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8020
- 條形碼:9787520318020 ; 978-7-5203-180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綱 本書特色
關注政府職能轉變,是朱光磊牽頭的研究團隊的一大特點。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政府職能轉變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結合部”的看法。《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綱》在此分析的基礎上,又在從事構建服務型政府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并把服務型政府建設看作是對中國政府發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綱 內容簡介
政府職能轉變,是中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結合部”,也是調整政企關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推動行政體制改革、政府與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積極發展社會組織的發展等多項重要改革工作的關鍵內容或重要基礎。本書分八章,考察分析了政府職能轉變的概念、內容和著力點,論述了政府職能轉變與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與民主和社會改革、與地方行政機構改革的關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對政府職能轉變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是該領域具有前沿性的成果。
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綱 目錄
**章 政府職能轉變:概念、歷史沿革與認識過程
**節 深入、細化與全面的理解政府職能轉變的概念
一 更深入、細致地厘清政府職能概念
二 更全面地理解“轉變”的含義
三 二戰以來西方典型國家政府職能的變化趨勢
第二節 政府職能轉變的歷史沿革
一 政府職能轉變的歷史前提
二 被動調試階段(1984—1998)
三 焦點探索階段(1998—2003)
四 全面推進階段(2003—)
第三節 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的認識歷程
一 以轉變政府職能配合經濟建設
二 使政府職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三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轉變政府職能的新階段
四 政府職能要體現國家的階級性與社會性的統
第四節 滯后與課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
一 兩個“不相適應”: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與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
二 兩個“質量不高”:缺乏理論積累與政府運行的水平局限
三 兩種“不協調”:地方政府職責錯位與央地間政府職責同構
四 核心職能換位與全面履行職能的有機結合
五 “后戰略機遇期”應當完成的時代課題
第二章 政府職能轉變在改革與發展總體布局中的地位
**節 中國改革和發展的總體布局與改革關節點的把握
一 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實踐特色:積極探索系統、協同改革之路
二 改革的整體推進和改革關節點的合理把握
第二節 轉變政府職能與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
一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成果的鞏固和落實
二 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對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節 轉變政府職能與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
一 轉變政府職能促動政治體制改革“生長點”的發育
二 社會進步和政治發展要求政府職能轉變更為均衡、充實
第三章 政府職能的層次性與轉變政府職能的階段性
**節 政府職能的內在層次化
一 政府功能與職責的漸次具體化
二 政府功能的歷史變化和時代更新
三 政府職責的主觀選擇和客觀實現
第二節 轉變政府職能的歷史邏輯
一 劃分內外:政府與社會的邊界
二 明確上下:政府內部的結構分工
三 內嵌市場:政府職責實現方式的轉換
四 協同履責:政府職責的全面提速
第三節 轉變政府職能的階段性
一 工業化:政府職能轉變趨向集約化階段
二 城市化:政府職能實踐范圍的普世化階段
三 福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的跨界發展階段
四 市場化:政府履責方式的再次界定
第四節 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特殊性
一 經濟與政治:改革整體布局的選擇
二 黨政關系: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之一
三 政府職能轉變的多重階段疊合
四 政府職能轉變的社會基礎不足
五 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動力的不均衡
第四章 轉變政府職能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第五章 轉變政府職能與民主參與、社會建設
第六章 轉變政府職能與機構改革
第七章 轉變政府職能與地方建制調整
第八章 轉變政府職能與優化政府運行過程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論綱 作者簡介
朱光磊,南開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評議組成員;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和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從事中國政府與政治、政治學理論研究工作。代表作有《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政府過程》、《現代政府理論》、《職責同構批判》等。全國高校教學名師,國家精品課和優秀教學團隊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