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野鳥禽免疫抑制病流行病學調查及REV致病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7697
- 條形碼:9787511637697 ; 978-7-5116-3769-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野鳥禽免疫抑制病流行病學調查及REV致病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近年來,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與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subgroupJ,ALV-J)、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CAV)和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等幾種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養雞場中普遍存在,使得雞群免疫力低下,導致針對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病的疫苗免疫失敗,并容易造成繼發感染,使疫病的診斷和防控難度加大。其中,有3大病毒性腫瘤病之稱的禽白血病(AL)、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RE)和馬立克氏病(MD)對禽類健康的危害甚為嚴重。針對上述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主要集中于家禽和水禽,很少有關野生鳥類的調查報道,且目前對野生鳥類攜帶病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靠前外尚未見有關野生鳥類禽免疫抑制病病原的流行病學調查報道。野生鳥類作為許多病原攜帶者和自然宿主,可潛在傳播人和動物的重要傳染病。隨著候鳥的遷徙,攜帶某些病毒的候鳥可能會將病毒傳播到不同的地方而導致疾病的爆發和流行。因此,對野生鳥類進行常見病原的流行病學監測,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為研究野生鳥類感染或攜帶禽免疫抑制病病原情況,本研究對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期間收集自東北三省部分地區的野生鳥類樣品進行了幾種常見禽免疫抑制病病原的分離鑒定及流行情況分析。樣品來自于我國東北地區鳥類環志站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共收集到野生鳥類樣品916份,其中野鴨樣品581份;鳥類樣品以雀形目的小型鳥為主,共335份。一方面進行了病毒的分離鑒定,調查了幾種病原的感染流行情況;另一方面選取有代表性的毒株進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遺傳特征分析。
野鳥禽免疫抑制病流行病學調查及REV致病機制研究 目錄
一、禽免疫抑制病
二、REV病原學、分子病毒學及其流行
三、ALV-J病原學、分子病毒學及其流行
四、野鳥在動物病毒傳播中的作用及意義
五、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六、野鳥源禽免疫抑制病研究的目的
**章 野鳥源禽免疫抑制病流行病學調查
一、實驗材料和儀器
二、實驗方法
三、結果
四、討論
第二章 REV致病機制研究
**節 REV p30蛋白的表達純化及EIJSA檢測方法的初步建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結果
四、討論
第二節 酵母雙雜交篩選與REV聚合酶PR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結果
四、討論
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附錄
野鳥禽免疫抑制病流行病學調查及REV致病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姜莉莉,1981年10月生,山東煙臺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遼寧省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學分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高級會員,獲國家執業獸醫資格認證。2006年-2015年在遼寧醫學院(錦州醫科大學)工作,2016年至今在菏澤學院藥學院工作。主講《寵物飼養與疾病防治》、《小動物疾病學》等課程。主要從事野生動物疫病病原學和分子病毒學科研工作。現為菏澤學院禽免疫抑制病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著重開展家禽和野鳥重要免疫抑制病病原流行病學、病原致病與免疫機理、新型疫苗研制以及綜合防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與技術推廣應用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