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費孝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15013
- 條形碼:9787566015013 ; 978-7-5660-150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費孝通 本書特色
費孝通先生主編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中國民族學研究領域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提出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雖然距首次發(fā)表(1989年)已經(jīng)過去了30年,但對當代中國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仍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是認識、理解中國民族關系、研究中華民族社會歷史的必讀經(jīng)典。眾所周知,費孝通先生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大家,他的社會學研究依托深入的田野調(diào)查,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城鄉(xiāng)社會的結構、關系、經(jīng)濟及文化特質(zhì),他的《江村經(jīng)濟》《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中國的家庭與社會》等迄今仍在該領域具有典范意義。實際上,費先生不僅在社會學、人類學領域貢獻巨大,他還是中國民族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早在年輕時,費先生就曾深入廣西瑤山調(diào)查當?shù)厣贁?shù)民族社會歷史狀況,甚至致新婚妻子不幸遇難,自己身負重傷。20世紀50年代,費先生參與并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規(guī)模的民族調(diào)查,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觀察和認識。十年浩劫過后,費先生一邊恢復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一邊因擔任全國人大、政協(xié)領導,深入各地展開調(diào)研,為國家制定農(nóng)村、民族地區(qū)政策建言獻策。他多次前往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研究當?shù)氐慕?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他曾三訪民權、四訪貴州、五上瑤山、八訪甘肅,廣泛的基層研究為他后來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奠定了基礎。 1989年,已經(jīng)80歲高齡的費孝通先生在暑期休假時,在前期于中央民族大學(當時的中央民族學院)講授民族歷史課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20余年對民族研究的思考,寫成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這篇重要論文。在論文中,費孝通先生提出三個主要論點:*,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nèi)56 個民族的民族實體,并不是把56 個民族加在一起的總稱,因為這些加在一起的56 個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多元一體格局中,56 個民族是基層,中華民族是高層。第二,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有一個從分散的多元結合成一體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元,由于他發(fā)揮凝聚作用把多元結合成一體,這一體不再是漢族而成了中華民族,一個高層次認同的民族。第三,高層次的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不同層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可以在不同層次的認同基礎上各自發(fā)展原有的特點,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 這篇論文發(fā)表后引發(fā)巨大反響,國家民族召開專題研討會,民族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加入,一時間形成研究熱潮。本書就是在當年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由費孝通先生主編、陳連開等先生共同參與編纂完成的。費孝通先生主編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中國民族學研究領域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提出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雖然距首次發(fā)表(1989年)已經(jīng)過去了30年,但對當代中國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仍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是認識、理解中國民族關系、研究中華民族社會歷史的必讀經(jīng)典。 眾所周知,費孝通先生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大家,他的社會學研究依托深入的田野調(diào)查,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城鄉(xiāng)社會的結構、關系、經(jīng)濟及文化特質(zhì),他的《江村經(jīng)濟》《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中國的家庭與社會》等迄今仍在該領域具有典范意義。實際上,費先生不僅在社會學、人類學領域貢獻巨大,他還是中國民族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早在年輕時,費先生就曾深入廣西瑤山調(diào)查當?shù)厣贁?shù)民族社會歷史狀況,甚至致新婚妻子不幸遇難,自己身負重傷。20世紀50年代,費先生參與并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規(guī)模的民族調(diào)查,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觀察和認識。十年浩劫過后,費先生一邊恢復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一邊因擔任全國人大、政協(xié)領導,深入各地展開調(diào)研,為國家制定農(nóng)村、民族地區(qū)政策建言獻策。他多次前往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研究當?shù)氐慕?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他曾三訪民權、四訪貴州、五上瑤山、八訪甘肅,廣泛的基層研究為他后來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奠定了基礎。 1989年,已經(jīng)80歲高齡的費孝通先生在暑期休假時,在前期于中央民族大學(當時的中央民族學院)講授民族歷史課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20余年對民族研究的思考,寫成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這篇重要論文。在論文中,費孝通先生提出三個主要論點:*,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nèi)56 個民族的民族實體,并不是把56 個民族加在一起的總稱,因為這些加在一起的56 個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多元一體格局中,56 個民族是基層,中華民族是高層。第二,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有一個從分散的多元結合成一體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元,由于他發(fā)揮凝聚作用把多元結合成一體,這一體不再是漢族而成了中華民族,一個高層次認同的民族。第三,高層次的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不同層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可以在不同層次的認同基礎上各自發(fā)展原有的特點,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 這篇論文發(fā)表后引發(fā)巨大反響,國家民族召開專題研討會,民族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加入,一時間形成研究熱潮。本書就是在當年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由費孝通先生主編、陳連開等先生共同參與編纂完成的。 費孝通先生曾說:“我總覺得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是在接觸實際中醞釀和形成的,理論離不開實踐。我這篇'多元一體格局'的根子可以追溯到1935 年廣西大瑤山的實地調(diào)查。同時我覺得只有實踐也是不夠的,還須從已有的理論中得到啟發(fā)和指引。”費先生能提出影響深遠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正是他運用理論與實踐結合學術方法論的成果。費先生雖命運多舛,但研究中國社會、民族問題的學術熱情從未消退,一生勤勉,從未懈怠,給后人留下了豐碩的思想財富。在學習費孝通先生民族學理論的同時,其治學思想、愛國之情也會不斷激勵我們前行。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費孝通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由費孝通先生主編,是中華民族形成史、民族關系史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是當代中國民族研究的奠基性作品之一。書中提出的各民族平等,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中華民族是由56 個民族形成的多元一體、是高一層次的民族實體等觀點迄今仍是我國民族工作的重要理論依據(jù)。 全書包括五個主要部分。靠前章導論主要論述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及特點;第二章“中華民族的起源與形成”從中華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區(qū)域性發(fā)展、中華遠古各部落集團、中華民族形成史的分期、中華民族的結構、中華民族的共同性等五個角度條分縷析,勾勒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第三章“民族稱謂含義的演變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考察了“漢族”稱謂如何從“漢人”演變而來,以及漢族與歷目前各少數(shù)民族間的交融與涵化歷程;第四章“中國歷目前游牧民族的地位”以匈奴游牧社會的演變、發(fā)展及其與漢民族的互動為樣本,研究少數(shù)民族對中華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通等發(fā)展的貢獻,說明中華民族之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本身即包含歷目前諸多少數(shù)民族文化因子;第五章“中華民族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從理論建構的高度闡述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概念。 "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費孝通 目錄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費孝通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有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政協(xié)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費孝通一生專注社會學、人類學研究,著作等身。其博士論文《江村經(jīng)濟》為靠前人類學界的經(jīng)典之作。其他重要著作包括:《祿村農(nóng)田》《內(nèi)地農(nóng)村》《生育制度——中國的家庭與社會》《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重建》《行行重行行(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論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主編)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