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64549
- 條形碼:9787568264549 ; 978-7-5682-645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本書特色
北京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一所理工科大學,從延安自然科學院走來,培養了眾多國防科技人才,是紅色工程師孕育的搖籃。面向新時代,北理工人應繼續秉承“延安軍工魂”精神內核,發揚老一輩北理人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作風,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學風,和勇于犧牲、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這些都是新時代青年教育的寶貴資源。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講述了北京理工大學校友生平事跡。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內容簡介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講述從學校創建之初到學校發展壯大的奮斗歷程中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真實再現老一輩北理工人的感人故事,從而展示北理工這所學校蘊含的強大紅色基因和作為一所高校呈現的大愛育人的教育風骨,激勵新時代青年勇于創新,積極進取,爭當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目錄
專業建設
華北大學和它遷京后的發展變化
記雷達設計專業的9511班
——記我校雷達設計專業的成長
創建紅外導引專業的背景
回顧導彈專業建設
激光專業誕生記
彈藥工程專業五十六年的輝煌
計算機伴隨我成長——紀念我校計算機專業成立50周年
參加北理工建設,不斷成長
參加我校三個專業建設的回憶
開拓進取桃李芬芳
——北京理工大學開展計算機教育52周年
404教研室的建立
傾力編撰學科史發揮作用抒真情
——記退休第四黨支部特色活動
招生
憶學校工廠的往事
回顧北理工體育的奮斗歷程
回顧“工專”往事
科學研究
**臺國產大型天象儀
憶中國“**電視頻道”和“北京工業學院實驗電視臺”
矢志不渝為科研之夢奮勇前行
——回憶我的科研歷程
我們為“長征”火箭走出國門添加推力
我國自己設計制造的大型天象儀
參加“紅箭一73”研制的一些回憶
“265-1”誕生記
激光專業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
土得掉渣的“土火箭”——四十六年前的一段科研往事
關于青海核武器基地的記憶
——記一次參加高科技試驗的經歷
研究生學習的回憶
青春回憶
小型光學慣性穩像跟蹤儀器的研制
未競人生的梳理和回憶
走,跟著共產黨走,初心鑄定
十三陵水庫回想曲
“入黨”永遠在路上
抹不去的記憶
從青年學生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者
國慶標兵
走出象牙塔
在蘇聯學習的日子
憶四赴延安
難忘的歲月
前所未有為之一振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親歷毛主席1957年11月17日接見留蘇學生
憶留蘇歲月(學習)
跟蘇聯專家學習追記
彈指一揮間成長六十年
俄文突擊
憶供給制
北理情懷
人民之光,我黨之榮——記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徐特立
魏思文院長的調查研究舉措
魏思文同志二三事
緬懷周倫岐教授
回憶我與倪志福的交往與合作
回憶錢學森
以兩位老師為榜樣
我為魏思文院長答疑
元帥們的關懷——記1958年在國防部的一次展出
華北大學工學院往事點滴
懷念馬老師學好理論基礎
追昔撫今——有關張震將軍的一件往事的回憶
科學救國——我記憶中的馬士修先生
沖擊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退休教師——陳幼松
印象中的張忠廉老師
為“兩彈一星”做出貢獻的北理工人
我愛北理工
霞輝滿天
阮郎歸·愁思
四城吟(詩四首)
贊月季
旭日
牡丹詠
我們是北工人我們愛北工
——獻給北京理工大學70周年校慶
改革開放30年的幾點體會
做人、做學問、做論文
——培養博士研究生的一些體會
我心目中的延安精神
講究工作方法打開心靈之鎖
學;窘ㄔO的回憶
教師的責任與道德
——憶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講授“應用寫作
仁者愛人
平凡樂悠悠
良鄉校區閃現
校園體育悠悠事憶昔撫今思緒多
團結的集體溫暖的家
——記北理工老教師合唱團的點點滴滴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節選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有一門課是“電工學的理論基礎”,由厲寬教授主講,李翰蓀講師輔導。在上課前,他們準備了若干塊小黑板,上邊密密麻麻地寫滿上課內容的提綱。伴隨著講課進度,換下一塊,再掛上一塊,就跟廟會上拉洋片似的。還有兩門基礎課——“靜力學”和“動力學”,尤其后者,是一門比較費腦筋、難以徹悟的課程。講授此課的,是一位客座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守武老師。他講課鎮定自若、概念清晰,分析透辟,是難得的好老師。給王老師當助教的是后來成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的吳昌蒲老師。當時吳老師的年紀,也就跟我們學生不相上下。在底下,大家都親昵地稱他為“小助教”。 以上所述,都屬于基礎課,接下來的是專業基礎課!懊}沖技術”是由洪效訓老師主講;“無線電基礎”的講課人是李翰蓀老師;“電磁測量”是湯世賢老師;“無線電測量”是樓仁海老師;鄭愈老師為我們班主講“電磁波傳播”課程,這門課有點兒深奧,看不見、摸不著,實驗也不太容易安排,有不少同學感覺如讀“天書”。“自動控制和隨動系統”的講課人也是李翰蓀老師。9511班還開了“電機學”課程,由王遠老師主講。教材是社會上出版的《電機學》,一套四本。重頭課“電子管”是由戚叔偉教授主講的。他的講課風格是認真、細致,不慌不忙、舉重若輕,對于關鍵的地方交代得特別清楚,很懂得學生的心理。 1956年7月,北京工業學院雷達設計專業的**屆學生畢業了。大約有15位學生留校,其余主要充實了西安、成都、南京三地的雷達生產企業。隨著他們名單的到達,有的企業就給準備好了技術崗位。譬如,在賈萬剛同學名字后面,寶雞的782廠就早己注上了設計室主任的頭銜。可見國家對于從事國防科技人才需要之殷切程度。951l班的畢業學生果然也不負眾望:在西安的盧明儒同學,創制了螺旋形天線,成為研制中國遠程導彈的功勛科學家之一。也在西安的黃望祥同學,作為206研究所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當時任所長。后來,被調到北京理工大學校長王越院士主持的重大科研項目中,他承擔了重要的研究和設計任務。特地被調至綿陽的彭定之同學,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在成都的錢仲青同學,成為擁有5 000人雷達生產廠的總工程師。在南京的潘譜華、鄒崇祖同學,也都是所在714廠的技術主力。 9511班同學當中,以毛二可和柯有安同學*為突出。毛二可一直是全校聞名的先進工作者,一年365天,他起碼得有360天在工作,每年春節*多休息三天。他率領的雷達研究所精心研制的關于雷達的動目標顯示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部隊,獲得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掠邪苍趪鴥入娮咏缫蚕碛泻芨叩穆曂,為學術界所推崇。其他如周思永同學,一直默默貢獻,在研制582雷達的工作中成績卓著。張著同學在中央教育電視臺長期講授脈沖電子技術課程,反映良好。王灝同學研制成功了“中子路面探測儀”,為探知公路的地下質量起了很大的作用。闞繼泰同學,在非常困苦的情況下,歷經十余年,另辟蹊徑,推導出了質能公式,與愛因斯坦的公式略有不同。雖然沒有得到有關人士的認可,但從其技術魄力和數學、物理水平來看,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 根據國家國防工業的需要,1958年,北京工業學院又建立了雷達結構設計與制造專業。1961年和1963年,雖經兩次調整,上述兩個專業一直存在。1973年,將雷達結構設計與制造、無線電遙控、無線電遙測專業,均并入雷達設計專業。1984年,將雷達設計專業擴大并更名為電子工程專業。當前,隨著技術形勢的發展,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本科專業培養方面,已經將雷達設計淡化。但是,在學院的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科學研究方面,仍然保持著比較強烈的雷達背景。雷達設計專業,對于無線電工程系的生長、鞏固和發展,功莫大焉。 ……
桑榆情懷-我的北理故事 作者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是在上級關工委指導下,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以離退休老同志為主體,以加強青年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的工作組織。主要任務是團結、組織、引導離退休老同志,配合學校職能部門和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關心青年師生的健康發展,助力青年師生成長成才,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務。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