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殘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05152
- 條形碼:9787203105152 ; 978-7-203-1051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殘留 本書特色
《殘留》是一項學術性的工作,開展這項研究,是為了更加準確和詳盡地記錄這場戰爭的歷史,更加充分和有力地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戰爭的言行,更加充分和有效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為子孫后代繼續研究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留下一筆豐富詳實的歷史遺產。因此,雖然是學術性研究,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國際意義和政治意義。
殘留 內容簡介
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帷幕降落。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借山西地方實力派閻錫山利用投降后的日軍對抗人民軍隊的企圖,策劃實施了有組織大規模的日軍“殘留”,保留武裝繼續戰爭,圖謀東山再起。 《殘留》用流動可鑒的歷史敘事,亦文亦史的記述文體,朗暢生動的縱深表達,信而有征的原始記錄,將殘留日軍“以復興皇國、恢宏天業為宗旨”的歷史真實告諸世人,酣暢淋漓地展現了中國人民打擊消滅殘留日軍,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浩氣與姿態。
殘留 目錄
閻錫山會見日本原侵晉要員
美受降小組參加二戰區受降
重陽節閻錫山“進山”登高
抗戰時期閻、日間歷史游戲
軍國主義勢力謀劃“殘留
海子邊萬字樓”合謀社“成立
**軍大規模組建殘留武裝
殘留軍人悲劇命運剛剛開始
殘留旗幡下的日本僑民武裝
何本大作侵華生涯*后高峰
中國社會內建立日本人地區
“三人委員會”蒞臨太原視察
宮崎舜市赴晉督促日軍遣返
殘留日軍武裝隱匿偽裝解散
美照會“日人留居危險深巨
戰犯澄田、河本等逍遙法外
殘留日軍舉兵出戰逞兇作狂
《晉風》創刊辭”百忍有大和
山岡道武訓練閻親訓團、師
藪田信雄五大隊獅垴山投降
“黑軍”亮相宣示殘留綱領
日僑組織狂草芃芃伸枝長葉
華子的日中情結與情愛故事
十總隊復興樓前冬季大檢閱
新年團拜河本致辭夢囈妄想
春節聚首山岡宴請納粹分子
殘留軍人思鄉情切要求歸國
山岡道武回日招募泥牛入海
晉中戰役趙、元赴前線指揮
日軍退李青、南莊困獸猶斗
元泉馨小常村中彈自決身亡
殘留日軍損兵折將潰不成軍
澄田擬制“太原城防計劃
教導總隊遣返整編備戰太原
招募日本義勇軍一次次破產
太原戰役今村率隊鏖斗牛駝
金蟬脫殼澄田化名潛歸日本
閻錫山脫離生死場離晉赴寧
外圍戰今村、巖田炮隊慘敗
解放軍風馳電掣解放太原城
殘留日軍投降今村服毒自殺
改造日本戰犯創造人間奇跡
河本大作罪惡昭彰獄中死亡
城野宏認罪悔罪獲刑十八年
兒玉華子汾水清波濯污洗心
“我們既然共同生活在地球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為什么要搞起戰爭來互相殘殺呢?”
附錄
暫編獨立第十總隊總隊部服務規定
暫編獨立第十總隊暨所屬官兵級別人數表
“二戰”后“殘留”山西日軍日僑數字考
“殘留”事件人物、組織、機構、報刊等注釋與檢索
主要征引文檔與參考書目
后記
殘留 節選
《殘留》: 1945年秋到1946年春,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在策劃實施具有獨立支配力的軍隊殘留的同時,展開日軍日僑殘留一體行動。 由河本大作領班組織,經合謀社宣傳推動,大批日僑也殘留山西,進入經濟實體、情報組織、政權機構、文教單位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連組成家庭的配偶、子女也納入一體行動之中。殘留日軍日僑并建立社團、學校、醫院、合作社等,以圖在中國社會內營造一個“日本人的特殊地區”,使殘留下來的日人“牢固地扎根、生存”。 日本僑民在侵華戰爭與國家拓疆殖民政策下來到中國,曾享受著占領者的種種利權。而日本自明治以來,特別是大陸政策推行后,一些國民中也培養了火炭上抓一把、乘亂發橫財的冒險精神。他們經歷日本戰敗投降的驚恐慌亂后,面對“殘留”宣傳的煽動鼓惑,及閻錫山給出的優越條件、優厚待遇等,不想丟掉原先的地位、職業、財產和常有的發財機會。又看到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都繼續留晉,像原山西會社理事、煉鋼廠廠長高橋鐵造,山西會社西山采炭所所長安田勇造,太原鐵路局工務部長上田秀正,還有從事地質業的植田、紡織業的橫田、制造槍炮的小林等等,特別是有河本大作做靠山和主心骨。于是,受思想意念驅使、物質利益誘惑及周圍環境帶動,很多人便選擇了“殘留”。 檔案中記載,日本投降后至1946年春,日僑殘留山西進入太原鐵路局、晉北礦務局、陽泉礦務局、西北實業公司、晉興企業公司、山西化學工業公司、山西省鑿井事務所、實物準備庫、農業試驗廠等單位。策劃組織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殘留日本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繼續掌握、巧取、利用山西豐富的經濟資源和潛在生產力,服務于他們圖謀的戰敗“復興”。經濟實業之外,在山西省政府、資源調查社、山西自然科學研究院、民眾進步總社、民眾日報社、川至制藥廠、婦嬰保健院、慈惠醫院等單位,也有不少日人殘留。內科醫學博士片桐仁禮、牙醫高木應悅,更經常出入于閻錫山宅邸為其療治。曾在日本警視廳任課長的原日偽山西省警務廳顧問輔佐官藤井要三,又當起了省會警察局顧問。太原、大同、原平、陽泉等地,都還有日本僑民或獨資、合資重辦企業、投資建廠,或經營飯店、咖啡店等。更有廠礦、鐵路原日人工警隊、警務隊人員,及日僑中的預備役軍人和退伍軍人等,組建起殘留日僑武裝。 當時日僑殘留山西人數,未見直接記錄,現很難有確切數字。據1967年1月出版的城野宏《山西獨立戰記》,“始而有數萬日本人殘留山西”。河本大作的秘書兒玉華子后來也談到,“*初約有3萬名日本人留了下來”。3萬之數如基本可信,那么,約萬數軍人之外,余即為殘留僑民,含從業僑民、僑民武裝人員及殘留軍民眷屬子女。山西省政府秘書處存有1946年1月簽復征用日人數,僅太原鐵路局即1205名,西北實業公司420名,亦可見一斑。 日軍日僑殘留一體行動中,思想文化殘留活動,為在山西建立日本人地區搭建文化設施,也為實現殘留目標提供理念指導和精神支撐。殘留活動領導核心,通過成立多種形式的社團組織,創辦各類報紙刊物,興辦面向殘留日人的學校,及開展經常的政治、思想、文化活動等,來指導、凝聚殘留隊伍。 山西殘留日僑中*先成立的組織,是“太原日僑自治會”和“桐蔭會”,大致成立于1945年9月。太原日僑自治會會長由河本大作擔任,副會長為森山茂貴,委員有高木應悅、藤岡文六、松下直一。在山西日僑俱樂部成立前,日僑自治會主要穩定當時僑民混亂局面,組織實施日僑殘留,處理殘留日僑和歸國日僑有關事務等。桐蔭會“桐蔭”之意,是以閻錫山為蔭庇殘留山西。會長亦河本大作,永井宗男、大西健先后任本部干事,成員為西北實業公司殘留日僑。有城南、城北兩個支部,土橋貞敏、橫田俊分任支部長。桐蔭會開展形勢教育和思想宣傳,對會員施以生活關懷等,以增強僑民殘留之精神意念和會員間團結凝聚。各支部并開設子弟學校,使用戰前日本教科書,對學生進行軍國主義教育。 ……
殘留 作者簡介
孔繁芝,女,1947年11月出生,山西省靈石縣人。畢業于山西大學中文系首屆干部專修班。大學本科學歷。曾任山西省檔案局(館)編研處處長,兼任中國檔案報山西記者站站長,專業職務研究館員。山西省檔案學科帶頭人。現為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