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2228
- 條形碼:9787100152228 ; 978-7-100-1522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 本書特色
辨章學術,呈現中華學術之演進脈絡考鏡源流,厘清中國模式之思想資源**流中國知識人的時代回應和精神建構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滯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自晚請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 內容簡介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叢書立足于精選、精編、精校,冀望無論多少年,皆能傲立于書架,更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昭示中華學術與世界學術于思想性和獨創性上皆可等量齊觀,為中國乃至東方學術在世界范圍內贏得應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諸位學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兩個甲子后的今天,商務印書館義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傳承前輩的出版精神,迎接時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們責無旁貸。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 目錄
自序
**章 緒論
**節 何謂宗教思想
一 宗教思想與宗教
二 宗教思想與哲學
三 宗教思想與倫理
四 宗教思想與民族生活
五 其他
第二節 中華民族與宗教
一 漢族的來源
二 中華民族的特性
三 中華民族對于宗教的態度
第三節 中華民族宗教的起源
一 圖騰崇拜
二 庶物崇拜與群神崇拜
三 開辟的神話
四 感生的神話
五 巫覡與卜筮
第二章 三代時的宗教思想
**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神示鬼彪的崇拜
二 宗教思想的變遷
三 宗教思想的兩條路
第二節 夏商的宗教
一 對天的虔祀
二 祀天的整頓
三 夏禹的得天眷
四 祀祖的起源
五 殷人的信鬼
第三節 周代宗教思想的變遷
一 明堂制度與宗教
二 天道觀念的變遷
三 春秋戰國學者的宗教思想
四 祭祖的意義與改變
五 宗教思想的倫理化
附錄(一)《中庸》中的宗教思想
(二)《楚辭》中的宗教思想
第三章 秦漢時的宗教思想
**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迷信的產生
二 佛道的影響
第二節 制度宗教與迷信
一 佛教的輸入與傳布
二 道教的產生與分派
三 讖緯學與迷信
第三節 厭世思想的發端
……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的宗教思想
第五章 唐宋元的宗教思想
第六章 明清及近代的宗教思想
王治心先生學術年表
提要鉤玄高屋建瓴
——王治心先生《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讀后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 作者簡介
王治心(1881-1968),本名王樹聲,字治心。是當時中國基督教界乃至中國思想史界有相當影響的學者之一。自幼接受國學教育,考中前清庠生(秀才)及貢生。辛亥革命后,王治心受聘為上海興華報 (Chinese Christian Advocate)編輯。1921年起,他出任南京金陵神學院中國哲學教授,并曾兼任院刊《金陵神學志》的編輯。1926年,王治心受中華基督教文社所聘擔當《文社月刊》的主編。1928年前往福建協和文理學院講授中國文學,不久任文學院院長。1934年,王治心返回上海,任職滬江大學國文系主任。1948年自滬江大學退休后,受聘為金陵神學院中國文化與教會史教授,并出任《金陵神學志》主編。新中國成立后,王治心執教不輟,1957年二度榮退后移居北京,1968年去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