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29829
- 條形碼:9787517829829 ; 978-7-5178-298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 內容簡介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改革開放40周年叢書》對于政府治理現代化與善治的價值關聯,善治為旨歸的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指標體系和實踐訴求,以及中國式政府治理現代化改革較之西方國家的異同等命題作出嚴謹、持續的研討,從而可以對于詮釋、指導中國政府治理現代化改革實踐有所助益。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初步探索,論題涉及了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維度的諸多方面,具有理論創新與指導意義。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 目錄
政府治理現代化:概念理解與新時代境遇
基于善治立場的新時代政府治理現代化徑路
善治指向的新時代政府治理現代化:范式再造與策略機制
“大數據”驅動的“數據化國家治理”研究——“以人民為中心”視角
“數據化國家治理”緣起
數據化國家治理:“以人民為中心”視角
數據化國家治理:反思與因應
從“指標下壓”到”利益協調”:大氣治污的公共環境管理檢討與模式轉換
現行“指標下壓”型環境管理模式:特征及困境
“指標下壓”型環境管理模式進一步檢討:理念—制度維度
走向“利益協調”型環境管理模式:理念與機制再造
后工業化不確定性治理向度的服務型政府若干思考
后工業化不確定性治理與服務型政府的緣起
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型政府
多元治理與精英政治并行不悖
服務型政府的道德領導力與女性視角
從“掌舵”到”共享領導”:當代西方政府角色的嬗變
新公共管理“掌舵”的政府角色及其缺陷
“共享領導”:后新公共管理的政府角色
公共行政學定量方法運勢論析——后工業社會的維度
公共行政學演進中定量方法的浮沉
后工業社會公共行政學定量方法的式微
民營企業參與社會治理:路徑、限度與規引
民營企業社會治理參與路徑與作用
民營企業社會治理參與限度及規引
國家視角下維穩成本與收益分析
維穩成本的廣義考量
維穩收益的理論分析
降低維穩成本以增進維穩收益的對策思考
治理語義的“食品安全文明”——風險社會的視界
治理語義的“食品安全文明”:研究緣起
治理語義的“食品安全文明”:建構路徑
論建構節約型政府——公共管理語境之檢視
建構節約型政府:歷史場景的多維分析
建構節約型政府:歷史場景與公共管理范式的契合
建構節約型政府:公共管理范式給予的路徑指向
略論政府信用理性支出——以“奶粉事件”為例
“奶粉事件”溯因:政府信用透支
政府信用的理性支出
新政治經濟學視界中的我國公共企業改革
公共選擇理論給予我國公共企業改革之啟示
產權理論給予我國公共企業改革之啟示
委托代理理論給予我國公共企業改革之啟示
制度變遷理論給予我國公共企業改革之啟示
產業政治學論綱——經濟政治學的話語分析
產業結構理論中的政治學:產業結構政治學
產業組織理論中的政治學:產業組織政治學
產業政策理論中的政治學:產業政策政治學
變化社會中的行政領導力再造
工業社會行政領導力的構造
后工業社會:行政領導力再造
略論政府建筑供給——公共管理的話語分析
政府建筑供給:效率的訴求
政府建筑供給:價值的嵌入
“大學生就業安全”及其治理路徑
“大學生就業安全”:概念的提出
大學生就業安全:治理向度的對策
大學生村官計劃行政生態環境的問題與再造
大學生村官計劃行政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
大學生村官計劃行政生態環境的再造
新時期地方政府”開門”決策模式探討:基于溫州經驗
文獻概述與研究緣起
背景考察:地方政府“開門”決策驅動因素
實踐邏輯:地方政府“開門”決策運作形態
結語與討論
參與式環保生成邏輯:W市“五水共治”為例
概念界定、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參與式環保經驗敘事:W市“五水共治”
生成邏輯:參與式環保何以運轉?
鄉村治道的組織創新:制度變遷理論的視角
國家政權建設:鄉村治道制度變遷場景
村民自治制度創新:意義與困局
治道維度的鄉村自治組織創新與再造
政府績效評估的地方敘事:溫州”即辦制“創新與考核
溫州“即辦制”創新緣起與制度設計
“且行且完善”的即辦制考核實踐
即辦制考核效應、局限與改革
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的經驗邏輯——以Z市“即辦制”考核為例
文獻回顧與研究緣起
理論預設:基于實踐指向
Z市即辦制考核:一個案例分析(2011—2013)
研究結論與思考
城市吸引力與高層次人才積聚關聯解析
城市吸引力與高層次人才積聚關聯性界說
城市吸引力與高層次人才積聚關聯因素:基于文獻綜述
結論與思考
后記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 節選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改革開放40周年叢書》: (二)正確對待國企壟斷,改善民企市場環境 國企壟斷不但加劇貧富分化,亦損害民企市場公平、降低市場效率,各界呼吁破除國企壟斷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但國企往往被賦予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其存在、發展乃至形成壟斷被一些人視為公有制在社會經濟中占主體的體現。《憲法》和《反壟斷法》對此均有支持性規定。《憲法》第七條規定: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反壟斷法》第七條亦提出,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業專辦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對此,前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保育鈞生前曾提出修憲主張,要求明確國企應當干市場所不能解決的事情,比如公共基礎設施、公益性的事業,不該有任何特殊保護;民營企業是平等的市場主體,民營企業家體現“三個代表”。小幅的“一個字改動”更可考慮,此即將憲法中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表述,由“公有制為主體”改成“公有制為主導”,這樣各方面都能接受,主體是個數量概念,主導是個質量概念①。亦有經濟法學者期許“在將來修訂《反壟斷法》時,在第7條中增加下列規定并列為該條第1款: ‘除本法及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本法適用于國有企業’”⑦。不過,修法破除國企壟斷的做法,不僅現實阻力大,學界也難有共識,有學者就認為, “十八大以來,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歸為‘破除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使國有企業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本質上是把國有企業改革導向私有化,是前些年‘國有企業壟斷論’的延續”。“市場經濟條件下,壟斷地位是競爭的結果,我們不能把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壟斷地位當作壟斷行為去反,重點是要防止大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操縱市場、控制價格以排除和限制別的企業參與競爭的行為。”①就此,經濟學者的觀點或許更值得重視:“向民間資本開放國有經濟核心壟斷領域,在股權配置過程中發揮市場作用,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的客觀要求。”⑦為改善民企市場環境,除去打破國企行政壟斷方面的努力外,當前財稅政策層面還應進一步做好清理規范涉企稅費的工作,讓民營企業真正有“獲得感”,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市場活力。 (三)規范搞活社會組織,促進社會自主成長 長期以來,一方面民眾對于政府作用過分依賴,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對于社會組織往往又持有深刻的革命記憶,以致將社會組織“敏感化”。基于這兩方面原因,社會組織在中國的發展一直舉步維艱。進入轉型期以來,多元利益主體形成,社會矛盾多發,恰由于缺乏柔性社會組織的緩沖,往往使得即便普通的社會利益矛盾或者民事糾紛輕易也可以激化為民眾與政府之間的直接對峙,乃至演化為大大小小的群體性事件。無論基于維穩策略考慮,還是民主民生立場,均應允許、鼓勵社會組織的充分發展,使其可以以自治原則自我消化成員間矛盾,或者代表所屬領域、行業和群體向政府部門進行有序的利益與意見表達,更可以與政府“合作生產”公共服務。于此,方可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亦能達致政府治理需求與民眾自治需求的共贏,改革者亦可以與社會組織結盟對抗既得利益者對于改革的阻擾。 ……
政府治理現代化-國家與地方視角 作者簡介
王勇,1975年生,江蘇淮安人,溫州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從事政府治理現代化、跨界協同治理等研究。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