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中國古典小說叢書反三國演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061984
- 條形碼:9787548061984 ; 978-7-5480-6198-4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典小說叢書反三國演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 《反三國演義》是一本與《三國演義》大唱反調的小說。所謂“反調”,不在于三國分裂的原因,而在三國紛爭的結局;也不在于反駁《三國演義》,而在另設情節,給予歷史發展另一種想像,這就是本書構思獨特之處。
中國古典小說叢書反三國演義 內容簡介
書里寫趙云、馬超很是出色,寫魏延、徐庶、龐統等人同《三國演義》全不一樣。曹操是自己稱帝的,曹丕是自殺的,曹植是自動出走的,劉禪是給人行刺死的,也同史實接近不同。書中還出現一些《三國演義》沒有的人物,像趙云的妻子、諸葛亮的黃夫人,以及將軍向寵等等,給讀者一個全新的認識。《反三國演義》,把舊的故事全翻過來,曹操和孫權終失敗,劉、關、張、趙云、馬超等英雄們戰無不勝,統一中國。真是結局美滿,痛快得很。
中國古典小說叢書反三國演義 目錄
中國古典小說叢書反三國演義 節選
第七回 泄舊恨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延呂范 話說征西將軍夏侯淵殺了張魯兄弟,得了漢中地方,造具名冊, 聲述功績,派了得力差官星夜前往許昌,紅旗報捷。 那許昌城中魏王曹操自從派遣夏侯淵諸將去取漢中,心中時時系念,起初接到夏侯淵攻擊馬騰的手書, 自然是十二分不愿意,正在那里獨居深念,揣度情形,派遣兵馬前去接應夏侯淵,卻接二連三的得了前軍捷報,了解了破竹的情況,知道張魯是個無用的奴才,荀文若的計劃已有八成可靠,征西將士十九會成大功,于是但令鐘繇調撥二三千人馬,駐扎郿縣武功一帶,遙為聲援。不到一月,夏侯淵完全奪取漢中的捷報到了,許昌滿朝文武官員一齊到魏王府中,齊聲致賀,稱頌功德。曹操十分高興,大宴各官,宴罷之后,入朝奏請以夏侯淵即授漢中太守,從征諸將各就本官加三級,獎敘兵士、優加餉糧、擢尤拔補軍吏,留張郃、夏侯德、夏侯尚及裨將二十余人督兵分守各地要隘,歸征西將軍漢中太守夏侯淵統一指揮,全權節制。又令曹洪、文聘但帶隨身小隊輕騎還朝,另候命令。 曹洪和文聘遵令回到許都,謁見魏王。曹操細問戰爭情形,曹洪一一回答,曹操當時大為稱賞,極力夸詡。二將敬謹謝過,將征西將軍手書當面進呈。曹操接過,拆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兩川密邇,相需孔殷。劉璋昏懦,蜀兵脆弱,張魯庸妄之夫,借教愚民,實無兵備,但事恫喝。璋且不敵,乞援中朝,今借威靈,一月三捷,發蒙振落,璋自喪膽,悉兵臨之,全勝可期。西征將士新獲大功,各膺茂賞,方以從軍為樂,不復畏蜀道之難。時既可乘,士亦可用,因利乘便,機何可失,愿假淵以事權,使得繼司馬錯之后, 以為入郢之基。君王倘不以其言為夸毗,幸立賜施行。 操覽書喜動眉宇,謂二將曰:“征西壯志誠不可及,何其不憚勞也!但茲事體大,容吾細思,當有以慰征西之志也。”二將謝恩,辭出王府。操袖淵書入內,沉思二日,終以漢中新定,伏莽尚多,淵殺戮太慘,民心未附,馬騰心懷叵測,現擁重兵盤踞三輔,諸羌雜居,屢發難端,若舉措稍有不當,不徒不能奪取西川,便連既得的東川也就萬分危險,因此不存那得隴望蜀之心,慢慢的留以有待了。立遣專使馳往南鄭,手令夏侯淵加意收拾人心、大開屯田、訓兵積粟,預備入川的步驟,此時暫勿輕舉,免使生疑,并即令派人入川曉諭威德,俟人心歸附,起兵西上猶為未晚。夏侯淵心雖怏怏,只得遵令辦理。 使者一到西川,劉璋震懾失措,隨即一面遣使入貢許昌,一面遣使報聘南鄭,禮物豐厚,言辭巽順。曹操既取懷柔政策,索性做個順水人情,奏準建安皇帝實授劉璋為益州牧。劉璋感德畏威,從此便降了曹操。 許昌方面,曹操接到夏侯淵二次手書,明了了漢中安定,劉璋降服了種種情況,他無顧慮,于是召集府中一眾謀臣策士,到府中密室商議收拾馬騰的計策。大眾如命到齊,分班坐定。當下曹操將夏侯淵奉令西征,檄調馬騰軍隊隨征,馬騰抗命不服調遣,若不設法剿除,他日必為后患,諸君有何良策以去此腹心之害。華歆出班啟道:“丞相,馬騰世在西涼,本人武勇,三世為將,羌氐畏服,所部將士聞甚精銳,現在屯駐右扶風,甚得地方人民信仰。此刻丞相若興師動眾前去征討,彼如抗命,大則動搖三輔,擾亂關中,小則退出蕭關,占據隴坂。征西將軍前攻枹罕,苦戰經年,幸而得勝。若馬騰一變,羌氐應聲,關中四面處處荊棘,則征西將士坐困于漢中,而隴上諸羌必齊聲響應,殊非萬全之道。曠日持久,孫劉更相倡和,大局之壞,不堪設想。”曹操聽得連連點首,說道:“子魚所見,洞若觀火,但任其鴟張,亦無此理,必須籌一良策,可以不勞而定,方足以解此際之糾紛,使大局之安堵,諸君以為如何?”眾人一齊道:“丞相高見,思患預防,人所不及。”華歆應聲道:“歆思得一計,未知可適用否?”操喜道:“子魚必有妙計,愿聞其詳。”歆答道:“馬騰對征西使者口口聲聲遵朝廷旨意,今當投其所好。丞相明日上朝,取得朝廷圣旨,借口隴羌謀叛為名,派遣專使召他來許商議軍情,光明正大,不敢不來。馬騰恃勇而輕,又自負才武過人,兼之身擁重兵,聯絡韓遂,決料丞相不能加害于彼,勢必輕騎就道,前來許都。如其來許,必先來晉謁丞相,報告軍情,丞相即可面數其抗命之罪,一二武士,便可制其死命。至于扶風方面,僅有馬岱孤軍,馬超遠在涼州,消息隔絕,現在可先令知曹子廉將軍偕同文聘督發萬人,圍攻馬岱,星夜兼程,先至長安,出其不意,一舉剿滅,以除后患。韓遂軍駐左馮翊,與馬騰原本互相掎角,交通聲勢,聯為唇齒,但聞其平日為人剽輕短見,好利忘義,昔在涼州與賈文和素相交厚,可令文和即日間道前往,餌以重利,啖以高爵,馬騰若被誅夷,孤掌難鳴,彼自失勢,進退郎當,不能自拔。文和若至,說以利害,彼懾于情勢,逃死為幸,有威可畏,有德可懷,逆料此人必入吾彀。彼如受命歸順丞相,于馬氏方面便成仇隙。文和就近可調其所部,協同楊阜、韋康、楊緒諸軍扼住險要,截擊馬岱歸路,四面圍攻,自然全勝。既滅馬岱,然后令韓遂全軍遄反金城,俾作前驅,進攻馬超,以賊攻賊,形便勢利。馬超外失重兵,內無援助,除走河湟倚羌氐以茍延殘喘外,若欲死守涼州,不敗何待?必成擒矣!軍情往復不過半載,腹心之害必可刬削無余。丞相 既無西顧之憂,自可遂東征之愿,征西入蜀亦可以一意進行矣。”曹操聽華歆說到筋節關頭,娓娓而談,有條有理,不覺前席聽得出神。華歆言罷,操撫掌大笑道:“子魚江東名士,華實并茂,真可謂名下無虛,算無遺策矣!”在坐諸人無不同聲稱善。操即就座,下令曹洪、文聘星夜前往長安,會同長安太守鐘繇,暗中準備一切,相機進行。二將得令,星夜兼程去了。 次日曹操上朝,索得朝廷詔書,火速派遣心腹人員前往右扶風,調取馬騰來京,商議緊要軍情;同時再差賈詡,攜帶黃金千兩、彩緞百端,并赍著金城太守敕書符節,前往左馮翊去說韓遂。兩路使者各自分頭去了。 且說那兵扎右扶風的后將軍馬騰,自從前日負氣打發鐘繇使者去后,陸續聽得曹兵連次大捷,殺了張魯取了漢中,心里暗自著慌,令部下將領馬岱、龐德將自己軍隊逐漸向寶雞陽一帶移動,與天水、仇池諸羌聲氣相接;知道蕭關一帶曹操均有重兵駐守,插翅也難飛過,朝那、高平駐守的韋康、楊阜平日與自己不甚相合,難以通行,西道不通,只好向那南道著想,以作退步。自古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華歆竭盡心思,層層盤算,曹操與眾謀士均是過人之才,群策群力安排下天羅地網,卻竟慮不到這一步。放虎歸山,自詒伊戚,這卻是馬氏諸人不該駢死此地,故而特別留了這一個大大的漏洞。 那一日,許昌使者奉命來到右扶風馬騰軍中,馬騰敬謹迎接詔使:拜受圣旨,一面安排酒筵款待天使,一面召集本部大小將官,將許昌詔書來意說明,征求眾意,本人去許昌的好還是不去許昌的好。當下大小將士一致主張不去的好。馬騰道:“我若是不去許昌,便是違抗圣旨,曹公就可加我以叛逆之名,出兵攻我。右扶風四面受敵,勢必受困,豈非弄巧成拙?不如坦坦蕩蕩,徑行前往,汝等盛兵以為后援。曹公得我一人,亦為無用,殺之又屬無名,顧忌太多,決不致于冒昧從事,是我仍可安然復返防地也。”馬岱諫道:“叔父前番不受夏侯淵的調遣,與曹公已成仇隙,此番忽來詔使,其中必有原由,若去許昌決無好處。請叔父慎重,勿蹈危機以失全軍之望,而中奸宄之謀。”馬騰道:“汝言雖是,但我家世篤忠貞,天下共諒,何能受叛逆之名。詒仇敵以可乘之隙、隳祖宗之令名、壞忠孝之世德,使身敗名裂、令子孫世代蒙詬、羞見天下之士也?我意已決,汝可代統本部全軍。我此番東去許昌,驛置一人,傳遞消息。我萬一有不幸,汝與龐德急領全軍退出秦中,南入天水,駐兵汧陽,以為根據。我前已令步卒千余人退作鄉農,散入沿途各地耕作,以為他日汝輩卷土重來之內應。我此去之后,如曹公不顧一切,但圖快意,即加害于我,沿途轉遞,汝輩聞訊必早。我以奉公入朝,而曹公以私怨殺我,是非曲直,昭然天下。汝輩力能復仇,汝兄可從蕭關進兵,汝可從寶雞響應,則吾志得伸,吾仇可報!近聞劉玄德雄據荊州,兵強將勇,將來剿滅曹操,光輔漢室,必系此人。伊與我至交,深相結納,汝輩復仇之事,成與不成,都無關系,若有急難,可徑奔伊處,共圖大事也。至于我個人生死,無足重輕,有命在天,汝輩何必鰓鰓過慮!”馬岱素知叔父剛愎自用,不能諫阻,只得含淚頓首受命。 到了次日,馬騰帶著次子馬休、三子馬鐵,親軍小隊三百余人,同著朝廷使者,徑赴許昌。馬岱、龐德及大小將士送過了行,大家都知道主帥此去必無好處,只大家祈禱伏波將軍護佑主帥生還,各人遵照命令,暗中努力準備,靜候吉兇消息不題。 那馬騰一行人早行夜宿,行不一日,到了許昌。使者先去復命,馬騰一行部眾在皇華館驛安歇。驛丞先受了丞相密令,特別招呼。
中國古典小說叢書反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
周大荒(1886-1951),名天球,字大荒,號書生,湖南祁東人。早年就讀于船山書院及湖南公立法政學堂。民國初年,曾任法官,后棄職北上,交游于京津兩地,一度被薦為天津高等檢察廳書記官,并當過兩三個地方軍閥的幕僚。1924年寓居北京,又先后擔任《正義報》、《民德報》文苑主筆,《反三國演義》就是在這時發表的,到了1930年,上海卿云書局把它結集出版,平裝八冊,每回都有插圖,總共是六十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