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世界未解之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47116
- 條形碼:9787550247116 ; 978-7-5502-471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未解之謎 本書特色
文若愚編著的這本《世界未解之謎(精)》為科學知識類圖書。精選世界各領域備受關注的未解之謎,包括宇宙、文明、生命、軍事、科學、文化等諸多方面。這些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事件和現象廣泛而真實地存在著,像磁石一般吸引著人們好奇的目光,并激發起人們探求其真相的強烈興趣。在對種種謎團的破譯和解析過程中,人們不但能夠獲得知識上的收益,還能得到愉快的精神體驗。
世界未解之謎 內容簡介
生動流暢的敘述語言、邏輯嚴謹的分析理念、圖文并茂的編排形式、新穎獨到的版式設計,將讀者感興趣的疑點與謎團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在輕松獲取知識、提升科學和文化素養的同時,得到更廣闊的審美感受和愉快體驗。
世界未解之謎 目錄
宇宙之謎
宇宙的誕生
尋找宇宙中心
宇宙為什么在不斷地膨脹
暗物質之謎
黑洞!黑洞!
宇宙中真的存在反物質嗎
小行星會撞擊地球嗎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
太陽末日
旋轉的地球
金星上的神秘城墟
尋找火星生命
火星上為何有河床而沒有流水
火星上人頭像的困惑
探尋X行星
外星人之謎
UFO溯源
UFO解密
UFO基地在月球背面嗎
飛碟傳奇
神奇的麥田怪圈
古埃及的浮雕與UFO有關嗎
古印度的“戰神之車”
文藝復興時期畫作里有UFO嗎
中國古籍中記載的UFO
外星人謎團
外星人給人類“洗腦”之謎
遠古文明之謎
非洲原始巖畫之謎
驚人的圖坦卡蒙陵
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埃及金字塔是怎樣建造的
英國“巨石陣”到底有什么用處
誰繪制了*早的古地圖
《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真實
?存在嗎
摩亨佐達羅的消失與核戰爭有關嗎
龐貝古城是怎樣消失的
神秘的奧爾梅克石像
邁錫尼文明及其毀滅
瑪雅人為何修建金字塔
瑪雅都市是怎樣消失的
神奇的羽蛇城因何得名
復活節島石雕的創作者是誰
吳哥城消失的文明
墨西哥人頭石像有何玄機
中華民族為什么叫“華夏”
漢字起源真是“倉頡作書”嗎
殷墟是商代的古都嗎
三星堆文化之謎
巴蜀古國之謎
秦始皇陵兵馬俑之謎
阿房宮為何取名“阿房”
絲綢之路通向哪里
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古尸
樓蘭古城消失之謎
尼雅古城為何消亡
巴人王朝為何湮沒
帝王之謎
皇帝提比略為何選擇隱居生活
“傻子”皇帝克勞狄
從魔鬼到天使的羅馬皇帝提圖斯
查理大帝的加冕事出偶然嗎
伊凡雷帝殺死了親兒子嗎
英王威廉二世真是死于意外嗎
沙皇彼得三世死于葉卡捷琳娜
?之手嗎
軒轅黃帝陵在何處
“堯舜禪讓”是禮讓還是篡位
秦始皇的父親是呂不韋嗎
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之謎
王莽弒帝篡位之謎
唐太宗為何發動“玄武門兵變”
明太祖大肆誅殺功臣目的何在
建文帝是自焚而死嗎
順治帝出家之謎
秘密立儲始于康熙嗎
雍正帝嗣位之謎
雍正帝暴死之謎
乾隆帝身世之謎
后宮之謎
埃及艷后的神秘之死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為何終身不嫁
茜茜公主童話的背后是什么
沙皇尼古拉二世幼女曾生還于世嗎
溫莎公爵為何會不愛江山愛美人
香消玉殞戴安娜
西施香魂歸何處
王昭君為何出塞
武則天無字碑之謎
楊貴妃是否真的縊死在馬嵬驛
朱棣生母之謎
孝莊太后下嫁之謎
慈安太后死因之謎
慈禧是如何除去顧命大臣的
中國古代后宮中的“三婆”之謎
名人之謎
古羅馬政治家蘇拉退隱之謎
監獄里來了個“鐵面人”
華盛頓為什么拒絕競選第三任總統
林肯被刺背后的隱秘
梅林宮悲劇
風流女諜的悲劇人生
希特勒生死之謎
巴頓將軍車禍身亡
戈林自殺之謎
夢斷夢露
肯尼迪遇刺懸案
馬丁路德金遇害是一場陰謀嗎
杰奎琳為何要嫁給希臘船王
周公為什么沒有取周成王而代之
黃帝是傳說中的人物嗎
齊桓公死因之謎
屈原為何投汨羅江
韓非死亡之謎
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
淮陰侯韓信被殺之謎
李廣為何難封
曹操為何至死不稱帝
“閉月”之貌出誰家——貂蟬身
?世之謎
諸葛亮娶丑女為妻探秘
唐代詩人李白死亡之謎
岳飛死因探秘
李清照晚年有沒有改嫁
袁崇煥被殺之謎
鄭成功暴死之謎
清代名將年羹堯為何被雍正賜死
生命探奇
人類的起源
消失的尼安德特人
艾滋病從何而來
人為什么會做夢
魔力十足的催眠術
神秘的人體自燃現象
奇異的人體發電現象
人體天線之謎
被野獸養大的人
雙胞胎有“心靈感應”之謎
神奇的“千里眼”
具有透視功能的女孩
匪夷所思的意念療法
神秘的記憶移植
印第安人的人頭縮制術
“斷頭人”獲救
奇怪的感應懷孕
是否存在“野人”
軍事之謎
特洛伊戰爭是真是假
拿破侖為什么會兵敗滑鐵盧
偷襲珍珠港內幕
“”原型是誰
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意圖何在
牧野大戰究竟發生在哪里
孫武到底有沒有著《孫子兵法》
龐涓指揮過馬陵之戰嗎
西漢大將軍李陵投降匈奴之謎
曹操赤壁戰敗之謎
諸葛亮斬馬謖僅僅是為失街亭嗎
淝水之戰是以少勝多嗎
“安史之亂”究竟是誰引發的
岳母刺字是否確有其事
岳家軍為何沒能直搗黃龍府
李自成兵敗后的生死之謎
李秀成投降書是真是假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之謎
誰埋葬了北洋水師
歷史懸案
古埃及圖坦卡蒙法老是死于謀殺嗎
尼祿與羅馬城的毀滅
羅馬帝國覆亡之謎
馬可波羅中國行
亞瑟王及其圓桌武士傳說之謎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
蘇聯是如何竊取美國原子彈秘密的
誰是進入太空的**人
盤庚是否遷都于安陽殷墟
曾國國君墓為何建在隨國
商鞅為何被五馬分尸
秦始皇傳國玉璽下落追蹤
“杯酒釋兵權”之謎
“燭影斧聲”與宋太祖之死
敦煌藏經洞到底是為什么開鑿的
明代“壬寅宮變”之謎
明初“胡、藍案”真相如何
明“紅丸案”幕后主使是誰
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嗎
“北京人”化石失蹤謎案
神秘寶藏
特洛伊寶藏
《尼伯龍根之歌》所記載的寶藏
海盜寶藏之謎
“無地王”約翰的寶藏
驚人的印加寶藏
可可島寶藏
神秘的橡樹島寶藏
加勒比海盜“黑胡子”的寶藏
路易十六的珍寶
羊皮紙上的藏寶圖
拿破侖的戰利品
納粹匿藏寶藏
消失的隆美爾財寶
失竊的樓蘭寶藏
太平天國窖藏珠寶
慈禧太后的隨葬品
文化迷蹤
《荷馬史詩》的作者究竟是誰
米洛的維納斯斷臂之謎
納斯卡地畫從何處來
達芬奇神奇的創造力來源于
?他人嗎
牛頓晚年為何會精神失常
莎士比亞是否真有其人
音樂大師貝多芬猝死之謎
梵高開槍自殺是精神失常了嗎
列儂為什么會遇刺身亡
甲骨文之謎
八卦的原意何在
《詩經》是否為孔子所編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長城的兩端到底在什么地方
造紙術始于蔡倫嗎
“廣陵散”講的是怎樣的故事
王羲之是否寫過《蘭亭序》
誰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
建筑之謎
史前圖書館之謎
金字塔到底是什么
如何解釋金字塔里的超自然現象
傳達法老威嚴的獅身人面像
羅得島巨人雕像之謎
重見天日的古羅馬龐貝城
雄偉壯觀的“太陽門”之謎
斜而不倒的意大利比薩斜塔
重現于世的吳哥古城
印度河文明兩大古城遺跡之謎
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建造之謎
馬耳他島巨石建筑之謎
誰在何時建造了亞歷山大燈塔
阿迪密斯神廟建造之謎
印加人的“巨石文化”
如何解釋秦始皇陵墓之謎
懸空寺之謎
扶風法門寺地宮之謎
眾說紛紜的明孝陵
故宮為何稱為紫禁城
北京古城墻為何獨缺一角
奇域之謎
通向大海的四萬個臺階
挪威海底為何成“公墓”
美麗的海底“花園”
海上墳地——馬尾藻海
骷髏海岸之謎
神秘的南極“無雪干谷”
東非大裂谷的未來
百慕大神秘三角區
日本龍三角
神秘莫測的間歇泉
“起死回生”的圣泉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詭秘幽靈島
“巨人島”催人長高之謎
神奇的雙層湖
沙漠為熱帶雨林“施肥”
撲朔迷離的太湖成因
羅布泊是游移湖嗎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是什么
真的存在“天池怪獸”嗎
難識廬山真面目
“雪的故鄉”喜馬拉雅山之謎
神農架之謎
沙子會唱歌
令人望而卻步的“地獄之門”
神奇的高原地熱現象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里來
科學奧秘
地球是怎樣誕生的
地球內部的奧秘
地球未來大揭秘
大陸漂移說
地球上的水來自何處
地球生命來自何處
氧氣是否會被耗盡
巨雹是怎樣形成的
在空中飄蕩的幽靈
龍卷風成因探秘
球形閃電之謎
神奇的極光
厄爾尼諾現象
探索火山爆發的規律
地震為何難以預測
南極冰蓋下的秘密
月球是如何引起潮汐現象的
彩虹中隱藏的秘密
為什么有的細菌能耐高溫
人類史前的腦外科手術
人體的防御戰
美國“阿波羅號”登上過月球嗎
動植物之謎
恐龍滅絕之謎
太平洋怪獸是蛇頸龍、鯊魚還
?是爬蟲
尼斯湖怪獸到底是什么
動物之間為什么會發生爭斗
動物肢體再生的奧秘
動物集體自殺之謎
動物為何冬眠
鯊魚體內真有抗癌物質嗎
大象怎樣“埋葬”自己的同伴
匪夷所思的螞蟻行為
希臘毒蛇“朝圣”之謎
動物治病之謎
魔鬼鯊為什么能自我爆炸
尋找鳥類的祖先
貝加爾湖為什么會有海洋生物存在
旅鼠投海自殺之謎
企鵝為何有翅不能飛翔
印尼科摩多島的巨龍之謎
抹香鯨為何有如此驚人的潛水能力
蜜蜂為什么有如此高的筑巢技能
植物血型之謎
解讀植物自衛之謎
“巨菜谷”的蔬菜肥碩之謎
食肉植物之謎
植物也能用語言交流嗎
“步行仙人掌”“步行”的奧秘
光合作用之謎
植物不老之謎
食蟲植物為什么喜歡“吃”蟲
世界未解之謎 節選
秦始皇陵兵馬俑之謎 1974年3月,在陜西省臨潼縣(今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東面3里的西楊村,幾位農民在奮力打井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陶制人頭。農民們十分泄氣,因為據說挖井挖到人頭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于是,他們悄悄把人頭埋好,又換了個地方繼續挖井。可是,沒想到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這次他們挖出許多陶制的身體和手。農民們感覺蹊蹺,于是他們迅速地報告了有關部門。有關部門立即派考古工作者展開鉆探和發掘工作。當地表層被掘開時,神話般的奇跡就展現在人們面前。在5米多深的深坑內站滿了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威武健壯的武士俑和拖拉木制馬車的陶馬俑。這就是舉世震驚的一號兵馬俑。1976年6月,第二號和第三號兵馬俑坑又相繼在一號俑坑的北側20米處被發現。 秦始皇兵馬俑共分3個坑,每個坑都是獨立的一組建筑。這些建筑都是通過在地下挖坑的形式修建而成。 一號坑為步兵、車兵混合編組,坑四周是回廊,東西兩端是守衛軍隊,南北兩側則排陣設防,中間9個過洞里,每個過洞四縱隊組合,兵車相間,構成主體。二號坑在一號坑東端北側20米的地方,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為步兵、車兵、騎兵混合編組。該坑平面布局較為復雜,分東、西兩區。東區即“曲天”之首,東西長26.6米,南北寬38米,面積約1050平方米。東西兩端各有一南北向長廊,中間是東西向過洞6條,洞、廊相通。全區陶俑分為跪射武士俑和步兵武士俑,這些武士俑均面向東方。西區共有14條過洞,其兵種主要是車兵和騎兵。三號坑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呈“凹”字形,東西長17.6米,南北寬21.4米,深5米左右,面積約520平方米。坑內有一輛繪滿彩圖的戰車,車后有4件陶俑。正中兩件,前為鎧甲武士俑,后為武官俑。三號坑出土陶俑68件,地位十分重要,是秦俑坑的統帥部。 那么,這些威武雄壯、栩栩如生的兵馬俑究竟是怎樣造出來的呢?這里還有一個傳說呢。 據說,雖然擁有一個宏偉壯觀、巨寶無數的陵墓,但秦始皇仍不滿意。他向丞相李斯降旨,讓李斯征集4000對童男童女準備為他殉葬。李斯想:營造陵墓、修筑長城已是民怨沸天了,如若再征集4000對童男童女以備殉葬,豈不是等于火上澆油。到那時百姓萬一起兵造反,秦朝江山覆滅了不說,自己也難逃一死。想來想去,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于是,他趕緊上奏秦始皇說:“啟奏皇帝陛下,臣李斯冒死直言,征人殉葬,必將引起騷動,不如以陶人陶馬殉葬,以壯皇帝聲威。”秦始皇聽了十分高興,讓李斯立即征集能工巧匠到咸陽燒制陶俑。 那么,這些陶俑和陶馬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從目前發掘的兵馬俑來看,其制作方法是先制造出不同的模具,然后利用模具分別制造出不同的陶俑,再燒制而成。陶俑的頭與身軀的連接部和俑臂與肩部的連接部有明顯的接痕,這說明這些部分是先單獨制作出來的,然后,在燒制前,用泥條把各部分連成一個完整的陶俑,*后才進行燒制。足踏板是用單模制成,再粘接在陶俑腳下。俑的頭、軀干、手臂中空,而腳、腿、手卻是實心的。這說明當時制作時是自下而上,先做腳和腿,再用合模法制造軀干,*后再把各部分連接起來。*后,等胎干后,裝窯火燒,出窯上彩。 陶馬的制作比陶俑更為復雜細致,工藝水平更高。其制作方法是,先分別做出馬的腿、軀干、頭、頸、尾等,然后再把各部分套合粘接。連接后,再在初胎上涂一層細泥,雕塑刻畫筋腱、肉褶紋、毛絲紋及馬飾等。然后通體涂細泥一層,并打磨圓潤光滑。 秦俑的造型,運用了模、塑、捏、堆、貼、刻、畫等七種傳統的泥塑技法,把體、量、形、神、色、質等基本要素表現得淋漓盡致。秦俑不僅體態豐盈、生動逼真,而且其身上各部位都涂上了不同的色彩,顯得更加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因此,有人稱秦俑藝術是“三分雕塑,七分彩繪”。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七大奇跡,它們分別是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土耳其月亮女神廟、奧林匹克宙斯神像、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小亞細亞摩孛拉斯國王陵墓、埃及亞歷山大燈塔。不過,除了埃及金字塔外,這些古跡都因地震、火山和戰爭的破壞而永遠地消失了。然而,當歷史巨輪駛入20世紀后,世界上突然出現“第八大奇跡”,它就是已享譽全球的秦始皇兵馬俑。 1974年春,陜西臨潼縣發現秦兵馬俑的消息一夜間傳遍世界各地。不久,《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便以《神奇的兵馬俑》為題向世界各國介紹了秦兵馬俑的情況。1976年5月,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來到秦俑坑,他是**個以外國國家元首的身份來參觀兵馬俑的。李光耀參觀后,激動地說:“這是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個提出秦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說法的是法國前任總統希拉克。1978年他參觀秦兵馬俑后,說:“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1980年9月,新華社記者王光麟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了一篇題名為《參觀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巡禮》的文章。這是秦兵馬俑**次以“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稱號出現在報紙上。 隨著兵馬俑在世界范圍內的聲譽越來越高,秦俑開始走出國門。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它們先后到過十幾個國家的40多個城市去參加展出。據統計,在展出期間,參觀秦俑的觀眾共達到1000多萬人次。每到一處,都會引起該地區的轟動。 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朝兵馬俑,自1974年重見天日以來,一直深深吸引著世界無數的專家學者慕名而來。人們無不為其宏偉的氣勢、精湛的陶制技術所折服。 那么,如此氣勢磅礴的兵馬俑的主人是誰?修建如此大規模的兵馬俑坑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一直以來,人們堅信這兵馬俑的主人不容置疑,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因為只有秦始皇才能有如此魄力修造這么大規模的兵馬俑,也只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才配得上建造這么氣勢非凡的兵馬俑! 確實,作為中國**位統一全國的封建帝王,秦始皇杰出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是無與倫比的。所以,不少人認為,統一全國后,為了表彰軍功,宣揚其統一大業,秦始皇就下令塑造了這些兵馬俑,并使之面向東方,“以示秦始皇坐西向東,吞并六國,統一全國的決心和氣魄”。不過,也有人認為兵馬俑是秦始皇為自己建造的陵園建筑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象征著駐扎在京城內外的軍隊。不過,還有人認為秦兵馬俑坑并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不屬于陵園的組成部分,它僅僅是一種具有紀念碑性質的建筑物。其目的也是為了顯示皇威,宣揚戰功。 以上觀點雖有差異,但都是基于一點,那就是承認兵馬俑的主人就是秦始皇。事實真是如此嗎?史書上對秦始皇統一全國后的一舉一動,包括收繳兵器,統一文字,修筑長城、建造陵墓等等都記得一清二楚,奇怪的是唯獨對其建造兵馬俑坑只字不提。這是否有悖于常理? 有人于是大膽提出,秦兵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祖母宣太后。宣太后曾經參與過秦國的朝政,權力很大。因為她是楚國人,所以她死后,他的兒子秦昭王就命人塑造了這些兵馬俑,象征著護送隊,護送宣太后重返故鄉。這種看法也不是妄加揣測的,理由如下: 其一,秦兵馬俑坑位于咸陽(今陜西西安)以東,面向東方。宣太后的故鄉是東方的楚國。所以如果真是宣太后的護送隊,那朝向的方向應該是正確的。 其二,據有關專家研究,秦兵馬俑根本不具戰斗力!兵馬俑坑雖然陣容強大,有馬也有車,但其列隊方式與戰國時期的作戰方式不符。據考證,在已發現的三個俑坑中,一號俑坑為右軍,二號俑坑為左軍,三號俑坑為指揮部,卻唯獨缺少*重要的中軍。一直以來,人們是這樣解釋的,四號坑也許就是擬議中的中軍,之所以沒有建成,是因為這時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秦末農民起義,大部分修建陵墓的刑徒都被調去鎮壓起義軍了,后來隨著秦的覆亡,這項工程也就不了了之。如果兵馬俑坑是宣太后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既然不是作戰用的,當然就沒有必要存在中軍了。 其三,秦始皇統一全國后,為讓天下人手無寸鐵,無法發動叛亂,曾收繳天下的兵器。這些兵器中很大部分都是鐵制的。奇怪的是,兵馬俑中發掘出來的兵器全是青銅器。以前只是認為既然兵馬俑只是象征性的,就沒有必要使用正式的新式武器,用已淘汰的青銅器就足夠了。可是,我們想想,按秦始皇的個性,他會愿意屈就嗎?但如果是宣太后的護葬隊,問題就另當別論了。宣太后死時鐵制兵器比較少見,那時還普遍使用著青銅武器,既然并非打仗,使用青銅器又有何不可?再說,即使有,那也是非常珍貴的,當時正值用兵之際,怎么可能大量花費在這里呢? 其四,第三號坑內,也是三個坑中地位*重要的一個坑內,有鹿角及動物朽骨一堆。以前認為“這是古代打仗前舉行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儀式時遺留的跡象。是為祈求神靈保佑,并進行鼓動性誓師,稱之為‘禱戰’”。也許這根本就不是什么“禱戰”,而是一個普通的殯葬儀式呢。 其五,前面已提及,關于秦始皇建造兵馬俑,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這也就反證了秦兵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而非秦始皇。即使不是宣太后的,至少也不能說是秦始皇的。 秦兵馬俑的主人究竟是誰?秦始皇,宣太后,還是另有其人?誰也說不清楚。 秦兵馬俑距秦始皇陵1000多米,共有3個坑,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在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還發現了一個未建成的兵馬俑坑,即四號坑,有學者猜測它可能是計劃內要修的后勤部隊俑坑,但也有人認為是象征中軍的兵馬俑坑。至于為什么突然停建,則很可能是秦末農民起義擾亂了修建計劃。 可以看出,原來這些兵馬俑是整齊有序地排列著的,但是,一號坑和二號坑的考古發掘現場卻是一片殘破的景象,一號坑的全部和二號坑的一部分有明顯的因火焚燒而塌陷的痕跡。里面的兵馬俑有的東倒西歪,有的身首異處,有的頭破腹裂,有的臂斷腿折。陶俑、陶馬身上的彩繪經火焚燒后大都脫落,而坑上面架設的棚木、蘆席、頂梁木等也都成了灰燼或者焦炭,坑周圍到處是經過大火焚燒而成的赤紅色的紅燒土。如此景象不能不讓人產生疑問,是誰焚燒了秦兵馬俑坑呢?又是為什么要焚燒它呢? 對于這個難題,*流行的是“項羽、牧童焚毀說”。據《漢書》轉引劉向的疏文:“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其他史籍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記載。所以,不少學者認為秦兵馬俑就是項羽和牧童燒的。但是,也有人反對此說。他們認為,劉向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諫阻漢成帝營建奢華的陵墓,這是一種援古諷今的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事實。何況,細細品味此文可以發現,文中僅提到項羽、牧童焚燒秦始皇的陵墓而并沒有明確提出焚燒的就是秦兵馬俑。事實上,縱觀全文,劉向只字未提兵馬俑。 由于在三號坑中發現有一堆動物骨骼朽跡和一段殘缺不全的鹿角,說明了在秦代卜戰儀式依然存在。再以古代喪葬制度和民俗學的資料為據,有人提出,秦兵馬俑的火不是別人而正是秦人在陵墓建成之后自己放的。在古代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的喪葬禮儀中,放一把火來燒毀祭葬物品和墓前某些建筑物是一種很常見的風俗,認為只有這樣,死者才能夠在陰間繼續享受。不過,這種說法也有說不過去的地方。既然要燒,為什么只燒一號坑和二號坑而獨有三號坑幸免于難?就算是秦人自己放火燒的,那么從建成到焚燒的間隔時間應該不會太久,可奇怪的是,根據現場考古發掘來看,俑坑底下普遍都有二三十厘米厚的淤泥,這種淤泥層絕非是短時間內就能夠積累出來的。這也說明了在秦朝滅亡之前兵馬俑是安然無恙的。所以,這種“葬禮儀式自焚說”也是站不住腳的。 那么,秦兵馬俑到底是怎么起火的,或者說究竟是被誰焚毀的?要解答這個難題,只能靠進一步的探索。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