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一路鐘情:走出來的人生美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86739
- 條形碼:9787536086739 ; 978-7-5360-867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路鐘情:走出來的人生美景 本書特色
《中國國家地理》文章貢獻獎得主聶作平力作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中國國家地理》的執行總編單之薔、新浪5000萬人氣旅游博主風同學聯袂推薦
橫跨古今,縱覽歷史,領略大地細節之美
一路鐘情:走出來的人生美景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名川秀水、雄山奇峰、舊物新緣、古跡重尋、優雅之旅、邊城風光六個部分。文字具有深度和細節的雙重特點,是目前靠前能夠把自然科學、人文歷史、文學情感融會貫通的少數精品之作,能輕易同走馬觀花的旅游文章區別開來。秉承《中國國家地理》的雍容大氣,彰顯人文中國的壯麗深沉。
一路鐘情:走出來的人生美景 目錄
名川秀水
呼倫湖:北方**大澤
逝者如斯:一條河的燦爛與落寞
圖們江:一水兩岸三鄰邦
黑龍江:從內河到界河
雄山奇峰
太行山,把*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
橫山,隱者的高地
盤旋在云端的隱秘通道
舊物新緣
追尋楊貴妃的荔枝
洋浦鹽田:陽光與海水的千古傳奇
構皮紙:唐朝工藝的時尚再生
干窯:京磚是這樣煉成的
腌菜:彌漫中國的古老滋味
冬蟲夏草:一只昆蟲創造的奇跡
古跡重尋
大中國的海上走廊
江,生者對死者的訪問
湖州:絲綢之路零公里
蜀道:那條深入四川血脈的路
錫林郭勒,從皇家牧場到肉籃子
優雅之旅
成都:優雅的市井
建水:追憶似水年華
故鄉趙化古鎮的幾個片斷
莫干山:中國**度假地
三多寨:細雨中的梨花古堡
時光之上的華安土樓
邊地風光
漠河,北極光下的邊城
呼中:落葉松抒寫的秋色賦
遮蔽的福地
玉樹:離唐朝*近的地方
一個石渠,兩個關鍵詞
一路鐘情:走出來的人生美景 節選
呼倫湖:北方**大澤
一切還得從1億年前說起。
今天的蒙古高原,那時還是一片汪洋。由于激烈的地殼運動,這些汪洋有時也變成一片片深淺不一的沼澤。到了距今300萬年至200萬年前,隨著地殼的持續擠壓,在這片汪洋和沼澤之間,先后產生了兩條大斷層,它們被地質學家稱為西山斷層和嵯崗斷層。兩個斷層之間,一個原始的湖泊正在孕育。距今1萬年前,這個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多年的湖泊終于形成,只不過,與今天相比,這個1萬年前的湖泊還只是雛形,它過多的水量總是由幾條與它相連的河流帶走,直到送進遙遠的太平洋。1萬年的歲月彈指而過,今天,它已成為草原深處的一個內陸湖。
這就是呼倫湖。蒙語里,人們總是親切地稱它為達賚湖,意思是像海一樣的湖。這座面積達2339平方公里的湖,它既是中國第五大湖,也是內蒙古**大湖。
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把呼倫貝爾草原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鬧市,倘若此說成立的話,那么作為呼倫貝爾草原*大亮點的呼倫湖,就是鬧市中*具人氣的十字街頭。從自然地理講,它是中國北部乃至整個亞洲干旱地區數千公里內唯一的大澤;從人文地理講,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又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意氣風發的青春時代。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一個年輕有為的皇帝,他先后消滅了割據中國北部的夏國、北燕和北涼,初步統一了北方。拓跋燾在位時,經常追憶祖先當年從東北密林中走出的艱辛往事。有一年,部下向他報告,說是尋找到了祖先居住的洞穴。拓跋燾很高興,當即派中書侍郎李敞等人前往祭祀并把祭文刻在石壁上。直到1500年后,考古學家才在長滿樺樹的密林中發現了這個被稱為嘎仙洞的石洞和洞壁上清晰可見的祭文。這篇祭文以拓跋燾的名義向上天表示感謝,同時也向他的先人致敬,“歷載億年,幸來南遷”,這是祭文的關鍵詞——拓跋燾認為,正是祖先當年英明的南遷,才有了后來鮮卑民族的發展。所謂南遷,就是指從北方的密林,遷徙到水草豐茂的呼倫湖畔。
《魏書》中,呼倫湖被稱為大澤。“大澤方千余里,決土昏暝沮洳”,意思是說,呼倫湖這個大湖方圓千里,在這一帶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據記載,早在拓跋燾建功立業之前幾百年,他的祖先推寅出任鮮卑部落酋長時,從今天的大興安嶺東坡的鄂倫春旗一帶,遷徙到了呼倫湖地區。這次被鮮卑后裔們念念不忘的南遷,在鮮卑人的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鮮卑人生活在大興安嶺東側的山地時,他們過著與世隔絕的游獵生活,而一旦遷移到呼倫湖地區,這塊富饒的土地帶來的不僅是生活方式的變化——由游獵變成了游牧;同時,也意味著他們與周邊的漢、匈奴和丁零等民族之間的接觸變得更加頻繁。*終,到距拓跋燾半個世紀之后的拓跋宏時代,北魏再次南遷,把首都從山西平城遷往河南洛陽,北魏成為當時*強盛的王國之一。細數這個王朝興起的隱秘原因,呼倫湖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標志,它是這個邊地民族角逐中原的大跳板和中轉站。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如同鮮卑人與呼倫湖一樣,蒙古人和成吉思汗也與這個北方大澤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史書記載,初起之時,成吉思汗的根據地在今天的鄂嫩河和肯特山一帶,相當長時間里,這位被稱為一代天驕的馬上英雄,他的領地局限在斡難河和額爾古納河之間的狹小地帶。與他相鄰的世仇塔塔爾人,則游牧于以呼倫湖為中心的大草原上。在打敗了塔塔爾人并占領了呼倫湖及周邊草原后,成吉思汗的實力以幾何級數迅速增長,短短幾年時間,他就統一了蒙古各部。可以說,正是呼倫湖,讓成吉思汗掘得了帝國事業的**桶金。這個風起云涌,曾令歐洲人談虎色變的草原帝國,倘若把它比作一株參天大樹,那么大樹的根就是呼倫湖。
以呼倫湖為中心的草原是整個亞洲*肥美的草原,這樣的草原一方面能夠比較容易養活成吉思汗大軍,另一方面,這里出產能征善戰的三河馬。冷兵器時代,這些善于奔跑的生靈無疑就是所向披靡的戰車。正因為擁有大量馬匹,成吉思汗才天才地制造出了他的戰爭撒手锏:他的將士每人至少有3馬匹,將士們可以輪流乘騎,以便保持來去如風的速度;此外,他的軍隊一般很少配備糧食,戰士們饑食馬肉,渴飲馬奶,既靈活機動,又便于長途奔襲。
正是依靠這種獨特的戰術,成吉思汗從額爾古納河南遷到呼倫貝爾草原不久,就在呼倫湖畔打敗了他早期*大的敵人札木合,緊接著,又打敗了世仇塔塔爾人,從此獨霸大草原。以呼倫貝爾草原為依托,成吉思汗終于有了與女真人的金朝和漢人的南宋分庭抗禮的資本。正如他后來寫給長春真人邱處機的詔書中所說的那樣:“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
一路鐘情:走出來的人生美景 作者簡介
聶作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撰稿人,2008年《中國國家地理》改版10周年之際,與馬麗華、王旭峰、范曉等人同獲“中國國家地理10周年文章貢獻獎”。已出版作品30余部,主要有《歷史的B面》《1644:帝國的疼痛》《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等。部分作品被譯為外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