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孔孟語用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8463
- 條形碼:9787520328463 ; 978-7-5203-284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孔孟語用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后期資助項目。語用學建立以后,各種西方理論應運而生、蓬勃發展,而靠前理論界的原創聲音則一直較為微弱。如何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上開辟出自己的語用學理論,成為擺在中國學者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本書將目光投向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以孔孟學說為研究對象,嘗試對其語用思想作全面梳理,為建立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語用學理論做一番投石問路的工作。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孔孟語用學思想研究 目錄
**節 研究緣起
一 研究范式的反思
二 研究范圍的框定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 語用思想
二 儒家的立場或視角
三 儒家語用思想
第三節 研究目的和選題意義
一 研究目的
二 選題意義
第四節 理論基礎
一 闡釋框架
二 闡釋視角
第五節 材料方法
一 研究材料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回顧
**節 西方語用學發展路線
一 從單元論到綜觀論
二 從微觀研究到宏觀研究
三 從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
第二節 國內語用學研究概覽
一 理論引介、批判和重構
二理論運用和現象解釋
三 傳統語用思想梳理
四 孔孟語用思想梳理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孔子語用思想(上)
**節 孔子其人
第二節 思想背景
一傳統沉積
二 時代需求
第三節 語用主體
一 君子及其內涵轉變
二 君子人格
第四節 君子和語言使用
一 君子重“言
“言”的語用性質
三 言人關系
四 諸德與“言
第四章 孔子語用思想(下)
**節 用言之方
一 取譬
“正名
三 “時然后言
第二節 理解之道
一 理解的基礎
二 理解的目的
三 理解的層次
四 理解的方法:
第三節 孔子語用思想小結
第五章 孟子語用思想(上)
**節 其人其書
第二節 思想背景
一 傳統文化與教育背景
二 加劇的意識形態危機
三 百家爭鳴的學術環境
四 儒門內部的分化
第三節 語用主體
一 心性論
二 養氣論
三 理想人格——“大丈夫”
四 “大丈夫”與君子的比較
第四節 “大丈夫”與語言使用
一 大丈夫重“言
二 言人關系
三 諸德與”言
第六章 孟子語用思想(下)
**節 用言之方
“強恕而行”
二 正人心
三 順時而權
第二節 理解之道
“以意逆志”
“論世”
三 “以意逆志”和“論世”作為理解方法的結合
及其適用范圍
第三節 孟子語用思想小結
第七章 結語
**節 孔孟語用思想回顧——兼與西方語用學比較
一 語用主體
二 言語功能(語用意義)
三 表達和理解方法
第二節 孔孟語用思想對語用學發展的啟示
第三節 有待討論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孔孟語用學思想研究 節選
《孔孟語用學思想研究》: 相較之下,*具代表性的《中國修辭學通史》(陳光磊、王俊衡,1998:4-74)則一語道出了先秦修辭思想的倫理特色:“強調立言修辭切合政治倫理需要的社會功用性及結合自身道德修養的言行一致性!薄叭寮业男揶o思想”一章分別闡述了孔孟的修辭論。其中包括孔子的“修辭立其誠”“非禮勿言”和“正名”說,“易其心而后語”“辭達”“辭巧”“文質”以及“修辭與情境”的修辭觀,孟子“言近而知旨遠”“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知言”的修辭觀。該書對包括孔孟在內的儒家修辭思想的整理基本貫穿了“修辭立其誠”的道德原則,可謂抓住了其精神主干,但在系統重構的功夫上稍顯不足,總體顯得零散! £P于孔孟修辭研究的專題性著作首先要推丁秀菊的博士學位論文(2007)。作者認為:儒家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表現出濃郁的道德倫理色彩、經世致用傾向、內容與形式并重的特點,立言修辭是工具手段,人們運用的目的就是為道德教化、政治統治服務的,就是為個人修身服務的。對于“說什么”“怎么說”“怎么聽”等修辭學問題,儒家都有自己的見解,認為一個人說話要謹慎,說出的話要符合仁、義、禮、忠、信等儒家倫理道德規范,既要“情信”又要“辭巧”,言語表達要適合具體時間、場合、對象等方面的需要,做到恰切、得體、合宜。另一方面,在話語理解方面,孔子提出了“知言”主張,孟子則作了進一步闡發,提出了“知言養氣”“以意逆志”等方法。作者還對《論語》《孟子》各自的修辭特點做了分析,并且對儒道墨法的修辭觀進行了比較。相對于修辭學史的研究,該文的闡發更為深入系統,能夠將儒家修辭思想在倫理道德基礎上進行整合,既關注表達也關注理解,既講修辭觀也講修辭實踐,還注重同一時期不同學派修辭思想的對比。不過文章的問題也比較明顯,就是分析儒家典籍的修辭特色時,并沒有充分聯系其修辭思想,而是轉而采用現代修辭學的理論框架,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修辭思想和其修辭特點兩張皮的問題! 〕夭#2012)從普通修辭學和儒學修辭學兩方面對孔孟的修辭思想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梳理。普通修辭學涉及的是儒家關于修辭的功能特點、修辭的形式與內容/效果、修辭與語境各要素的關系等一般問題的論述。而儒學修辭學方面,則側重于儒家的主要德目:仁義禮智信及君子與修辭的關系。作者總結了儒家修辭思想的五個特點:倫理道德主色彩,使命意識貫始終;二元對立顯極端,精英取向在君子;文質彬彬有輕重,根本標準歸禮義;敘述模式呈零散,結構體系欠嚴謹;斷言推理憑體悟,邏輯論證多乏力。作者還深入分析了《詩經》的語音修辭、“賦比興”手法與“春秋筆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這些修辭行為與孔孟語用思想的關聯。該研究的特點在于對反映儒家某些修辭特點的修辭材料進行窮盡性搜羅與歸納,使得結論信實可靠,還努力做到了孔孟修辭思想和修辭實踐的相互印證。不過,儒家的修辭思想有無必要作“普通修辭”和“儒家修辭”的二分?能否用“一以貫之”的方式進行闡述?這仍是值得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孔孟語用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施麟麒,浙江科技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講師,浙江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北京語言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傳統語用思想、新媒體話語、漢語國際教育等。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CSSCI刊物4篇),與他人合作編譯著作5本。主持國家語委一般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國家語委重大科研項目、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等多項課題。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