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網絡互聯技術教程/余智豪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01640
- 條形碼:9787302501640 ; 978-7-302-5016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互聯技術教程/余智豪 本書特色
《網絡互聯技術教程》主要內容包括:網絡互聯技術概論、網絡互聯設備、路由器技術基礎、網絡設備基本配置、靜態路由、RIP協議、OSPF協議、BGP協議、網絡地址轉換、交換機技術基礎、虛擬局域網、交換網絡的鏈路冗余、網關冗余等。
網絡互聯技術教程/余智豪 內容簡介
《網絡互聯技術教程》主要內容包括:網絡互聯技術概論、網絡互聯設備、路由器技術基礎、網絡設備基本配置、靜態路由、RIP協議、OSPF協議、BGP協議、網絡地址轉換、交換機技術基礎、虛擬局域網、交換網絡的鏈路冗余、網關冗余等。
網絡互聯技術教程/余智豪 目錄
目錄
第1章網絡互聯技術概論
1.1協議與分層
1.1.1網絡協議的3個要素
1.1.2網絡的分層結構
1.1.3網絡分層的原則
1.2OSI參考模型
1.2.1OSI參考模型的概念
1.2.2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1.3TCP/IP參考模型
1.3.1TCP/IP參考模型簡介
1.3.2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4IPv4
1.4.1IPv4地址的概念
1.4.2IPv4簡介
1.4.3IPv4報文格式
1.4.4IPv4的不足之處
1.5IPv6
1.5.1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1.5.2IPv6的地址類型
1.5.3IPv6的核心協議
1.5.4IPv6報文格式
1.6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網絡互聯設備
2.1網絡傳輸介質
2.1.1連接器
2.1.2雙絞線
2.1.3同軸電纜
2.1.4光纖
2.1.5無線傳輸介質
2.2物理層設備
2.2.1中繼器
2.2.2集線器
2.2.3無線接入點
2.3數據鏈路層設備
2.3.1網卡
2.3.2網橋
2.3.3交換機
2.4網絡層設備
2.5應用層設備
2.5.1服務器
2.5.2防火墻
2.6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路由器技術基礎
3.1認識路由器
3.2路由器的硬件結構
3.3路由器的軟件
3.4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3.5高端路由器
3.6路由表
3.7直連路由
3.8靜態路由
3.9動態路由
3.9.1動態路由與靜態路由的比較
3.9.2靜態路由的優缺點
3.9.3動態路由的優缺點
3.9.4動態路由協議的分類
3.10管理距離
3.11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4.1互聯網操作系統
4.2網絡設備的配置方式
4.3配置超級終端
4.3.1在Windows XP系統中配置超級終端
4.3.2在Windows 7系統中配置超級終端
4.4路由器的配置向導
4.5路由器的工作模式
4.6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4.7配置路由器IP地址的基本原則
4.8iOS的備份、恢復和升級
4.9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靜態路由
5.1基本的IPv4靜態路由配置
5.2更復雜的IPv4靜態路由配置
5.3匯總IPv4靜態路由
5.4IPv4默認靜態路由
5.5IPv4浮動靜態路由
5.6負載均衡
5.7配置IPv6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
5.8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RIP
6.1RIP的發展簡史
6.2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6.3距離矢量路由算法
6.4路由環路及解決方法
6.4.1路由環路產生的原因
6.4.2路由環路的解決方法
6.5RIPv1報文格式
6.6RIP的計時器
6.7RIPv1的配置與管理
6.8RIPv2的配置與管理
6.8.1RIPv1與RIPv2的特性比較
6.8.2RIPv2的配置與管理
6.9RIPng的配置與管理
6.9.1RIPng的工作原理
6.9.2RIPng與RIPv1、RIPv2的比較
6.9.3RIPng配置與管理
6.10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OSPF協議
7.1OSPF協議的工作原理
7.2OSPF報文
7.2.1OSPF報頭格式
7.2.2OSPF正文格式
7.3OSPF分層結構
7.4OSPF協議的工作過程
7.5OSPF配置與管理
7.5.1OSPFv2配置與管理
7.5.2OSPFv3配置與管理
7.6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8章EIGRP
8.1EIGRP概述
8.1.1IGRP與EIGRP
8.1.2EIGRP的優點
8.1.3EIGRP與OSPF協議的比較
8.2EIGRP的工作原理
8.2.1可靠傳輸協議
8.2.2擴散更新算法的相關術語
8.2.3實現路由快速收斂的關鍵
8.2.4路由計算方法
8.2.5EIGRP數據包
8.2.6修改計時器的方法
8.2.7解決環路問題
8.2.8DUAL有限狀態機
8.3EIGRP的配置和管理
8.3.1EIGRP配置命令
8.3.2EIGRP調試命令
8.3.3EIGRP配置實例
8.4支持IPv6的EIGRP
8.4.1支持IPv6的EIGRP的特點
8.4.2配置EIGRPv6的命令
8.4.3測試EIGRPv6的命令
8.4.4EIGRPv6的配置實例
8.5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9章訪問控制列表
9.1訪問控制列表概述
9.1.1訪問控制列表的功能
9.1.2建立訪問控制列表的作用
9.2訪問控制列表的工作原理
9.3訪問控制列表的分類和原則
9.3.1訪問控制列表的分類
9.3.2定義ACL時應遵循的原則
9.4配置標準訪問控制列表
9.5用標準ACL限制虛擬終端的訪問
9.6配置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9.7配置命名的訪問控制列表
9.7.1命名ACL與編號ACL的區別
9.7.2配置命名ACL的語法格式
9.8配置基于時間的訪問控制列表
9.9配置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1創建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2在接口上應用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3配置標準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4配置擴展IPv6訪問控制列表
9.10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IPv6過渡技術
10.1過渡技術概述
10.2雙協議棧技術
10.2.1雙協議棧技術簡介
10.2.2雙協議棧關鍵技術
10.2.3ICMPv6簡介
10.2.4鄰居發現協議簡介
10.2.5支持IPv6的DNS簡介
10.2.6在路由器上配置雙協議棧
10.3隧道技術
10.3.1手動配置隧道
10.3.2GRE隧道
10.3.3自動配置的兼容隧道
10.3.46over4隧道
10.3.56to4隧道
10.3.66RD隧道
10.3.7ISATAP隧道
10.3.8Teredo隧道
10.3.9隧道代理技術
10.3.10隧道配置示例
10.4協議轉換技術
10.4.1NATPT
10.4.2NAT64
10.4.3NAT64配置示例
10.5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附錄A思科Packet Tracer 7.0使用簡介
A.1Packet Tracer 7.0安裝方法
A.2將工作界面修改為中文
A.3Packet Tracer 7.0的工作區域
A.4布置網絡設備
A.5連接網絡設備
A.6配置網絡設備
A.7模擬模式
A.8Packet Tracer的幫助文件
附錄B模擬試題
B.1模擬試題一
B.2模擬試題二
附錄C常用英文縮寫對照表
參考文獻
第1章網絡互聯技術概論
1.1協議與分層
1.1.1網絡協議的3個要素
1.1.2網絡的分層結構
1.1.3網絡分層的原則
1.2OSI參考模型
1.2.1OSI參考模型的概念
1.2.2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1.3TCP/IP參考模型
1.3.1TCP/IP參考模型簡介
1.3.2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4IPv4
1.4.1IPv4地址的概念
1.4.2IPv4簡介
1.4.3IPv4報文格式
1.4.4IPv4的不足之處
1.5IPv6
1.5.1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1.5.2IPv6的地址類型
1.5.3IPv6的核心協議
1.5.4IPv6報文格式
1.6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網絡互聯設備
2.1網絡傳輸介質
2.1.1連接器
2.1.2雙絞線
2.1.3同軸電纜
2.1.4光纖
2.1.5無線傳輸介質
2.2物理層設備
2.2.1中繼器
2.2.2集線器
2.2.3無線接入點
2.3數據鏈路層設備
2.3.1網卡
2.3.2網橋
2.3.3交換機
2.4網絡層設備
2.5應用層設備
2.5.1服務器
2.5.2防火墻
2.6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路由器技術基礎
3.1認識路由器
3.2路由器的硬件結構
3.3路由器的軟件
3.4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3.5高端路由器
3.6路由表
3.7直連路由
3.8靜態路由
3.9動態路由
3.9.1動態路由與靜態路由的比較
3.9.2靜態路由的優缺點
3.9.3動態路由的優缺點
3.9.4動態路由協議的分類
3.10管理距離
3.11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4.1互聯網操作系統
4.2網絡設備的配置方式
4.3配置超級終端
4.3.1在Windows XP系統中配置超級終端
4.3.2在Windows 7系統中配置超級終端
4.4路由器的配置向導
4.5路由器的工作模式
4.6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4.7配置路由器IP地址的基本原則
4.8iOS的備份、恢復和升級
4.9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靜態路由
5.1基本的IPv4靜態路由配置
5.2更復雜的IPv4靜態路由配置
5.3匯總IPv4靜態路由
5.4IPv4默認靜態路由
5.5IPv4浮動靜態路由
5.6負載均衡
5.7配置IPv6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
5.8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RIP
6.1RIP的發展簡史
6.2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6.3距離矢量路由算法
6.4路由環路及解決方法
6.4.1路由環路產生的原因
6.4.2路由環路的解決方法
6.5RIPv1報文格式
6.6RIP的計時器
6.7RIPv1的配置與管理
6.8RIPv2的配置與管理
6.8.1RIPv1與RIPv2的特性比較
6.8.2RIPv2的配置與管理
6.9RIPng的配置與管理
6.9.1RIPng的工作原理
6.9.2RIPng與RIPv1、RIPv2的比較
6.9.3RIPng配置與管理
6.10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OSPF協議
7.1OSPF協議的工作原理
7.2OSPF報文
7.2.1OSPF報頭格式
7.2.2OSPF正文格式
7.3OSPF分層結構
7.4OSPF協議的工作過程
7.5OSPF配置與管理
7.5.1OSPFv2配置與管理
7.5.2OSPFv3配置與管理
7.6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8章EIGRP
8.1EIGRP概述
8.1.1IGRP與EIGRP
8.1.2EIGRP的優點
8.1.3EIGRP與OSPF協議的比較
8.2EIGRP的工作原理
8.2.1可靠傳輸協議
8.2.2擴散更新算法的相關術語
8.2.3實現路由快速收斂的關鍵
8.2.4路由計算方法
8.2.5EIGRP數據包
8.2.6修改計時器的方法
8.2.7解決環路問題
8.2.8DUAL有限狀態機
8.3EIGRP的配置和管理
8.3.1EIGRP配置命令
8.3.2EIGRP調試命令
8.3.3EIGRP配置實例
8.4支持IPv6的EIGRP
8.4.1支持IPv6的EIGRP的特點
8.4.2配置EIGRPv6的命令
8.4.3測試EIGRPv6的命令
8.4.4EIGRPv6的配置實例
8.5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9章訪問控制列表
9.1訪問控制列表概述
9.1.1訪問控制列表的功能
9.1.2建立訪問控制列表的作用
9.2訪問控制列表的工作原理
9.3訪問控制列表的分類和原則
9.3.1訪問控制列表的分類
9.3.2定義ACL時應遵循的原則
9.4配置標準訪問控制列表
9.5用標準ACL限制虛擬終端的訪問
9.6配置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9.7配置命名的訪問控制列表
9.7.1命名ACL與編號ACL的區別
9.7.2配置命名ACL的語法格式
9.8配置基于時間的訪問控制列表
9.9配置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1創建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2在接口上應用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3配置標準IPv6訪問控制列表
9.9.4配置擴展IPv6訪問控制列表
9.10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IPv6過渡技術
10.1過渡技術概述
10.2雙協議棧技術
10.2.1雙協議棧技術簡介
10.2.2雙協議棧關鍵技術
10.2.3ICMPv6簡介
10.2.4鄰居發現協議簡介
10.2.5支持IPv6的DNS簡介
10.2.6在路由器上配置雙協議棧
10.3隧道技術
10.3.1手動配置隧道
10.3.2GRE隧道
10.3.3自動配置的兼容隧道
10.3.46over4隧道
10.3.56to4隧道
10.3.66RD隧道
10.3.7ISATAP隧道
10.3.8Teredo隧道
10.3.9隧道代理技術
10.3.10隧道配置示例
10.4協議轉換技術
10.4.1NATPT
10.4.2NAT64
10.4.3NAT64配置示例
10.5本章總結
復習思考題
附錄A思科Packet Tracer 7.0使用簡介
A.1Packet Tracer 7.0安裝方法
A.2將工作界面修改為中文
A.3Packet Tracer 7.0的工作區域
A.4布置網絡設備
A.5連接網絡設備
A.6配置網絡設備
A.7模擬模式
A.8Packet Tracer的幫助文件
附錄B模擬試題
B.1模擬試題一
B.2模擬試題二
附錄C常用英文縮寫對照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