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89704
- 條形碼:9787514189704 ; 978-7-5141-897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 內容簡介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先闡述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背景、意義,詳細闡明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依據,并分析其可行性。接著深入研究了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狀、剖析非均等的原因,考察并借鑒單一制國家、聯邦制國家、發展中國家和北歐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設計的經驗,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出我國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框路徑:①政府職能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②不同階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對接問題。③財政支出結構優化;④均等化的轉移支付制度設計;⑤城鄉一體化、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模式;⑥均等化的法律保障等制度體系完善問題。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 目錄
1.1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的背景、意義
1.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理論分析
1.3 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可行性論證
1.4 本書研究的思路與內容
1.5 研究方法和創新
第2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綜述
2.1 基本概念
2.2 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綜述
第3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國際經驗和借鑒
3.1 單一制模式——以日本、韓國、英國為例
3.2 聯邦制模式——以加拿大、美國、德國、北歐為例
3.3 轉軌制模式——以印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例
3.4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國際經驗借鑒
第4章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狀分析
4.1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區域差異分析
4.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城鄉差異分析
第5章 我國公共服務非均等的原因分析
5.1 現行財政體制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
5.2 城鄉二元體制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
5.3 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
第6章 我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
6.1 我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
6.2 我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框架
第7章 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設計與重構
7.1 制度設計一: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7.2 制度設計二:不同階層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問題
7.3 制度設計三:財政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7.4 制度設計四:財政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轉移支付制度改革
7.5 制度設計五:城鄉一體化、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模式探討
7.6 基本公共服務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問題
7.7 結語
參考文獻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 節選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 學界有觀點認為:要將這一目標付諸實施,就要通過財政能力均等化來實現,所以,均等化的直接目標就是財政能力均等化。但由于均等的資源未必得到均等的結果,相同的能力未必帶來相同的結果,而前者的實現較后者更容易,所以大部分國家選擇均衡政府之間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能力,輔之以某些重要公共服務項目的結果均等。作為我國政府在一定歷史時期的階段性目標,“從效率和現實的角度考慮,將財政能力、支出成本與支出需求對比的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即公共服務水平作為衡量均等化的指標更為合理。”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則認為,以財政能力均等化來作為均等化的目標是不恰當的。均等化的目標只能是滿足公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條件。理由有如下幾方面:一是以財政能力均等化視為均等化的目標,則各級政府就某項特定的均等化項目統一撥款數量,這種整齊劃一的撥款能否達到各地居民滿足同樣的需求呢?國家在義務教育財政支出之外,顯然要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居民額外支出一部分,用于解決貧困學生的書本費和雜費等;為了滿足統一的生存需求,東北地區的冬季的暖氣補貼顯然與南方地區夏季的降溫費不可整齊劃一。二是許多貧困線以下的人群,通過普適性的基本公共服務,滿足不了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只有在普適性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再加上救助性措施,才能與別的人群達到同樣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各級財政對貧困地區和人口的財政支出顯然不能只通過財政能力的均等化來解決。三是各地居民有共同的、同質的需求,但是這些需求的滿足不能通過完全一樣的硬件設施來解決。比如,同樣是解決飲用水安全,對于水質好的地區,只要基本的像鋪設管道等的費用;而在地方病多發的地區,為了滿足居民飲用水安全的需要,就不僅要解決管道鋪設等簡單問題,還要幫助他們整治環境,改善水質污染等問題,像許多癌癥村、地方病多發地區等都存在這一問題。四是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不一樣,如果通過財政能力均等化才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政府會不會將上級政府轉移支付來的資金用于緩解緊迫的債務壓力或其他緊迫的需要呢?這么一來,就勢必影響均等化目標的實現,或者挪走部分資金,當剩下的資金不足以解決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而上級催逼考核又緊時,就偷工減料,搞出一些假冒偽劣的“形象工程”,像保障房建設中曾經曝光過的許多豆腐渣工程一樣。 對這個問題,有學者早就有相關表述。王雍君( 2006)將“財政均等化”定義為“能力均等”與“服務均等”兩個方面。如果政府的收入完全用于滿足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務支出時,“財政均等化”與“公共服務均等化”可以被理解成同一個概念,財政均等化就是通過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地方政府財政能力的均等化,確保即便是經濟貧困人口也能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從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以上研究就是在假定財政均等化與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完全統一的前提下來研究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其實現的途徑。但是公共服務均等化以財力均等化為前提,公共服務均等化只是政府的眾多目標中的一個,政府財力向公共服務的轉化還要受政府效率水平高低的影響,所以財力均等化并一定意味著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財政能力均等化只能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必要條件,由財政能力均等化到公共服務均等化還必然要涉及“政府治理”問題。 ……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路徑研究 作者簡介
王愛君,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后,經濟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省部級課題及其他課題9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國資委委托課題等5項。在《財政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等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18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和引用,并作為學術動態被介紹,還為內參供***各相關部委決策提供參考。已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合著1部。獲得山東省社科獎三等獎1次,獲得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等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權理論、公司治理、企業理論、投/融資管理、資產證券化、財政與宏觀政策、公共服務等。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