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0404
- 條形碼:9787010170404 ; 978-7-01-01704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 內容簡介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于唐代的赦宥制度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從制度本身的產生、發展,到赦宥內涵和本質等等,逐一梳理剖析。力圖在占有史料的基礎上,兼吸收前人成果,兼撥亂反正,辨偽存真,重新審視赦宥的定義和發展淵源。對于赦宥制度本身應該涵蓋的問題,從類型的區分到儀式的考證還原到赦令的具體實施,進行研究。此外,從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幾個方面,對赦宥制度進行綜合的考察,也是構建完整赦宥制度必須的工作。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 目錄
**章 赦宥的相關制度及問題
**節 赦宥的定義及淵源
第二節 赦宥的名目和場合區分
第三節 赦宥的分類
第四節 赦宥、慮囚、錄囚
第五節 赦宥的儀式及實施
一、赦宥在中央和地方的儀式
二、赦宥中的金雞
三、赦宥的具體實施
第六節 赦書及赦書內容的變化
一、赦書
二、赦書內容的變化
第七節 赦宥和德音
第二章 赦宥與唐代政治
**節 唐高祖時期的赦宥
第二節 唐太宗時期的赦宥
第三節 武則天時期的赦宥
第四節 藩鎮和赦宥
第五節 唐代的官員階層和赦宥
第六節 赦宥和少數民族
附:赦宥和地理
第三章 赦宥與唐代的經濟和文化
**節 赦宥和唐代的經濟——以赦書對逋懸欠負、租稅的放免為例
第二節 赦宥和唐代文化——從詩歌等看赦宥和唐代社會文化的關系
第四章 赦宥與法律
**節 《唐律疏議》和赦宥
一、赦宥中需要例外的情況
二、關于赦宥中涉案財物的規定
三、關于赦宥的自首問題
四、赦宥的附加效力——赦宥后需要改正的行為
五、盜賊遇赦
六、以赦前事相告
七、關于藏匿罪人者
八、赦宥對于獄官拷囚的規定
九、借赦宥之際故意犯罪或者徇私枉法的行為處理
第二節 赦宥實際執行中的法律爭執
第三節 赦宥的法律糾纏和沖突
一、十惡不赦和赦宥
二、八議和赦宥
三、血親復仇和赦宥
第四節 以赦改律
第五章 赦宥制度產生及存續的原因
**節 赦宥產生的*初根源
第二節 赦宥制度存續的功能性因素
一、政治統治的需要
二、軍事斗爭的需要
三、司法制度的需要
四、農業生產的要求
第三節 赦宥制度存續的思想理論層面因素
一、傳統理論典籍的影響
二、德主刑輔等儒家理論
三、天人感應和封建迷信
四、宗教——佛教的影響
五、禮教和人情
第四節 赦宥制度存續的另一個根源——皇權
第六章 赦宥的利弊總結
**節 唐以前對于赦宥的討論
第二節 唐代關于赦宥的討論
第三節 赦宥利弊討論產生的原因
第四節 赦宥的利弊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 節選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 赦宥名目的繁多是赦宥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封建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在任何社會、任何時候,法律和現實之間總會有一定的差距,“文字形式上的刑法和司法運作中的刑法常常存在著落差”,條文化的法律在被實踐和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難題,某些難題只能通過法律之外的手段來解決。這里,赦宥實際上就發揮了一種均衡和調節的功能,化解法律和現實的矛盾,填補法律的真空,消融條文化的法律在實際執行中產生的尷尬與摩擦。正是由于這個根本性的原因,使得赦宥自產生至今天,存續不絕。 此外,赦宥作為一種靈活與變通的策略,和刑罰一樣,本質上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作為兩種不同的手段,被君主用來恩威并使,來維護封建社會秩序。在這里,赦宥發揮著單純的刑罰所起不到的作用——拉攏民眾,收買人心,顯示皇恩浩蕩,緩和階級矛盾。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赦宥的存在必不可少,由原先的偶爾為之到后來的形成定制,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禮儀、法律、政治的一部分,在史書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赦宥本身的發展,也必然會導致它內涵的外延的泛化和種類的繁多。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豐富和封建政治的復雜化,原先簡單的三赦三宥,或者眚災肆赦,已經不能滿足統治者的需要,所以,主觀上統治者勢必要尋找,客觀上也勢必會產生新的名目來迎合這種需要,以達到這種目的。 在封建社會,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自然也包括赦宥的權力。除了按照慣例或定制,在固定的場合如祭祀、即位、冊封等頒布赦宥外,皇帝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濫施大赦,捏造出種種的名目和借口,來實行定制之外的赦宥。如:唐長壽元年(692年),武則天以自己“齒落更生”為由下令改元,并大赦天下。赦宥如此隨意,理由如此荒唐,這恐怕也是赦宥名目增多的一個原因。 赦宥自漢代逐漸固定化制度化之后,歷代統治者頒布赦宥均在特定的場合進行,有著特定的背景。一般來說,皇帝在登基之始都要發布大赦令,這是隨著赦宥的制度化而制度化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場合,《初學記》列舉的是:疾病、云出風來、動鑰鳴條、大恩小惠、躬耕、親政、東狩、南郊等。《文獻通考》列舉有:始受命、改年號、獲珍禽、河水清、刻章璽、立皇后、建太子、生皇孫、平叛亂、遇災異、有疾病、郊祀天地、行大典禮等。 在這些場合和背景下,為了展示皇帝的權力和恩澤,或者是為了普天同慶,咸與維新,或者為了其他的目的,往往頒布赦令,行赦宥之事,這也成為封建社會的定制。 從*初簡單的三赦三宥和眚災肆赦,至后來的逢事即赦,中間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赦宥名目的出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借助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約略知道這些名目的來龍去脈。下面主要以漢代記載為主,參照沈家本先生的考證,來進行探討。有的可以肯定沈家本先生的觀點,即所列材料是關于該名目的*早記載,可以說是該名目的起源。有些則不盡然,需要商榷。 皇帝即位赦,也就是踐阼赦。沈家本先生認為,先秦以前并無此例,秦始皇登基時也沒有因此大赦。至漢初,漢高祖劉邦于漢五年十二月破楚,春正月,以天下事畢,赦天下。到二月甲午即皇帝位,沒有赦宥。二十四年四月甲辰,高祖崩,丁未發喪,大赦天下。到五月丙寅,惠帝即位,也沒有大赦。所以,沈家本斷定,“漢初尚無踐阼赦也。” ……
唐代赦宥制度研究 作者簡介
邵志國,漢族,1977年生,河南汝州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鄭州人學博士后。曾任教于廣東湛江師范學院,現為公務員。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