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小昆蟲.大智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79217
- 條形碼:9787567579217 ; 978-7-5675-792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昆蟲.大智慧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6-14歲 昆蟲原來這么可愛!細心觀察,勤于思考,你會發現身邊無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 《小昆蟲,大智慧》是一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科普讀物。本書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從便于觀察的角度出發,從生動的故事小說和精致的圖片出發,讓孩子們在小小的昆蟲上體驗到一片廣闊的生物天地。這些生動的知識不僅能教會孩子們正確認識自然、友善對待身邊的小生物們,亦可大大增強孩子探索自然的欲望,培養出一個個小昆蟲學家。
小昆蟲.大智慧 內容簡介
春天的田野里、花叢中會有美麗的蝴蝶翩翩飛舞,夏天到了,茂密的大樹上有知了鳴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是不是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蟲子呢?人們總會用好奇的眼光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腦袋里也會冒出許多的問號,我們周圍的世界,與我們人類共同生存的生物到底還有些什么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生存智慧呢?它們又有怎樣的愛恨情仇呢? 有趣的昆蟲,有趣的故事,只要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周圍的世界就是一個充滿樂趣的生物共生圈。來,跟隨我們這套書,跟隨輕松有趣的文字,讓我們再次深入觀察周圍的世界,體會別樣樂趣的昆蟲世界。
小昆蟲.大智慧 目錄
**章 小昆蟲,大故事
古老的昆蟲
小蟲遨游大自然
“十七年蟬”的來歷
“殺人蜂”的由來
蜻蜓的軼聞野趣
蟲嘴里怎能長出草來呢?
誰是跳躍能手?——蚱蜢
你知道有幾種知了
白蟻的軼聞新說
第二章 邀游昆蟲世界
秀麗的草蛉
蒼蠅的啟發
“水上芭蕾”演員——滑水蟲
蠶的兄弟姐妹們
狂蠅
既當爸又做媽的負子蝽
能吃能餓的昆蟲
昆蟲破案記
開天辟地的“飛行家”
黃蜂釋疑
夜逮紡織娘
第三章 解讀昆蟲生存密碼
昆蟲的“微型家族”
置害蟲于死地的性信息素
別致的“居室”
奇形怪狀的變化
昆蟲過冬的特技
昆蟲的隱身法
特殊的蟲語
六只腳與現代化
繁殖力驚人的昆蟲
“天線、遙感、導航”與蒼蠅
第四章 小昆蟲,大趣聞
白蟻不是螞蟻
蜘蛛不是昆蟲
蠶寶寶為什么要搖頭晃腦
“朝生暮死”的蜉蝣
蠶寶寶為什么愛吃桑葉會吐絲
蚊蠅的“鼻孔”塞住以后
米蛀蟲喝水嗎
第五章 飼養昆蟲,樂趣多
飼養昆蟲
飼養“叫哥哥”的樂趣
怎樣飼養蟋蟀
你養過螳螂嗎
后記
小昆蟲.大智慧 節選
古老的昆蟲 大千世界在億萬年的變遷中有著昆蟲的許多故事。 昆蟲比人類的發展史更悠久,甚至比恐龍的問世還要早呢!雖然考古學家尚未確定*原始的昆蟲是什么樣的、屬于什么時代,但已能肯定在距今3.5億年前就有大批的昆蟲飛翔或爬行在地球的上空和陸地。 蜻蜓是現在存在的*古老的昆蟲之一。不過,那時的蜻蜓在昆蟲中可是個龐然大物,身體的長度且不說,其展開的兩對翅的寬度就超過了現存的任何昆蟲的翅寬。古代的蜻蜓翱翔在天空,軀體猶如飛鳥那么大,那時的巨型食肉獸,只要吃到幾只蜻蜓,就可暫時填饑了。 隨著蜻蜓的出現,蟑螂、蟋蟀、蚱蜢、蟬、甲蟲也逐漸多了起來,不過它們的體型都比現在的昆蟲大,還壯。 那時的大蟋蟀翅長有15厘米,由此推斷,從它的發音器所發出的聲音,震耳欲聾,在1.6公里的地方都能聽到它的喧鬧聲。 到了1.3億年以前,隨著開花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現,那些專門為開花植物授粉的昆蟲如蝴蝶、蛾子、蜜蜂、蠅等已處處繁衍,它們在生物世界里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 被譽稱為“大刀將軍”的螳螂,它的祖先曾和恐龍共同生活在一個時代里。在自然界的變遷過程中,龐大的恐龍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幸運的螳螂卻歷經各種劫難,存活至今,頑強地生活著,如今螳螂的容貌長相與4萬年前的螳螂祖先面目幾乎相似。 在地中海、波羅的海的海灘邊,現代社會的旅游者們,在那里偶而可以揀到各種古老的琥珀昆蟲化石。 原來在千萬年前,那里是一望無際的大片松林,松樹的松香油把過往的各類昆蟲粘住,各種各樣、多彩多姿的琥珀漸漸成形了。 類似這樣的古代昆蟲化石,還有甲蟲、飛蠅、蜘蛛、蜻蜓、蜜蜂、蟑螂等。 在這些晶瑩透明的石頭內,這些昆蟲有的振翅欲飛,有的匍伏如睡,有的似乎還在格斗撕咬,情態真切,栩栩如生。在我國的撫順煤礦,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勞動人民在挖掘煤炭時,就發現了種類繁多,保存完好的琥珀昆蟲化石,當時還用作藥物治病呢!有的琥珀還用作高雅的裝飾品,成了珍貴的收藏品。 序言 在生活中,只要細心觀察、勤于思索,就不難發現身邊有趣的生物學難題,比如:蠶寶寶為什么愛吃桑葉、會吐絲,米蛀蟲為什么可以不喝水,蒼蠅為什么難打,跳蚤為什么難捉。生物界充滿趣味盎然的愛恨情仇,由此產生奇妙的動物共生與相克,其間小蜘蛛居然能智斗大蛇而取勝,植物不靠農藥卻能吃掉害蟲,克隆了猴子又能克隆大熊貓……物種演繹出豐富而精彩的生命現象。在19世紀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在孟德爾(G.Mendel)研究的基礎上,摩爾根(T.Morgan)成了現代遺傳學的鼻祖。后來學者又提出了基因學說,促使如今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學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歷經幾十年的學術科研、普及提高工作,生物學已拓展成包括分子生物學在內的生命科學,它與自然科學中的各種學科縱橫交叉,構成了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以此學科為導向,我“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從沒間斷過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和關注,尤其是對昆蟲學這門專業的學習。我關注國內外的相關創新、發現,不斷地進行文獻摘錄、積累資料、編制卡片。在長年累月的學習研究中,更參考其中的昆蟲生態學、生理學知識,編寫了不少喜聞樂見的普及文章。 在這套“生活中的生物學”叢書的編輯工作中,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聘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青年碩士唐艷同學為本人整理書稿。她在對書中章、節的編制整理上,充分發揮了她的特長。她以堅實的生物學基礎,以濃厚的興趣,不顧體倦神疲,全身心地投入,精細地編目輯錄,使書稿凸顯出層次、系列,使我從中獲得啟迪。謹致謝意。此書部分彩照為曹明先生所贈,亦致謝忱。 柳德寶 2018年7月5日 后記 愛妻走了,我在孤獨中才知道出入人間僅需一口氣,卻伴隨著難以忘懷的、長長的、深深的情,我熱淚盈眶,暗泣斷腸。 她回望人間,*后一眼只是落在我身上,叮囑我莫悲傷,化悲傷為能量,把以前沒有做完的文字殘稿,以及那些已發表的文章,補闕整理,重振心態,繼續把路走下去。 于是在凄涼而沉痛的思念中,我把發表在各大報紙、雜志、綜目中的文章翻了出來。這是她纏綿病榻之時為我搜集、剪輯、編排在一張張的白紙上,又分類編目供我有序地查改的,計算下來有200篇之多,予以重新出版。 在此,為了寄情已故的愛妻,謹獻此書。 在此,謝謝出版社的領導、編輯出版了此書。 柳德寶 2018.1.8
小昆蟲.大智慧 作者簡介
柳德寶,中科院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青少年科技報》大學中文版責任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作家,上海科普作家協會作家。著有《生活中的生物學》一書,榮獲第四屆中國圖書一等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