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福鼎文史太姥文化研究資料叢刊太姥族譜文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71699
- 條形碼:9787561571699 ; 978-7-5615-716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鼎文史太姥文化研究資料叢刊太姥族譜文獻 內容簡介
本書在田野調查基礎上,針對福鼎地區各大宗族的族譜文獻進行細致的搜集整理,不僅較為系統地記錄了福鼎地區現存的族譜保存情況,而且對于本地區族譜中所保存的珍貴文獻資料開展整理與研究。按照族譜與移民、族譜與家訓、族譜與鄉俗等幾大部分,分類輯入族譜中的各種文獻資料,從而為太姥文化研究提供豐富的地方史資料。
福鼎文史太姥文化研究資料叢刊太姥族譜文獻 目錄
上編 移居、宗族與地域社會
從管陽《范氏族譜》看明清地方宗族的宗法制度實踐
桐山《高氏宗譜》與地域社會史的創造
移民群體與地域社會意識之構建
——以佳山《周氏族譜》為中心
族譜與宗族組織:瀲城楊氏的宗族實踐與歷史記憶
從西昆《孔氏族譜》探究孔氏宗族的歷史及其文化功能
從玉塘《夏氏族譜》看明清之際東南沿海堡寨社會的形成
下編 族譜文獻選輯
仙蒲《林氏宗譜》中的地方社會文化
管陽《范氏族譜》中的地方社會文化
疊石《王氏宗譜》中的地方社會文化
點頭《梅氏家譜》中的地方社會文化
磻溪《林氏宗譜》中的地方社會文化
赤溪《杜氏宗譜》中的地方社會文化
福鼎文史太姥文化研究資料叢刊太姥族譜文獻 節選
《太姥族譜文獻》: 陳支平曾指出,為了提高家族榮譽,福建民間各家的族譜都很重視對入閩始祖的記述,其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大部分姓氏的始祖都是官宦人家,二是先祖都是子孫滿堂,①桐山高家的族譜也不例外。由此源流序來看,從唐以前至宋代,高氏家族從中原移居至福建各地。這些人閩以前的遷徙記錄,是否具有可靠的真實性,已無法考證。至于其遷徙的原因,族譜中亦有所記錄。瑞公與瑤公皆因任官職而遷入,高氏宗祠內瑞公像有文字作如下解釋:“古齊國治所浮陽,古稱渤海,故我高氏發祥地為渤海郡。后姜氏齊國的政權為田氏所篡奪,齊貴族外逃,故派生出漁陽(京兆)郡(即今北京密云西南),遼東郡(治所襄平,即今遼寧遼陽市),河南郡(治所雒陽,即今洛陽市東北)。三國時,瑞公仕吳為丹陽太守,舉家遷居揚州,為廣陵郡肇郡始祖。”關于高瑤人閩則是“唐玄宗天寶九年(750年),授長樂太守,居長樂”。而自長樂以后高家的遷徙,則均與躲避戰亂、求得新的生存空間有關。 如唐代后期龔公的遷徙,據桐山《高氏宗譜》記載,龔公,又名忠,字本直,生子四:伯、仲、叔、季。傳至龔公時,自齊太公始已是第五十八世孫。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各地兵亂叢生,其中王仙芝和黃巢勢力*大。后來,黃巢率部南下進攻浙東,開山路700里突入福建,攻克廣州,復而又回師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進中原。為避黃巢之亂,龔公自長樂舉家遷居石岊。于是,龔公被奉為今閩東及桐山廣陵高氏宗祠的始祖之一。 再如,(英耳)公自石岊遷居桐山的契機是開拓茶葉種植。在唐代,茶葉種植形成了集市貿易,至宋時,逐步誕生了一些家族式茶葉生產商。據高世武介紹,為了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尋找合適的生居環境,高氏龔公派下家族自長樂石岊一路艱辛北遷,至福安仕洋轉柳田,分踞廉首、荷岐、下白石等處。其中的(英耳)公(字致顯),徙居桐山時,看中了這里的自然環境,在此開辟荒地,發展茶葉種植。③經過歷代人的精心經營,高家在此定居繁衍,發展壯大。“西園高家”名稱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也與茶葉種植的歷史相關。據高世武介紹,高家的祖業以茶園和旱煙為基礎,在明初,高家族人大部分的茶園山地、旱煙梯田集中在西面,白天面向東方,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經過幾代人的集中開墾,慢慢形成大片規模。高家族人常年于此勞作,每逢親友到訪,近鄰熱情帶路田間,或直接手指西面山坡說:到西園去找!因此,口耳相傳間,“西園”就成了地名。 歷代高氏祖先以茶興業,耕讀傳家,成就了西園高氏這一桐山望族。如今高家仍延續著茶葉種植業,“西園高氏家茶”成為福鼎白茶的品牌之一。與此同時,“西園”的來歷還有另一種傳說,與桐山高家因逃避戰亂,曾遷居于浙江溫州一處名為“西園”的地方有關。據高世武講述,南宋時期(1127~1279年),因地方寇亂,各地舉兵鎮壓,戰事不斷。桐山又遭遇地震,家族中有人先后遷徙壽寧、柘榮等地。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宦官當權,戰事頻生,流寇生端,橫行鄉野。閩東一帶經倭寇長期掠奪燒殺,百姓苦不堪言。迫于生計,高家族人經多次商討,決定舍家而走,或投奔浙江溫州、瑞安玉蒼等地的姻親,或進入才山(太姥山)腹地避難,或遠徙閩地的尤溪、周寧等處。其中人數*多的一批難民,落腳于溫州城郊的西園。通過艱苦墾荒,高家族人重新積累家業。后來世道稍安,陸續分批回歸桐山原籍,并重修家譜,凝聚家族。為了紀念先祖的移居史,高家族人將聚居地命名“西園”。 由此可見,在家譜的源流序中,據傳高氏家族從中原遷至福建境內定居。人閩以后,因上任官職、躲避戰亂、開拓新的家業等需要,反復經歷了幾次移居,才得以安定于桐山。而從公元964年至今的一千多年內,桐山高氏因為戰亂、經商等各種原因,逐漸向外移居,福鼎成為主要的族人聚居地。他們依靠茶葉種植,發展耕讀傳家的傳統,逐漸成為當地望族,尤其在宋明時代為地方社會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