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94936
- 條形碼:9787504994936 ; 978-7-5049-9493-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 內容簡介
本調查報告從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互聯網金融與信息化建設、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銀行家群體、監管評價、發展前瞻、同行評價等方面,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梳理,旨在透過中國銀行家了解中國銀行業在經濟持續調整和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面臨利潤增速放緩、息差收窄、不良貸款“雙升”等壓力,應對這些情況的判斷與思考,以及對市場發展和監管體系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促進管理層、金融機構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共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另有專題篇,研究探討了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資產管理業務統一規制等問題。
(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 目錄
導語
**部分 宏觀環境
一、近半數銀行家認為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增速穩定在6.5 %
二、金融監管政策受到近八成銀行家的關注
三、宏觀經濟政策評價整體較高。信貸規模和投向*受關注
四、外部國際環境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五、銀行家*為看好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
六、去杠桿背景下銀行規模增長將放緩,落實金融去杠桿需多措并舉
七、超過六成的銀行家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對息差造成不利影響
八、七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溫和去杠桿
九、超七成銀行家認為銀行不良率拐點在2018年及之后顯現
十、中資銀行參與債委會意愿較高
訪談手記之一: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盧鴻、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謝偉、
中國建設銀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吳建杭談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下銀行業的應變之策
第二部分 發展戰略
一、全面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成為戰略轉型的重點
二、小微企業客戶首次成為*受關注的重點發展客戶
三、西方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難言客觀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創造銀行業發展新機遇
五、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側重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六、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是推進綜合化經營的關鍵
七、資產證券化業務方興未艾,但應加強規范
八、踐行“大投行”戰略,創新股權融資業務和基礎類投行業務并重
九、多數銀行家對發展交易銀行持穩步推進的態度
十、服務“一帶一路”成為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的首要關注點
十一、自貿區擴容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及挑戰
訪談手記之二: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戰略
發展規劃部總經理秦斌、中國建設銀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吳建杭談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第三部分 業務發展
一、股份制商業銀行未來綜合競爭力提升*快
二、城市基礎設施仍是信貸重點投放行業,冶金業繼續收縮
三、小微企業貸款仍是公司金融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
四、個人消費貸款仍是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重點,財富管理業務關注度大幅提升
五、理財業務收入在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大幅下降
六、銀行理財業務流動性風險*受重視,增強產品研發能力成為理財產品管理重點
七、同業業務回歸本源,通道類業務受重視程度逐年下降
八、監管趨嚴背景下銀行杠桿運用能力削弱,通道類業務受影響*大
九、投貸聯動業務發展迅猛,風險補償體系仍需優化
十、銀行業大力支持綠色產業,助力“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行
訪談手記之三: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中國東方資產
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規劃部總經理秦斌談去杠桿進程中債轉股的市場化發展
第四部分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一、信用風險仍*受關注,銀行探索新型金融工具處置不良資產
二、產能過剩以及小微企業貸款仍是風險重點,貸前審查與風險動態監測應齊頭并進
三、強化日常流動性管理,加強流動性風險監測是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
四、合規風險的管理重點在于加強內部管理,員工的違規操作是操作風險發生的
*主要原因
五、銀行內控要加強制度體系的建設和落實,并形成良好的內控文化
六、銀行業服務“走出去”過程中側重信用風險和合規風險的防控
七、信貸類業務成為案件風險排查的首要關注點
八、預防債券違約的傳導風險*主要措施為內部防火墻的設置
九、防控房市風險重點要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甄選機制,嚴控商用房貸款
十、交叉性金融風險的防范重點在于資管行業的統一規制
第五部分 人力資源與財務管理
一、未來中國銀行業員工數量增長預期持續下降,大型商業銀行尤為明顯
二、人才流失對銀行業總體影響較小,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和薪酬問題是人才
流失的主要誘因
三、銀行家多策并用留住人才,為員工搭建廣闊的職業平臺尤為關鍵
四、銀行家多措并舉推動人力資源管理轉型升級
五、未來銀行業人員結構優化調整主要偏向專業型和營銷型崗位
六、未來一年資產配置情況將是以信貸為主、債券投資占比提高,負債來源仍以存款
為主
七、 “營改增”政策對銀行財務系統及制度影響*大,增加可抵扣稅項的呼聲較高
八、lFRs 9將主要影響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和財務披露,各項準備工作需加快進度
訪談手記之四: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盧鴻、平安銀行副行長何之江、上海農商銀行
首席信息官周衡昌談IFRs 9的實施
一、金融科技發展提升銀行家對信息化建設期望,未來投入繼續增加
二、銀行家持續關注信息科技風險,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違規風險關注度下降
三、七成銀行家認為金融科技對支付結算影響*大,第三方支付成為銀行家*
關注領域
四、銀行家積極應對金融科技,發力移動支付和網絡銀行等離柜業務
五、銀行家持續關注大數據技術,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程度較高
六、銀行家普遍關注網絡借貸領域的風險
訪談手記之五: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中國光大銀行
盧鴻副行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上海農商銀行首席信息官周衡昌談金融科技
第七部分 公司治理
一、新形勢下黨建工作備受關注
二、銀行公司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激勵監管方式仍是短板
三、超八成銀行家認為員工持股計劃對公司治理的改善具有正面影響,但限薪令
給銀行業帶來人才流失等問題
四、規避關聯交易審批違規授信是關聯交易領域的主要問題
五、超三成銀行家表示本行股權管理比較完善,且股份制銀行比例高于城商行
六、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仍是公司治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七、銀行家對當前中國銀行業獨立董事的履職獨立性評價分化
第八部分 企業社會責任 ,
一、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領域主要受政府引導、社會需求等因素綜合影響
二、小微金融服務仍是經濟金融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方向
三、扶貧工作仍是社會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方向
四、缺乏創新意識是*亟待改進的問題
五、 “財政貼息、擔保分散風險”是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有效的激勵機制
六、降低成本是銀行業加強扶貧金融發展的迫切需要
七、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保護是加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首要措施
八、發展綠色金融債的難點主要是第三方認證機構魚龍混雜,綠色評估缺乏統一標準
九、設置差異化的監管考核指標是當前*適宜的綠色信貸評價體系
十、大多數銀行已著手建設普惠金融體系,改善普惠金融服務
第九部分 銀行家群體
一、銀行家對工作與生活各方面的滿意程度明顯回升
二、七成銀行家屬于“導航者”管理風格
三、中國銀行家隊伍已具備了較高的職業化程度,但仍有提升空間
四、關于績效指標反映管理能力的程度,銀行家的判斷存在分化
五、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對銀行家成長的阻礙更為突出
六、銀行高管離職趨勢漸趨穩定
七、股份制等傳統優勢銀行和代表金融業轉型方向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是銀行家
施展才能的理想選擇
第十部分 監管評價
一、監管整體評價較高,能夠有效實現監管目標
二、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持續承壓
三、銀行家普遍看好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的設立
四,、強監管形勢下銀行家感受強烈,超半數積極評價
五、近七成銀行家認為政策收緊對未來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影響不大
六、地方金融監管存在諸多問題,應著力加強和完善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七、境內外監管差異是導致中資銀行反洗錢監管合規壓力的首要原因
訪談手記之六: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謝偉、平安銀行副行長何之江談資產
管理業務統一規制
第十一部分 發展前瞻
一、未來三年營業收入與利潤增速或將觸底反彈
二、提高資產質量成為銀行擺脫未來利潤增長困境的首要措施,不良貸款率預期下降
三、近四成的銀行家認為2017年末銀行業撥備覆蓋率將保持在150%以上
四、超六成銀行家認為201 7年末資本充足率高于1 O.5 %
第十二部分 同行評價
第十三部分 專題篇
專題報告一: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
專題報告二:去杠桿進程中債轉股的市場化發展
專題報告三:資產管理業務統一規制
專題報告四:金融科技在銀行業中的運用
專題報告五:銀行業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專題報告六:積極應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 9)的實施
附錄
項目背景及執行情況介紹
攜手合作,共創成功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