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皖西北氣候與旱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68434
- 條形碼:9787502968434 ; 978-7-5029-68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皖西北氣候與旱澇 內容簡介
《皖西北氣候與旱澇》首先介紹了皖西北地區的氣候特征、氣候資源、降水特征和歷史上的旱澇災害情況,然后對皖西北各種旱澇類型和旱澇氣候年等級進行了劃分,進而分析了皖西北的氣候規律和旱澇成因,*后對旱澇災害個例進行了詳細分析。《皖西北氣候與旱澇》是對皖西北氣候與旱澇知識的一次創新研究,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協調發展奉獻的公共服務產品。希望該書能為皖西北各級政府部門決策提供科技支撐,為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提供科學依據。
皖西北氣候與旱澇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氣候背景
1.1 皖西北氣候基本特征
1.2 阜陽、毫州氣候季節的劃分及特征分析
1.3 皖西北地區近60年冬季氣溫變化特征
1.4 阜陽市近60年*高氣溫變化特征
1.5 淮河流域近500年的冷暖交替及典型年氣候特征
第2章 皖西北氣候資源評價
2.1 光能資源
2.2 熱量資源
2.3 降水資源
2.4 風能資源
2.5 沿淮行蓄洪區的地理與氣候
2.6 氣候過渡帶旱地農業的基本特征與趨利避害途徑
第3章 降水特征與旱澇
3.1 淮北平原降水的基本特征
3.2 皖西北的降水保證率
3.3 淮北平原逐月降水量地域分布特征
3.4 皖西北的雨季
3.5 淮北平原的易旱易澇氣候區
3.6 阜陽降水量年際變化分析
第4章 歷史旱澇災害
4.1 歷史旱澇災害類型
4.2 歷史旱澇災害基本特征
4.3 歷史上典型的大旱與大澇
4.4 歷史上麥收期雨害
4.5 1932年、1936年皖西北降水資料分析
第5章 皖西北各類旱澇類型劃分及發生氣候規律
5.1 皖西北早澇類型的劃分
5.2 各類旱澇的降水指標
5.3 皖西北各類氣候早澇地域分布特征
5.4 皖西北的主要連陰雨災害
5.5 麥收期雨害的典型年
5.6 5月的干旱
第6章 皖西北近60年旱澇氣候年等級劃分
6.1 皖西北旱澇災害的基本特征
6.2 降水量旱澇等級劃分標準
6.3 皖西北近60年降水量早澇等級劃分
6.4 皖西北近60年大旱與大澇氣候年
6.5 大旱、大澇氣候年的轉換
第7章 旱澇成因
7.1 大氣環流的異常變化與旱澇
7.2 副熱帶高壓季節性位移及異常與旱澇
7.3 大別山與皖西北的暴雨天氣
7.4 地貌與旱澇
7.5 氣候和淺層地下水系統的變化與旱澇
7.6 土壤與旱澇
7.7 河道特征與洪澇
7.8 安徽沿淮洪澇多發的綜合成因分析
第8章 旱澇個例氣候分析
8.1 1954年夏季洪澇的降水特征
8.2 1959年夏季大旱環流背景與降水特征
8.3 1963年夏澇降水特征
8.4 “75·8”暴雨洪水是怎么回事
8.5 “91·6”夏季大水的環流背景與降水特征
8.6 2000年皖西北秋澇是怎樣形成的
8.7 2003年淮河夏季大澇的雨情與水情
8.8 2005年皖西北7月洪澇降水特征
8.9 2007年淮北平原夏季洪澇降水背景
8.1 01976年秋冬春連旱與2010年的秋冬連旱
參考文獻
附錄A 1471-1948年皖西北旱澇災害史料
附錄B 1949-2016年皖西北旱澇災害紀實
前言
第1章 氣候背景
1.1 皖西北氣候基本特征
1.2 阜陽、毫州氣候季節的劃分及特征分析
1.3 皖西北地區近60年冬季氣溫變化特征
1.4 阜陽市近60年*高氣溫變化特征
1.5 淮河流域近500年的冷暖交替及典型年氣候特征
第2章 皖西北氣候資源評價
2.1 光能資源
2.2 熱量資源
2.3 降水資源
2.4 風能資源
2.5 沿淮行蓄洪區的地理與氣候
2.6 氣候過渡帶旱地農業的基本特征與趨利避害途徑
第3章 降水特征與旱澇
3.1 淮北平原降水的基本特征
3.2 皖西北的降水保證率
3.3 淮北平原逐月降水量地域分布特征
3.4 皖西北的雨季
3.5 淮北平原的易旱易澇氣候區
3.6 阜陽降水量年際變化分析
第4章 歷史旱澇災害
4.1 歷史旱澇災害類型
4.2 歷史旱澇災害基本特征
4.3 歷史上典型的大旱與大澇
4.4 歷史上麥收期雨害
4.5 1932年、1936年皖西北降水資料分析
第5章 皖西北各類旱澇類型劃分及發生氣候規律
5.1 皖西北早澇類型的劃分
5.2 各類旱澇的降水指標
5.3 皖西北各類氣候早澇地域分布特征
5.4 皖西北的主要連陰雨災害
5.5 麥收期雨害的典型年
5.6 5月的干旱
第6章 皖西北近60年旱澇氣候年等級劃分
6.1 皖西北旱澇災害的基本特征
6.2 降水量旱澇等級劃分標準
6.3 皖西北近60年降水量早澇等級劃分
6.4 皖西北近60年大旱與大澇氣候年
6.5 大旱、大澇氣候年的轉換
第7章 旱澇成因
7.1 大氣環流的異常變化與旱澇
7.2 副熱帶高壓季節性位移及異常與旱澇
7.3 大別山與皖西北的暴雨天氣
7.4 地貌與旱澇
7.5 氣候和淺層地下水系統的變化與旱澇
7.6 土壤與旱澇
7.7 河道特征與洪澇
7.8 安徽沿淮洪澇多發的綜合成因分析
第8章 旱澇個例氣候分析
8.1 1954年夏季洪澇的降水特征
8.2 1959年夏季大旱環流背景與降水特征
8.3 1963年夏澇降水特征
8.4 “75·8”暴雨洪水是怎么回事
8.5 “91·6”夏季大水的環流背景與降水特征
8.6 2000年皖西北秋澇是怎樣形成的
8.7 2003年淮河夏季大澇的雨情與水情
8.8 2005年皖西北7月洪澇降水特征
8.9 2007年淮北平原夏季洪澇降水背景
8.1 01976年秋冬春連旱與2010年的秋冬連旱
參考文獻
附錄A 1471-1948年皖西北旱澇災害史料
附錄B 1949-2016年皖西北旱澇災害紀實
展開全部
皖西北氣候與旱澇 作者簡介
王業斌,高級工程師,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中心主任。 王新泉,高級工程師,安徽省阜陽市氣象局副局長。 王海東,高級工程師,安徽省阜陽市氣象局副局長。 王曉玲,工程師,安徽省阜陽市氣象局預報員。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