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430078
- 條形碼:9787564430078 ; 978-7-5644-300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 本書特色
徐迪生、徐括、駱達著的《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精)》講述了徐英超先生終其一生,憂國憂民,為國為民。他的人生經歷,反映的不僅是一位**的教育家和體育家個人生命之旅的跌宕起伏,*折射著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和中國體育的曲折歷程。他以自己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個人的命運與**的興衰和民族的命運密不可分。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的奮斗融入爭取**繁榮、民族強盛的偉業,他的價值才能充分體現,他的事業才會為后世一代一代地接續下去。
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河南中學的奇跡 —— 畢業執教一舉成名、桃李之恩 執教母校 —— 就職于師大盡心盡責、海外游子心 家國故鄉情 —— 出國留學欲以體育救國、西北長征 萬里尋校 —— 戰亂中毅然投身教育救國之路等。
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 目錄
前言
**章 河南中學的奇跡——畢業執教一舉成名
少年時代
與袁敦禮相識
嶄露頭角
第二章 桃李之恩執教母校——就職于師大盡心盡責
回校執教
力行改革
潛心教學
第三章 海外游子心家國故鄉情——出國留學欲以體育救國
金玉相逢
出國游學
出師不利
學成回國
第四章 西北長征萬里尋校——戰亂中毅然投身教育救國之路
舉步維艱
輾轉返校
抵達城固
投身教學
江津辦學
痛失愛妻
第五章 解放區之行——帶領學生團徒步返校途經解放區見聞
師生同行
危難征途
感受溫暖
邯鄲洗禮
第六章 堅持正義蒙苦受難——支持學運遭國民黨特務迫害入獄
對峙決裂
“四九血案”
入獄蒙難
擁抱光明
第七章 蘇聯取經體育筑基——為新中國引入先進體育體制
踐行追夢
率隊訪蘇
第八章 以先農壇精神創辦體育學院——開創新中國體育教育事業
重任在肩
選址建校
先農壇精神
見證歷史
第九章 以德報怨逆境自強——動亂時期遭受壓迫仍自強不息
事業凋敝
遭受沖擊
孤獨奮發
第十章 單騎勁骨再煥青春——耄耋之年致力于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基層調查
揚州會議
體質教育
中學改革
國際交流
桃李成蹊
第十一章 徐英超的體育思想
體質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思想
第十二章 走近先賢
熱愛運動提倡健康
園丁本色愛生如子
艱苦樸素先農壇精神
附錄徐英超部分學術著述
體質教育研究初論(節選)
兩億接班人的中小學體質教育需要調查研究
我國學校體育的由來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體育統計方法(節選)
蘇聯體育的幾點介紹
論改造體育的兩個問題
后記
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 節選
《徐英超體育實踐與體育思想》: 少年時代 1900年2月,徐英超出生在中國北平通縣(現通州區)新城南門十字街的23號。徐家門口銅牌上刻有“紹興徐”三字,蓋因其祖籍紹興,后遷北平之故。徐英超的父親名德潤,字芝蘭,芝蘭公是清末民國初年北平著名的建筑師,篤信天主教,因此也懂不少英文,常常與外國神父來往,曾經主持修建過東交民巷部分使館、通縣潞河中學等建筑,他修建過的*著名的建筑莫過于坐落在北京米市大街的青年會禮堂了。禮堂建成于1913年,是北京著名的基督教青年會會所之一,現在是北京市著名的文物保護建筑之一。后來徐英超常被邀請到青年會去表演體操。再后來禮堂被改成了影樓,1929年4月,在那兒放映起了有聲電影,成為北京歷史上*早放映有聲電影的影院。有資料記載,徐德潤先生曾經在北平高等師范學校任教,主講中國古建筑的木工結構和建造。 徐德潤家景豐裕,徐英超小時候的生活條件十分優渥,到了上學的年齡,家里便把他送到了附近的私塾,由于學習用功,成績優秀,經常受到私塾先生的表揚,先生曾送他一幅畫卷,如今這幅畫卷還在徐家收藏著。小時候的徐英超表現出了對體育運動極大的興趣,上學路過協和書院時,他總會停下腳步去看看書院大操場上或跑或跳或踢著球的學生們,這些充滿活力、朝氣勃發的孩子們忘情地投入在運動中的模樣深深吸引了他。時間一天天過去,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感染了小英超,年齡漸漸大些了之后,他也加入到了這些孩子中,與運動為伴,與體育同行,樂在其中。 雖然有家里供著能夠上私塾,徐英超小時成績也不錯,但在那個年代里,學校本來就少,競爭比較激烈,從私塾里出來想要考上中學并不容易。不過這點困難對徐英超來說不過是小關小卡罷了,不久后他便順利考上了粹文中學,成為了一名中學生,而后又轉到潞河中學去讀書。1916年,徐英超從潞河中學畢業。因為從小就熱愛運動,又擅長體操、摔跤、推合手手法,他練成了一身過人的體育本領,身體素質在同齡人中也很拔尖。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僅熟練掌握多種體育項目,更是對體操情有獨鐘,他苦練技藝,成為了一名遠近聞名的體操運動員。在中學時期,徐英超就經常被基督教青年會負責體育活動的人員邀請去青年會的體育場比賽體操或是表演吊環等體操項目。體育水平的優越,離不開他童年時期對體育的熱愛與執著。 與袁敦禮相識 1917年,在不懈努力下,熱愛體育的徐英超終于如愿以償,考入了國立北平高師的體育專修科(現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的前身),北平高師的體育科是由袁敦禮和美國教師費特(又譯為舒美特)主持創辦的。20世紀20年代是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軍閥混戰不止,辛亥革命余波未平,五四運動風潮又起,政治活動占據了社會生活的主流,全國動亂不堪,時而發生戰爭,而且舊中國的社會經濟水平與國際地位都不高,因此人們的體育觀念普遍來講是非常淡薄的。體育作為一門系統教育的專業,能夠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在高等學校中開設專門的體育科,是一個創舉。1917年師大創設的體育科,是我國高校*早成立的體育系之一,師大體育系在日后成了我國體育高等人才的搖籃。能在當時力排眾議,創設體育科之人名為袁敦禮,此人實乃有勇有謀的志士。那么袁敦禮究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呢? 袁敦禮,河北徐水人,生于1895年,1917年畢業于北平高師的英語系,同年留任學校并與費特共同創辦了體育科,任體育科教員兼翻譯、體育科主任,1923年至1927年間曾留學美國,先后獲得芝加哥大學、霍布金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學士、碩士學位,后任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系主任、浙江大學體育系教授,1936年任中國體育考察團正指導,率隊赴丹麥、瑞典、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國進行考察。解放后,他仍奮斗在教育、體育工作的**線,曾擔任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政協委員等,著有《體育原理》(與吳蘊瑞合著),是我國近現代體育活動家和體育理論家、教育家,對我國近現代體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袁敦禮先生留給當今體育人*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其體育教育思想,他的體育教育思想反映在體育本質及功能的教育學視角,以及體育對人的身心全面發展的作用,包括體育與教育關系的獨特思想認識上。在中國學術的核心機構中國知網文庫中,對袁敦禮體育教育思想的文獻研究多達數十篇,在2015年1月還有題為《袁敦禮體育思想的教育意蘊與當代價值》的研究問世,可見袁先生的體育思想、理念的獨特價值。 用“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來形容徐英超與袁敦禮真是恰如其分。他們在師大時是師兄弟,先后學習體育,成為了一代大師。而兩人在體育運動上各有所長,年輕時,袁敦禮擅長中長跑和籃球,徐英超則擅長體操。1917年,年方十七的徐英超考入了體育科,袁敦禮時年二十三歲。在徐英超的一生中,袁敦禮既是他的師兄,又是體育學上的前輩,后來的日子里,袁敦禮又先后擔任體育系的主任和院長等職務,成了徐英超的領導。歷史的際遇讓他們相逢,熱愛體育,同時懷抱著體育能興國、救國的思想讓兩人一見如故,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彼此一生重要的朋友。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