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39819
- 條形碼:9787568039819 ; 978-7-5680-3981-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本書特色
該書基于經濟增長本質的視角,以區域經濟學理論中的聚集經濟與擁擠成本為切入點,采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城市的經濟增長與轉型發展、城市規模與城市民生、城市創新與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等三大城市經濟理論與實踐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中國目前城市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針對中國經濟由粗放型向品質型增長方式轉型的現實,該書還著重論證了城市規模過大導致的無效率或低效率,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明確的對策建議,為正處于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中的中國城市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經濟增長本質的視角, 以區域經濟學理論中的聚集經濟與擁擠成本為切入點, 采用理論論證、實證檢驗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深入研究了城市的經濟增長與轉型發展、城市規模與城市民生、城市創新與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等三大城市經濟理論與實踐問題, 這些問題也是中國目前城市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目錄
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目錄目錄Contents
1**篇城市的經濟增長與轉型發展
3**章對經濟增長本質的分析
4**節從新的視角界定經濟增長的本質
4一、對產品價值和社會財富的定義
6二、價值與價格的區別
7三、用GDP衡量經濟增長的問題
10四、對經濟增長本質的認識
11第二節從經濟增長本質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所處的階段
11一、產品數量
12二、文化與產品質量
14三、人居環境
16四、閑暇
18五、中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
20第二章無理由退貨制度與經濟轉型的內在聯系
22**節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的誠信缺失
22一、市場誠信缺失的概念
22二、市場誠信缺失的具體表現
23三、市場誠信缺失的分行業表現26第二節市場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6一、消費者弱勢性導致合同執行力不夠
27二、經營者沒有長期、穩定的企業生命預期
28第三節消費者保護制度及其對提高市場誠信的貢獻
29一、消費者保護制度的含義
30二、消費者保護制度對提高市場誠信的貢獻
31第四節消費者保護制度的利盾——無理由退貨制度
32第五節無理由退貨制度相比于行政監督的優勢
33一、無理由退貨制度監督成本低
33二、無理由退貨制度能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34第六節消費者保護制度促進市場誠信的實證分析
34一、美國主要的消費者保護制度
36二、誠信水平的測度
37三、數據來源及問卷設計
41四、實證過程及回歸結果
61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65第三章中國城市經濟轉型面臨的問題與支撐條件
66**節社會資本理論
66一、社會資本的內涵
67二、社會資本的關鍵
68三、社會資本的支持系統
68第二節中國市場需求的重要轉型
68一、市場需求轉型的具體表現
69二、生產供給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轉型74第三節市場信息與市場誠信不充分引發的問題
74一、價格虛高的產品增多
75二、消費者不信任生產商和銷售商
75三、劣質產品泛濫
76四、社會誠信缺失
76第四節城市經濟轉型的支撐條件
76一、市場誠信和社會誠信的建設
84二、促進企業家和企業員工轉型
86三、促進環境理念轉型和對外開放思路的轉型
89四、加快政府服務的轉型
91第二篇城市規模與城市民生
93第四章交通住房政策與城市規模
94**節關于城市交通理論與交通堵塞的一些典型事實
96第二節現有文獻的評述及本章研究的基礎
96一、關于生產與人口過度集中問題的研究
96二、關于聚集外部性的研究及廠商和工人承受聚集外部性的非對稱性
98第三節資本與人口流動模型的構建
98一、人口流動均衡條件
99二、資本流動均衡條件
101第四節交通住房政策對資本與人口流動影響的比較靜態分析
101一、δA-δB和C ′A2 C ′A3的動態變化
103二、改善交通、抑制房價政策的效應分析105第五節結論與建議
106附錄勞動與資本有一定可替代性假設下將得到的結論
107第五章城市規模與貧富差距
108**節中國的城鎮化道路與居民收入差距
109第二節理論假說:城市規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關系
109一、農民工工資同城市規模的關系
111二、農民工對城市居民中普通勞動力工資具有拉平作用
112三、城市居民中高素質勞動力的名義收入與城市房價直接掛鉤
113四、理論假說的提出:城市規模越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
116第三節城市規模與收入差距關系的實證分析
116一、數據來源
117二、各城市基尼系數的計算
117三、計量模型及分析結果
119四、穩健性檢驗
121第四節結論及建議
125第六章城市規模與中國城鎮適齡青年結婚概率
126**節關于婚姻問題的現有研究成果評述
128第二節城市規模對中國城鎮適齡青年結婚概率影響的描述性分析
128一、計量模型
129二、數據來源130三、變量描述性分析
133第三節實證結果與分析
133一、普通Probit模型的回歸結果及分析
135二、工具變量Probit模型的回歸結果及分析
141三、穩健性分析
142第四節結論: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有利于適齡青年結婚
145第七章城市住房消費的攀比性與主觀幸福感
146**節住房消費的攀比現象
148第二節住房消費攀比性與居民主觀幸福感關系理論研究
149第三節住房消費攀比性與居民主觀幸福感關系實證研究
149一、數據來源
152二、計量模型
155第四節實證結果分析
155一、基本回歸分析
157二、穩健性檢驗
158第五節結論與建議
161第八章城市垃圾處理問題研究
163**節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產業的現狀
163一、城市垃圾既是污染源,也是潛在資源
163二、我國城市垃圾產生量高、增長快
164三、我國城市垃圾現有處理方式及其利弊
167第二節垃圾處理的國際借鑒
168一、發達國家的垃圾處理方式170二、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的必要舉措
175第三篇城市創新與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177第九章底特律失敗的原因
178**節區域經濟基礎模型
180第二節主導產業及其選擇基準
180一、區域主導產業的意義
182二、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
191第三節底特律失敗的原因及其啟示
191一、底特律的興起、繁榮
192二、汽車行業的起轉、底特律的衰落
194三、底特律失敗的原因
195四、底特律失敗的啟示
198第十章硅谷的創新力分析
199**節關于區域產業競爭優勢的一些典型事實
199一、產業集群是區域產業競爭優勢的載體
199二、產業競爭中幾乎任何一種顯性的優勢都能被模仿
200三、競爭者*終肯定會超過那些停止創新和改進的公司
200四、維持競爭優勢的唯一辦法就是超越——追求更高級的創新
204第二節產業競爭優勢理論
204一、生產要素
205二、需求條件
205三、相關和支持性產業的表現206四、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態
206五、機遇
206六、政府
207第三節硅谷為什么具有持續的創新力?
207一、以無比包容的心態,持續培養和吸引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性生產要素
209二、宜人的氣候和人居環境
210三、行業的創新文化
212四、行業創新環境
213第四節硅谷的啟示
214一、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
214二、良好的教育
215三、良好的人居環境,醫療、住房、氣候、自然風光
217第十一章主要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的空間分布特征
219**節高科技產業生產函數的分析
219一、高人力資本的科技人才要素
220二、科技人員的有效勞動投入
220三、較高的知識存量水平
221第二節科技人才的特點分析
221一、相對于工資報酬,科技人員更加關注生活質量
221二、時間對于科技人員是稀缺資源
222三、科技人才的聚集具有外部性
222四、科技人才對工作的選擇擁有高度的自主權
222第三節高科技產業集群的區位選擇223一、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區
224二、交通便利的城市
224三、生態環境好、生活質量高的城市
224四、特大城市不利于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原因
225第四節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空間分布的共同特征
225一、與大學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227二、分布在人口規模較小的中小城市
228三、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
229四、位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質量高的城市
230第五節結論與啟示
231第十二章擁擠成本與FDI的空間分布
232**節中國FDI的空間分布
233第二節外資企業的區位選擇
235第三節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235一、房價是擁擠成本的主要衡量指標
235二、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特殊性
237三、中國土地市場的特殊性
238第四節擁擠成本與FDI空間分布的實證研究
238一、模型設定
242二、數據來源
244第五節計量結果分析及穩健性檢驗
244一、計量結果分析
248二、穩健性檢驗
248第六節結論與建議250第十三章擁擠成本與出口貿易的空間分布
252**節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分析
255第二節擁擠成本與出口貿易空間分布的實證研究
255一、模型設定
260二、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261第三節結果分析
261一、回歸分析
268二、結果分析
270第四節擁擠成本與出口貿易空間分布的進一步檢驗
277第五節小結
279第十四章大中小城市真實收入差距
280**節名義收入衡量城市間差距產生的問題
282第二節衡量居民實際收入的一些現有方法和研究
284第三節生活成本指數的計算方法
286第四節標準化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選擇及數據的采集
288第五節計算結果
288一、住房權重的確定
289二、實際人均GDP、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較
292三、出租車司機實際收入的比較
293第六節小結
295第十五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
296**節我國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務的一些現有研究成果評述
298第二節我國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小城鎮居民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298一、數據收集
302二、數據分析
310第三節結論及建議
312第十六章大中小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比較
314**節不同規模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
314一、問卷調查方法
315二、問卷設計
316第二節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居民主觀幸福感比較
319第三節主觀幸福感與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在聯系研究
319一、模型選擇
320二、變量描述及實證分析
322第四節小結
324第十七章本書結論及建議
325**節結論
327第二節建議
329參考文獻
342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作者簡介
范紅忠,男,湖北漢川人。2005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3年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發展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國際經濟學,F任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貿系主任,兼任華中科技大學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發展經濟學分會理事。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中國人口科學》、《Quality & Quantity》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已經出版專著三部。主持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等各類研究項目數十項,兩次獲得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