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75717
- 條形碼:9787510875717 ; 978-7-5108-757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本書特色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作者劉明長期以來一直在心理咨詢臨床實踐的**線工作,發現來源于西方的臨床心理學理論在國內的具體實踐應用中,經常會與文化產生沖突。 除了在心理哲學方面展開討論,該書還借助具體的案例來討論有關身心健康、親子教育、婚姻家庭、職業生涯等領域涉及的意識與潛意識、疾病與死亡、愛與創傷、角色與目標、動機與策略等相關主題內容,以期幫助心理學愛好者以及有需要的人獲得相應的指導。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內容簡介
作者長期以來一直在心理咨詢臨床實踐的靠前線工作,發現來源于西方的臨床心理學理論在靠前的具體實踐應用中,經常會與文化產生沖突。 基于多年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準備,本著立足于臨床實踐的實際情況以發展出本土心理學理論的出發點,作者借助東方哲學和文化的視角來理解心理問題的性質以及心理活動的規律,因受莊子思想啟發,提出“渾沌心理”,以此來建構新時代的心理語言及核心內容,發展適應時代需要、適合本土文化的臨床實踐技術,以期豐富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的理論思考和臨床策略。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目錄
目 錄 4
開 篇 心境初開,渾沌始來 5
前 篇 6
**章 抓握生死,看渾沌 7
第二章 夢里夢外,話本源 11
第三章 穿越時空,觀自在 19
第四章 心靈感覺,愛無邊 29
第五章 明心見性,踏歌行 38
第六章 純粹信仰,出世間 47
第七章 融化心格,在看見 56
第八章 全知全能,真如是 66
第九章 一隙悠閑,增氣運 78
后 篇 84
第十章 生命進化,高維度 85
第十一章 風動幡動,心不動 93
第十二章 任意可能,行富貴 97
第十三章 一心二用,大圓滿 104
第十四章 積功累德,破我執 114
第十五章 重整山河,新生活 122
第十六章 溫潤清靜,意識域 128
第十七章 回歸渾沌,赤子心 133
第十八章 專氣致柔,能嬰兒 137
尾 聲 覺醒與創造 143
附 錄 渾沌心理精義 (含英文版) 146
后 記 151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節選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而我們知道弗洛伊德深受叔本華思想影響,叔本華則深受佛教思想啟發。 或許人類在不同時點、不同地方會對真理有類似的發現,但是,我如果說精神分析理論是禪宗思想在歐洲的本土化,似乎也不無道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直有兩種研究方法,一是偏于以生理基礎和外顯行為為出發點的實證研究,二是對內在心理活動進行調查以及自我覺察為主的內省方式。實證研究起于1879年馮特建立的心理學實驗室,內省研究則可追溯到佛家思想的創立者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提出的覺悟體系。 佛家思想中與現代心理學*為接近的是源于印度本土的唯識論以及在中國實現本土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禪宗思想。 在我們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看作是禪宗思想在歐美的本土化之前,不妨先看看世界三大文化體系的相互影響。 人類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其文化并沒有都流傳下來。流傳至今的文化大體有三大體系,一是起于希臘哲學(體現著古巴比倫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在地中海上遇合的榮光)的泛歐美文化,與此相關的兩大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二是印度哲學及其文化,也有兩大宗教伴生,即印度教與佛教;三是中華文化,主要表現為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后來本土化的佛家思想。 或許深受地域環境因素的影響,幾大文化體系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近海且航海事業發達的希臘文明,顯然會更清晰地感受到人在面對大自然的力量時是多么渺小,加之航海需要借助星系坐標導航的緣故,所以,其哲學偏向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并試圖去追尋外在無限空間里的真理,這一傾向在歷經中世紀的黑暗之后,誕生出近現代的科學文明。其宗教特點也相應地認定有外在的偉大的造物主——神(或上帝)存在。游牧民族的情形與此很接近,文化上也是相得益彰。 物產豐饒的印度,即使不辛苦勞動也能生存下來,人們有了更多時間思考并關注自我的主觀世界,加上氣候炎熱,也需得靜慮自處,于是,試圖向內去追尋無限處的真理。其宗教特點也因為其著眼向內探索的特點帶來對意識本身的反思而*終把意識看作是創造一切的源泉,并認為人可以通過覺悟蛻變為“無限”,比如成佛。“神”在內在的無限處。 中國地大物薄,生產以農耕為主,又因為黃河泛濫等自然災害頻發,在哲學上一方面傾向于尋找客觀世界的規律,這在以“道”為依歸、強調“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學中表現得*為明顯,另一方面則傾向于探索建構人力資源體系,這在重點建構倫理關系的儒家思想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在道教思想中,既講有外在的創世的“神”,也講人可以成“神(仙)”;儒家思想則“敬鬼神而遠之”。 公元前四世紀的亞歷山大東征,曾經使得希臘哲學與印度文明有過碰撞,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早的交流與融合,但是,隨著亞歷山大退回歐洲,這種文化交流基本中斷。 在另一個方向上,印度文化向東傳播獲得了極大成功,一是向東南亞傳播,發展成為至今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印度教和小乘佛教思想,其中小乘佛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二是從北方傳人中國的佛教思想,經由與中國文化的融合演化成為大乘佛教思想。 據胡適考證,在公元前后,至少是東漢年問,佛教傳入中國北方,并因為北方的動蕩隨著流民遷徙一起向南方發展。大概在唐朝初年,亦即公元七八世紀,佛教僧團已經在南方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 適逢唐玄宗時期暴發安史之亂,中央政府敗逃南方,南方僧團勢力給予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平定安史之亂后,九十歲高齡德高望重的神會大和尚代表南方僧團召集了一次佛教界大會,打著其師慧能的旗號,把南方頓悟一派佛教思想推上歷史舞臺。具體表現就是推出了《六祖壇經》一書,這是唯一一部由中國人寫成的被稱之為“經”的佛教經典著作。 這標志著佛教(家)思想在與中國本土的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結合后產生的禪宗思想正式確立。換個說法,我們也可以說,禪宗思想是佛教思想的本土化。當然,本土化的佛教思想其實不止禪宗思想,還有發端于西藏地區的密宗等流派。 不可思議的是,佛教思想在今天的印度次大陸上已經近乎絕跡。 ……
我本渾沌:一個心理學家不同尋常的意識漫畫 作者簡介
劉明, ASSC(意識科學研究學會)終身會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東明心理服務機構創始人。出版過專著《讓心起舞:一個心理咨詢師的實戰案例筆記》《心醉神怡:心理咨詢的秘密》《心境漫步》(六卷本)。曾任中央電視臺日播節目《今日心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華夏之聲》、北京電臺《有我陪著你》《說煩解憂》等節目心理專家。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