獲北京市委宣傳部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資助。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