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0527
- 條形碼:9787520330527 ; 978-7-5203-305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 內容簡介
本文主要從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視角對以傳統孝道為基礎的代際倫理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以公共管理生態的視閾超越為前提;以老齡化研究過程中的思維轉向為基礎;針對90后大學生孝道觀念嬗變的調查,同時運用半結構訪談法,基于CGSS2006數據的定序logit回歸等方法,對當下孝道存在狀況進行較為系統的考察。在此基礎上,對如何以傳統孝道為基礎構建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的代際倫理體系的對策進行深入思考,并進一步探討以傳統孝道為基礎的代際倫理體系與生活世界如何接軌的問題。
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 目錄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義
三 需要厘清的問題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框架
**章 相關基礎理論及文獻綜述
一 傳統孝道的演化脈絡、主要內涵及基本構成體系
二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三 老齡化進程中的傳統孝道及代際倫理研究
第二章 老齡化進程中代際倫理體系構建的重要前提
——基于公共管理生態理論的視域超越
一 公共管理生態概念的形成過程——基于歷史文獻的分析
二 公共管理生態的研究視角
三 應對老齡化過程中公共管理生態研究的意義及內涵
四 關注文化生態系統且重點著眼于代際倫理關系
五 小結
第三章 老齡化進程中代際倫理體系構建的重要基礎
——老齡化研究過程中的思維轉向
一 老齡化研究的復雜性
二 老齡化研究的文獻梳理
三 老齡化研究過程中的分析思維和整體思維
四 終極視域的審視——認識老齡化新視角的開啟
五 小結
第四章 老齡化進程中代際倫理體系核心構成的質性研究
——基于半結構訪談的傳統孝道存在狀況的考察
一 傳統孝道是老齡化進程中代際倫理體系構建的核心構成
二 質性訪談法是一條重要途徑
三 半結構訪談法的具體應用
四 訪談的具體實施過程
五 訪談的主要內容及相應結果分析
六 小結
第五章 傳統孝道在當代存在狀況的定量研究
——以一項針對“90后”大學生的調查為分析基礎
一 當代大學生孝道狀況的量化研究——以對某區域性高校的調查為分析基礎
二 關于調查對象背景性因素的統計分析
三 調查結果分析
四 小結
第六章 基于全國性調查的傳統孝道嬗變分析
——以CGSS2006調查為分析基礎
一 背景性因素分析
二 對被訪者孝道觀念的分析
三 當代孝道觀念所受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CGSS2006數據的分析
四 小結
第七章 老齡化進程中以傳統孝道為基礎的代際倫理體系構建的對策探討
一 以傳統孝道為基礎的代際倫理體系構建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 老齡化進程中以傳統孝道為基礎的代際倫理體系構建的具體對策
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 節選
《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 (一)老齡化研究過程中分析思維的特征 在當前中國老齡化研究過程中,對分析思維的倚重當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老齡化是在社會諸多系統的相互滲透中所形成的網狀系統中進行的,這些系統構成了老齡化發展演化的整體性社會背景,這種存在狀態決定了即使要高屋建瓴地把握老齡化整體發展趨勢并提出合理應對策略也要以精確的數據分析和嚴謹的邏輯推論為基礎,因此,正是當前老齡化的復雜程度使得分析思維的價值和優勢由此清楚地顯現出來了。老齡化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究竟如何實現并產生了多大程度的影響?相應的應對策略應如何被科學地制定并有效地實施?……在對這些問題分析和解決的過程中,分析思維幾乎成了難以超越的一種思維模式。誠然,在當前也有一些立足整體聯系對老齡化進行的高水平研究,但這些研究絕不是在黑箱狀態中進行的,而是以對許多具體問題的認識或解決為研究基礎的。盡管如此,在老齡化研究過程中分析思維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體現在:①為了深入進行研究,在分析思維框架下需要對老齡化的存在狀態進行分割并將其局限在一定范圍之內,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比較深入的剖析。在此境況下,老齡化被分別置于人口、經濟、管理、政治等不同學科領域中,而在這些學科中認識對象又被進行了更為細微的劃分,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在某些方面對老齡化的研究已達到比較深入的地步,但學科間存在的固有界限卻束縛了對老齡化的一些整體性認識,而且使理論和現實的銜接出現了一些新的障礙。②在老齡化研究過程中,大量實證主義方法的引入使老齡化研究滲透出了濃厚的科學主義氣息。科學主義賦予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至高的地位。①不可否認,大量自然科學方法的引入使得對老齡化進程中諸多問題的分析更為透徹、清晰、準確,分析思維的深化從而有了可靠的認識基礎。但在此過程中,分析思維和科學主義的相互滲透又引發了另外一些極端走勢:即將自然科學范式泛化并在科學和人文之間人為設置鴻溝等問題,這樣在思維深處則會出現對人文科學的拒斥,老齡化及其相關問題越來越被當成一種類似自然科學的研究,其中的人文關懷日漸失落。③分析思維對老齡化的多層次分割使老齡化以碎片化狀態存在于不同系統之中,這種分割相當程度地破壞了老齡化自身的整體性存在狀態,必然導致在整體上對老齡化的認識產生一定偏差。雖然對老齡化的局部認識確實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認識進行過程中認識對象并沒有處在一種混整狀態中,因此,研究老齡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時通過逐步還原很難呈現在各種要素交錯作用下形成的非加和性作用機制。②分析思維模式下所進行的還原只能是一種有限還原,而老齡化本質上是一種動態演化過程,不斷變化是其存在的根本特性,因此,在老齡化研究過程中主要依靠分析思維肯定是不夠的。④分析思維專注于老齡化本身和過于具體的研究對象容易造成對老齡化應對過程中相應生態系統的忽略,因為與老齡化應對相關的一些生態系統并非實體性存在,尤其是文化生態系統中的許多價值理念和倫理體系等。再聯系到科學主義和分析思維高度融合的走向,其特征是以比較具體的可量化目標為研究對象且力求以客觀反映事實為主要研究目標,人文向度的思考從而被排除在外,工具理性的狂飆由此充斥于整個研究過程。很明顯,如若不將價值理性有機融入其中,應對老齡化的所有政策體系*終將缺乏明晰的理念引導,其實施效力將會被極大地削弱,更違背了涉老政策構建的初衷。 ……
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 作者簡介
郭德君,1977年生,男,漢族,甘肅靈臺人,重慶醫科大學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已在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及其他各類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參編著作3部,主持省部級、廳局級等項目5項,獲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在工作期間,曾獲重慶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稱號和重慶醫科大學青年五四獎章以及校級、院級教學獎勵數項。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