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18019
- 條形碼:9787209118019 ; 978-7-209-1180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術期刊編輯學方面的理論研究專著, 主要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期刊撰稿和編輯規范化的意義、要求和主要內容, 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的發展動態和趨勢, 學術期刊編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以及社科論文寫作和期刊編輯在文字校對、標點符號使用、參考文獻引用等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學研究 目錄
新時代學術期刊的學術創新與引領
大數據視閾下的學術期刊發展路徑
學術不端行為與學報編輯策略
期刊學術引文不規范現象的成因探析與應對方略
核心期刊評估體系的悖論與破解方略
中國文學研究論文被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學術論文的評價功能與高校人才評價機制問題
學術期刊論文的編輯加工與規范要求
漢字的規范化與閱讀的方法
當代文藝學的借鑒與發展
當代文化的審美化與文學鑒賞研究
秘書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和意義
企業危機管理中的法律問題
后記
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學研究 節選
《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學研究》: 其次,文學研究自身存在著非科學性的問題。這一問題嚴重制約了學術研究內在邏輯性的順利展開,由此導致學術論文的被引止步不前。嚴格說來,學術規范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得到了重視的。尤西林《人文學科特性與中國當代人文學術規范》(《文史哲》1995年第6期)、黨圣元《學術規范與學術人格》(《文學評論》1996年第5期)、仲偉民《談談“學術規范”》(《江南論壇》1996年第4期)等是較早關注學術規范的一批學者和論文。在此之前,人們對學術規范的認識并不清晰,甚至存在著嚴重的混亂,更有甚者,明知故犯,走上了學術不端的歧路。在此情形下,且不說要求作者遵循學術規范,即便是能夠守住底線已實屬不易,再加上互聯網技術處于起步階段,有關學術論文的數據庫尚處于草創時期,因此,即便是在學術論文撰寫中存在一些學術不端的問題,也難以被很快發現。值得欣慰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數據庫建設的逐步完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制衡作用越來越突出,學術不端行為正在得到有效遏制并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在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人們面對經典作品也許根本不需要閱讀前人的研究成果,直接通過閱讀文本便可獲得屬于自己的閱讀心得,然后再把這一心得用學術論文的模式外化出來。如此撰寫出來的學術論文,除了要引用該文所要論及的作品之外,一般很少涉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說,絕少有真正學術意義上的引用。這樣看來,人文領域的學術研究之推進的內在邏輯便與自然科學截然不同,也與一些注重實證方法研究的社會科學有所區別,往往會演繹成一種自說自話的論文模式。我們在這里稱其為論文模式,根據就是這種論文盡管也有引文,盡管也通過邏輯推理分析論證其要陳述的中心觀點,但就其實質而言,卻背離了學術研究“站在前人的肩上”這一基本原則。它沒有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系統把握,也沒有將如何亟須推進的問題在前面提出,這表現出作者鮮有對該領域既有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把握,具體表現為沒有引用前人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而僅僅滿足于對自己提出的觀點進行分析論證。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沒有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他們提出的所謂獨立見解或觀點往往已被前人論述得很透徹了,這也直接導致了論文引用的不被重視,在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一些學術水平頗高、影響較大的論文,其被引次數卻往往多年止步不前,未有顯著增長。在20世紀80年代末,陳思和、王曉明等人主持“重寫文學史”專欄,并由此開啟了“重寫文學史”新觀點、新看法的討論與研究,但隨后這個話題卻“沉寂了十年”①,除卻文學研究界的部分學者引起共鳴,在全國范圍內響應者寥寥數人,直至10年后“重寫文學史”才由口號轉為實績,多部文學史著作陸續登上歷史舞臺。而文學研究的理論創新性方面顯然更是不足,這一方面緣于文學研究自身理論突破難度較高,一般來說,語言類的文學研究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因而創新性的文學理論的提出需要時間的檢驗;另一方面,文學研究與時代變化關系密切,時代訴求的不同、歷史環境的變化,都極易引起文學研究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動,而反過來,時代的穩定、歷史環境的穩定性也促使文學研究理論上的穩定性增強,為創新性增加了難度。正如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其理論創新性就在于“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來把握”——“一個由古代中國文學向現代中國文學轉變、過渡并*終完成的進程,一個中國文學走向并匯人‘世界文學’總體格局的進程,一個在東西方文化的大撞擊、大交流中從文學方面(與政治、道德等諸多方面一道)形成現代民族意識(包括審美意識)進程,一個通過語言的藝術來折射并表現古老的中華民族及其靈魂在新舊嬗替的大時代中獲得新生并崛起的進程”②。時至今日,中國文學走向并匯入“世界文學”的進程也未完成,且成效不大,世界文學在中國文學研究理論方面的引用率也是微乎其微,這不得不說,中國文學在理論創新方面仍然困難重重。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