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十三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89661
- 條形碼:9787532589661 ; 978-7-5325-896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十三集) 內容簡介
本書系楚文化研究會在河南舉辦的第十五次楚文化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 諸篇文章都是近年楚文化研究的*新學術成果, 共有學術論文50多篇。書稿分為考古研究、歷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多個欄目。
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十三集) 目錄
考古學研究
劉松林:《揚州地區西漢中小型墓葬受楚文化影響試析》
劉彬徽:《早期楚文化發展歷程的新思考》
張義中:《安徽壽縣安豐故城遺址調查勘探成果》
王叢禮、鄭梅:《荊州望山橋一號墓的有關問題探討》
聞 磊:《楚都紀南城若干問題思考》
劉 晨:《從固廂墓地看楚文化對漯河一帶西漢早期墓葬的影響》
云 錚、張貴卿:《試從部分安徽地區楚文化遺存看“楚風東漸”》
蔡波濤:《壽春城遺址考古工作的新思路》
徐鳳芹:《皖地楚文化研究的瓶頸》
蔣魯敬:《熊家冢楚王陵北殉M1出土的銅禮器》
杜峰、范江歐美:《荊州嚴家臺遺址東周水井的發現與收獲》
田成方、夏孝言:《葉家山曾國墓地族屬的討論回顧及思考》
王先福、黃敏:《棗陽郭家廟墓地早期被盜問題蠡測》
高禮祥、楊苗蒲:《周口楚都陳郢相關墓葬初議》
笪浩波:《萬福垴遺址初探》
秦讓平:《“鳩杖”再議》
王樂文:《楚墓青銅禮器組合探討》
陳 程:《楚墓“銅鳳鳥首形飾”考》
傅玥、尤悅:《從襄陽菜越陶樓看早期佛教與楚巫文化的融合》
王 巍:《河南南陽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M1所出養器的幾點認識》
陳穎飛:《曾伯漆簠銘研究的回顧與再論》
聶菲:《從楚系貴族墓出土漆器審度春秋戰國漆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歷史文化研究
易德生:《楚國西周時期歷法芻議》
尹弘兵:《楚西陵邑小考》
王琢璽:《樂堤城考》
胡 剛、黃婧:《試論早期楚國中心區域的變遷》
衡云花:《河南楚長城再探》
馬驥、王玉林、馬澍寰:《河南楚長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
燕 睿:《二十年來南陽地區楚文化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蔣響元:《吳起“南平百越”與五嶺道拓辟》
王小杰:《楚族產生與消亡的時間問題芻議》
器物研究
王 丹:《新發現*早的透光鏡——荊州博物館藏戰國楚式四山紋銅鏡》
朱江松:《淺析楚式鎮墓獸方座的意義》
陳曉娟:《楚國樂器器座鳥獸組合形象雜談》
謝春明:《楚墓出土漆案紋飾初探》
張劉燕:《楚墓中漆木俎研究》
吳艷榮、王峰:《鳳凰與楚漢時期的天人關系》
張啟彬:《曾侯乙墓繪畫中的宇宙圖像》
李 會:《統一政權之下的轉變——從楚帛畫到馬王堆T型帛畫的發展》
李全立:《周口出土商周玉器的初步研究》
古文字研究
魏 棟:《清華簡<楚居>“樊郢”考論》
羅 恰:《曾侯與編鐘銘文補說一則》
王小雨:《從清華簡楚居對章華臺的新認識》
張旭晟:《論<吳命>與春秋吳楚關系》
黃尚明:《論銅器銘文中的“南公”與“南宮”》
趙炳清:《<楚居>中季連部族活動地域探微》
黃錦前:《讀近刊蔡器散記》
郭成磊:《楚樂與祭儀——楚簡“樂之,百之,贛之”新解》
李元芝:《沈尹鉦銘再補》
焦華中、焦心悅:《古陳國考略》
唐旭東:《屈原辭賦劍意象與楚地劍文化觀念》
陳治軍:《清華簡<越公其事>札記七則》
許道勝:《讀曾侯乙墓簡冊札記》
宋亦簫:《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刻符中的昆侖形象》
王準、王谷:《<岳麓書院藏秦簡(四)>中有關“里門”問題的研究(之一)》
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十三集) 作者簡介
楚文化研究會是中國考古界、歷史學界、古文字學界的一個重要學術團體。該會以楚文化研究為主要內容,集合了鄂湘豫皖為核心的十數省的學術力量,致力于楚文化方方面面內容的研究。該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年會,聚會交流、討論,會后出版《楚文化研究論集》,目前已經出版了12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