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設計師式認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984315
- 條形碼:9787560984315 ; 978-7-5609-843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設計師式認知 本書特色
Nigel Cross 是設計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Cross教授窮其一生研究設計思維,@設計師式認知這本書強調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人人都懂設計,設計是一種天性,因此設計教育和科學、人文教育同等重要。如果你是設計愛好者,它會喚醒你的設計欲望,喚起對自己設計能力的自信;如果你是設計領域的一員,它會引導你理解“設計認知”,在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你與生俱來的設計天賦。
設計師式認知 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新的設計教育方法的不斷發展,“設計師式認知”的概念逐漸浮現。1982年,NigelCross教授在《Design Studies》期刊上發表了名為“設計師式認知”的論文,搶先發售明確提出這一概念。之后,設計教育和設計研究逐漸融合,形成一門新的設計學科,極大地推動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对O計師式認知》所闡述的獨到見解開啟了設計研究、設計教育和設計實踐領域的新篇章。
Nigel Cross教授是靠前認可的、很受尊敬的設計研究學者之一。《設計師式認知》收錄了他近25年來發表的重要學術文章!对O計師式認知》回顧了本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嘗試詮釋設計認知的本質,并剖析了設計師(包括建筑師、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等)擁有并使用這一獨特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現象。全書涵蓋以下議題。
?設計能力的本質與培養
?設計中的創意認知
?設計的自然智能
?設計學科與設計科學的區別
?設計的專業知識
《設計師式認知》可以幫助讀者理解設計師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適合設計研究人員、設計專業教師和學生、設計師和設計管理人員閱讀。
設計師式認知 目錄
第1章 設計師式認知
設計通識教育
教育的標準
設計師式認知
設計過程
設計產品
設計教育的真正價值
設計學科
第2章 設計能力的天性及其培養
天性
設計師是做什么的?
設計研究
人人都會設計
設計能力被破壞了?丟失了?
設計作為一種智力形式
培養
學習設計
開放的設計教育
設計能力的發展
第3章 設計中的自然智能與人工智能
設計思維的研究
設計專家說設計
草圖在設計中的角色
機器能否做設計?
計算和認知
第4章 設計中的創造性認知Ⅰ:創意飛越
創意飛越的實例
識別飛越
創意飛越建模
組合
突變
類推
**原則
突現
橋接勝于飛越
附錄A “創意飛越”期間的討論記錄
附錄B 自行車行李架連接件的部分討論記錄
第5章 設計中的創造性認知Ⅱ:創意策略
對**設計師的研究
Victor Scheinman
Kenneth Grange
Gordon Murray
策略的比較
設計的專業知識
第6章 理解設計認知
問題界定
目標分析
解決方案聚焦
問題與解決方案協同進化
設計師式認知 節選
《設計師式認知》: 為了適應未明確定義的問題,設計師必須在思考解決方案的過程中,自信滿滿地定義、再定義和修正曾經的問題。而一旦開始探索結構清晰、定義明確的問題,設計師就無法感受到工作的樂趣。Jones說過,為尋求解決方案而修正問題是設計過程中*富有挑戰的事情。他也指出,“設計不應該與藝術、科學或是數學混為一談”! ≡谠O計理論中,不斷有人強調要重視設計的特殊性。許多人特別提出一定要將設計與科學區別對待! 】茖W方法是用來發現客觀事物的一種行為模式,而設計方法是用來發明、創造有價值的新事物的一種行為模式?茖W是分析的過程,設計是創造的過程。 科學的本質是關注事物本身的客觀存在,設計則關注事物的存在方式。 將設計理論構建于不恰當的邏輯范式和科學范式上是錯誤的。邏輯探究的是抽象的事物,科學探究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設計則創造了新的事物。 這種強調和警醒來自于設計的建設性、標準化和創造性。設計過程是一種模式綜合(pattern synthesis),而非模式識別。解決方案決不會躺在資料中等待被發現,像斑點狗置身于斑點圖案中一樣(某知覺識別題),而是來自于設計師自發的組織、發現! 「鶕䦟Τ鞘幸巹澰O計師進行觀察研究,Levin指出: 設計師(有意或無意地)知道,為了形成獨特的解決方案,應該在已有信息中加點“素材”。當然,光明白這一點并不足以解決設計問題,設計師必須通過不斷地推測和原發性的思考來搞清楚需要添加什么“素材”。那么這種“素材”具體是什么呢?在大多數案例中,它是一種排序原則(ordering principie),如一些有關城市規劃設計的研究論文就明確指出,它是一種幾何圖案的排序原則! ‘斎徊⒉粌H僅是在城市規劃中,在設計的所有領域,都能發現幾何圖案的優先級別排列,應用一種模式(或者說一種排序原則)似乎是尋求解決方案的必經之路! lexander發現,這種模式構建是設計活動的核心屬性。他在關于“結構圖表(constr’uctive diagt’ams)”“模式語言(pattern language)”(譯者注:美國建筑理論家Christopher Alexander提出了“模式語言”這個概念,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并發展了設計過程理論,結構圖表是模式語言的初期概念,意思相似。這些概念的提出都是為了探索設計師的設計過程。具體內容請參看Christopher Alexander的著作《建筑模式語言》)的論述中提出,設計師是在以草圖的方式進行思考。在這個思考過程中,把抽象的用戶需求模型轉化為具體的事物模型。這一過程類似于學習某種人工語言,將想法編碼轉化成文字。 那些被培訓成為設計師的人都將使用此種編碼,將個人、組織和社會的需求翻譯、轉換成人工制品。這種編碼中包含了人類需求和物質環境之間存在的某種有機聯系。設計師利用這種語言(某種編碼或編碼體系)來串聯完全不同的領域(比如,語言里的聲音和意義、設計中的人工制品和需求)! ≡O計師式認知方式毫無疑問存在于這些編碼當中。雖然每位設計師精通的具體編碼細節不太一樣,但我們猜測設計編碼中也許存在一種深層次結構。期待將來這些編碼被有效解讀出來以佐證這一觀點! ≡O計師知道如何解決設計問題,但他們卻并未確切地明白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的確,憑經驗使用某種技巧似乎與生俱來,卻難以對外言傳。缺乏對設計知識的有效解讀,使得長久以來的設計教育都依賴一種“學徒制”的傳授體系,雖然無法詬病職業設計師含糊不清的設計技能,但至少設計教師可以盡可能清晰、明確地講授設計內容。 ……
設計師式認知 作者簡介
Nigel Cross,是設計研究領域的知名教授,任職于英國開放大學(0pen University),自20世紀60年代起從事設計研究和設計教育工作,在建筑學和工業設計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方法學和設計認識論,最感興趣的是設計認知,主要通過口語分析等方法分析設計師的認知行為和認知能力。2005年被英國設計研究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主要學術著作:《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Design Thinking:Understanding How Designers Think and Work))、《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Strategies for Product Design》,并有多篇論文發表于設計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Design Studies》。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