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溝通與社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86161
- 條形碼:9787562086161 ; 978-7-5620-861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罰.溝通與社群 本書特色
刑罰不是一個*的客觀存在物,它是“人造”的一種社會制度,研究它“是什么”,其實是以它的價值即意義或功能為實質來定義它。本書在社會功能意義上,將刑罰理解成一種現世的贖罪,其目標不僅在于對道德譴責的表達,更是說服犯罪人進行悔悟、改造,以及達成和解。盡管有點理想化色彩,但是對于我國當下刑罰改革過程中諸多問題,仍不乏啟迪。
刑罰.溝通與社群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英美兩個主要刑罰思想流派的部分回應。一方面,刑罰被報應主義者描述為對不法行為者施加的應得痛苦;另一方面,結果主義者則將其界定為施加于犯罪人以獲得社會利益(預防或者減少犯罪是很為顯著的收益)的手段。
刑罰.溝通與社群 目錄
中文版前言
致謝
引言
1.什么需要正當性證成
2.理論與實踐
3.何種正當性
4.概覽
**章 結果主義、報應主義和廢除論
1 純粹結果主義和刑罰
1.1 結果主義的理論架構
1.2 對純粹結果主義的批判:無辜者的權利
1.3 結果主義者的回應
2 邊際約束的結果主義
2.1 邊際約束和“消極的”報應主義
2.2 批評:實現有罪者的正義
3 權利棄置論與社會防衛論
3.1 權利或道德屬性的棄置
3.2 作為一種社會防衛的刑罰
4 報應主義的主旨和種類
4.1 “犯罪人罪有應得
4.2 “免除不公平的利益
4.3 懲罰性情感
4.4 刑罰,作為一種溝通機制
5 廢除論者的挑戰
5.1 什么將被廢除?
5.2 為什么要廢除?
5.3 什么應當替代刑罰?
第二章 自由的法律社群
1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
1.1 自由主義與刑罰
1.2 刑罰言辭中的“社群
2 一個規范性的社群范型
2.1 一個典范:學術社群
2.2 政治性社群
3 “社群主義”和“自由主義”(再論)
3.1 形而上的問題與規范性的問題
3.2 “我”和“我們
3.3 選擇與認同
3.4 個體利益和共有利益
4 自由政體中的刑法
4.1 禁止和宣告
4.2 作為普通法的刑法
4.3 犯罪的概念
4.4 刑法的權威
4.5 一個有限的刑法
5 非自愿的成員身份
6 對犯罪的回應
第三章 刑罰、溝通與社群
1 刑罰能與自由社群相契合嗎
1.1 包容和排斥的模式
1.2 排斥性刑罰
2 刑罰與溝通
2.1 溝通與表達
2.2 溝通與刑法
2.3 刑罰、溝通和嚴厲的措施
3 溝通,威懾和謹慎性補足
3.1 溝通加威懾
3.2 責難與謹慎性補足因素
4 刑罰,作為一種目的性的溝通
4.1 刑罰.作為一種道德教育
4.2 調解:民事與刑事
4.3 刑事調解.刑罰和溝通
5 作為溝通性刑罰的緩刑和社區服務
5.1 作為刑罰的緩刑
5.2 緩刑的擴展
5.3 作為公共補償的社區服務
5.4 結合令:社群與犯罪人之間的和解
6 作為懺悔的刑罰
6.1 3“R”刑罰理論
6.2 誰對誰自有何種義務
7 不同種類的犯罪人
7.1 被道德說服的犯罪人
7.2 羞愧的犯罪人
7.3 已經懺悔的犯罪人
7.4 反叛的犯罪人
8 悔罪式刑罰與自由的國家
9 但是……
第四章 溝通式量刑
1 相稱的刑罰
1.1 相對的原則還是絕對的原則?
1.2 什么與什么相適應?
1.3 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1.4 優先性的原則還是可退讓的原則?
1.5 超越相稱性
2 刑罰方式和它們的含義
2.1 罰金刑
2.2 監禁刑的含義
2.3 死刑
3 誰來決定
3.1 “司法公正”:普遍的還是個案的
3.2 協商式量刑?
4 犯罪記錄和“危險”犯罪人
4.1 先前犯罪記錄的相關性
4.2 “危險的”犯罪人
第五章 從理論到實踐
1 理想的理論和現實的實踐
2 刑罰的前提
2.1 條件和前提
2.2 政治義務
2.3 我必須向誰答責
2.4 法律的語言
2.5 法律與社群
3 刑罰的正當性能夠被證成嗎
參考文獻
譯后感言(代后記)
展開全部
刑罰.溝通與社群 作者簡介
安東尼·達夫,現為斯特靈大學榮休教授,愛丁堡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委員,奧斯陸大學名譽博士。1970~2009年,在斯特靈大學講授哲學;2010~2015年,在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任兼職教授,合作創建了“刑法與刑事司法羅比娜研究所”。曾為《刑法與哲學》雜志創始合作編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