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對話很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思維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88889
- 條形碼:9787213088889 ; 978-7-213-0888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對話很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思維 本書特色
湛廬文化“對話*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繼《生命》《宇宙》之后,又一重磅新作! 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主周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授茍利軍,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財新傳媒總編輯王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兵,復旦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蘭小歡等聯袂推薦! 《全球概覽》創始人斯圖爾特·布蘭德、“虛擬現實之父”杰倫·拉尼爾、《紐約時報》《衛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月刊》集體盛贊! 湛廬文化出品。
對話很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思維 內容簡介
?世界上很聰明的網站Edge,每年一次,讓100位優選很偉大的頭腦坐在同一張桌子旁,共同解答關乎人類命運的同一個大問題,開啟一場智識的探險,一次思想的旅行! ?作為Edge系列之一,《思維》一書著重關注了思考、問題解決和決策的種種問題,以及大眾感興趣的諸如心智理論、道德、進化、預測等話題。 ?本書作者包括有名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 塔夫茨大學認知研究中心教授、聯合主任丹尼爾·丹尼特,行為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社會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神經科學家、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大腦和認知研究中心主任維萊亞努爾·拉馬錢德蘭,風險管理理論學者、暢銷書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等。
對話很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思維 目錄
各方贊譽
總序
01關于道德的新科學:一場Edge峰會
THE NEW SCIENCE OF MORALITY: AN EDGE CONFERENCE
喬納森·海特 (Jonathan Haidt ) 薩姆·哈里斯 (Sam Harris) 喬舒亞·格林 (Joshua Greene) 羅伊·鮑邁斯特 (Roy Baumeister ) 保羅·布盧姆 (Paul Bloom) 大衛·皮薩羅(David Pizarro) 喬舒亞·諾布 (Joshua Knobe)
02直覺思維的偉大與缺陷
THE MARVELS AND THE FLAWS OF INTUITIVE THINKING
丹尼爾·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
03 世間有生之物即為生命
LIFE IS THE WAY THE ANIMAL IS IN THE WORLD
埃爾瓦·諾埃 (Alva Noe? )
04 遞歸和人類思維: 為什么毗拉哈語里沒有數字
RECURSION AND HUMAN THOUGHT: WHY THE PIRAHA? DON’T HAVE NUMBERS
丹尼爾·艾弗雷特 (Daniel L. Everett )
05 正常而健康的心智
THE NORMAL WELL-TEMPERED MIND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 )
06 如何贏得預測
HOW TO WIN AT FORECASTING
菲利普·泰特洛克 (Philip Tetlock )
07 聰明的啟發式
SMART HEURISTICS
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 )
08 情感預測
AFFECTIVE FORECASTING
丹尼爾·吉爾伯特 (Daniel Gilbert)
09 探秘行為神經學
ADVENTURES IN BEHAVIORAL NEUROLOGY
維萊亞努爾·拉馬錢德蘭(Vilayanur Ramachandran)
10 社會心理學的陳述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NARRATIVE
提摩西·威爾遜 (Timothy D. Wilson)
11 青少年的大腦
THE ADOLESCENT BRAIN
薩拉–杰恩·布萊克莫爾 (Sarah-Jayne Blakemore)
12本質主義
ESSENTIALISM
布魯斯·胡德 (Bruce Hood )
13 我思想上和大腦里的睪丸素
TESTOSTERONE ON MY MIND AND IN MY BRAIN
西蒙·巴倫–科恩 (Simon Baron-Cohen )
14 洞見
INSIGHT
加里·克萊因 (Gary Klein)
15 清潔感
A SENSE OF CLEANLINESS
西蒙娜·舒納爾(Simone Schnall)
16 第四象限:統計的極限圖
THE FOURTH QUADRANT: A MAP OF THE LIMITS OF STATISTICS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對話很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思維 節選
正常而健康的心智 我想改正幾年前犯下的錯誤,重新思考一下這個觀點:理解心智的方式就是將它分解成簡單一些的部分,然后再將這些分解開的部分分解為更為簡單的單元,一直這樣分解下去,直到你可以將它們分解為可以用機器代替的心智。這又被稱為“小人兒功能主義”(homuncular functionalism),將一個 人分成數個“亞人”(subpersons),每個亞人都是*基礎的代理單位,也就是小人兒,這看起來就像是在做回歸,只是做的是有限回歸,依次將這些小人兒再分解為更傻、更單一的小人兒,這樣一層一層直到你可以用機器取代這些小人兒,這也是思考認知科學的一個好方法。這也是老派的優秀人工智能所做并且一直在做的事情。 這個觀點基本上是對的,但是剛意識到它的時候,我犯下了一個大錯。我那個時候正迷戀著麥卡洛克 – 皮茨(McCulloch-Pitts)邏輯神經元理論(即閾值邏輯單元)。麥卡洛克和皮茨整合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關于人工神經元和計算神經元的觀點,這個神經元是多輸入、單輸出的,而且有一個 觸發的臨界值,這些輸入可以是抑制型的也可以是興奮型的。他們證明了在理論上,一個由這種神經元構成的神經網絡可以計算出任何你想計算的東西。 這非常振奮人心啊!這意味著你基本上可以將大腦視作一臺計算機,而將這些神經元看作電腦中的一種基礎開關元件,這種過度簡化太讓人吃驚了。每個人都知道這是過度簡化,但是人們沒有意識到它能簡化到什么程度。直到*近,我才慢慢弄清楚這種過度簡化是多么可怕,因為每個神經元都是一個議題中非常小的部分,而且它們比任何開關都自主得多、有趣得多。 問題在于,當你認為單個神經元不是忠誠的奴隸或是簡單的機器,而是必須遵守規則、必須被適當激勵的代理單位,或是可以形成聯合、小團體、組織和聯盟的代理單位時,它們的計算結構是什么樣的?這種將大腦視為政治力量斗爭的一個社會場的思路乍一看就像是一種有趣的幻想。但是現在,我越來越覺得這種思路有道理,而且各種不同的證據都指向了這種思路。 進化生物學家大衛 · 黑格(David Haig)發表了一些關于個體內部沖突的有趣論文,其中甚至討論了遺傳基因方面的沖突,也就是你遺傳自父親和母親的基因之間的沖突,即所謂的“母系和父系基因沖突”。這些沖突有著相反的方向,如果陷入了紊亂,嚴重的不平衡就會以某些心理異常的形式出現。 我們開始明白:人類的大腦不是組織有序的分級控制系統,其中的一切事情并非秩序井然,也沒有官僚機構那么充滿戲劇性。事實上,它更像是有著民主元素的無政府狀態。有的時候,它可以保持穩定,也可以互相幫助,以及建立統一戰線,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但是,接下來事情會變得紊亂,大腦里會有某個聯盟出來領導,而你就會陷入癡迷或錯覺等狀態。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想,正常的冷靜思考和組織縝密的思維可能是一種需要努力才能實現的成就,而不是基本的狀態,只有完成了某些事情之后才能實現。但是,在人性方面,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還是非常正常的。這就讓我們對結構有了全新的認識,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弄清楚如何思考它。 如今,認知科學的成就證實我多年來所期盼的正在發生,而且它發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都快追不上了。我們現在擁有大量的數據,而且也有很多在這些數據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對他們來說,以這種非常抽象的計算方式思考已經成了第二本能,哪怕是 30 年前對所有話題都門兒清的專家都不可能達到這種水平。現如今,只要稍有學習動力的孩子在大學之前就已經具 備了這些能力,他們的未來值得期待。 將大腦比作計算機的想法(這是我目前依然擁護的觀點)如今也經歷著快速的變化。大腦是一個計算機,但它和你用過的任何一臺計算機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臺式機或者筆記本電腦,也跟 iPhone不同。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圖靈讓我們首次以非常有序的方式來看待這種現象,讓我們看到了無數部分同時運算。直到 20 世紀末期,沒有人知道一個有無數部分同時運算的機器是如何運行的。這不亞于一個奇跡。 你可能也無法理解,但是計算機科學給了我們一些想法和概念,如在虛擬機器中運行的虛擬機器等。我們對 iPhone 遞歸結構的想法是一個非常有條理而僵化的想法。 我們的這個僵化的模型恰好成功了,它也值得我們為之竭盡全力。首先, 你要以盡可能簡單的方式來產生想法。你可以像數字計算器那樣生成想法, 就像約翰 · 馮 · 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的機器那樣,結果可能是無法成功。現在,我們已經明白為什么這樣無法成功了。你需要的是一個能運行平行結構的機器,因為我們的大腦畢竟是在平行地運行著大量的不同任務。 進展到這一步,就會出現聯結主義網絡。盡管我們知道聯結主義網絡的很多功能,但是你覺得我們如何才能將它們組織成一個能實現大腦所有功能的網絡呢?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它是一種什么樣的控制系統?控制是其中的關鍵,而且你會開始意識到:大腦中的控制跟計算機里的非常不一樣。在商業電腦中,控制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自上而下的系統。 事實上,你無須擔心筆記本電腦中的某一部分會做壞事,去試圖做一些系統不希望它做的事情。它們就如同奴隸,有非常清楚的任務描述。它們每天都需要喂養,而不需擔心能量從哪里來。它們毫無野心,只完成被要求的任務;雖然完成得很漂亮,卻幾乎對任務一無所知。你所見識到的計算機的強大都來自這些沒有思想的機器奴隸,但是你的大腦不是這樣的。 大腦由神經元構成。我現在認為它們是細胞中的細胞,就像牢房中的牢房。想象一下,我們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暫且不論共生體)都是真核細胞的直接后代,而這些真核細胞就像自由游動、自我供養的微小代理人,已經自生自滅了 10 億年。它們自生自滅,*后卻存活了下來。 它們必須知道大量的方法,擁有許多功能,以及能實現這些功能的自我保護能力。當聚合成一些多細胞的生物時,它們會放棄一些之前擁有的功能。 事實上,它們就像是被馴服了,成了更大、更集中的系統中的一部分。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你不必擔心自己的肌肉細胞叛變或出點什么岔子,如果真的發生,我們就會稱之為癌細胞。但是在大腦中,我覺得(這是我一個非常粗淺的想法)這可能只會出現在某些物種中,比如人類;而且可能只會出現在大腦明顯更不穩定的區域,比如皮質層。事實上,基因中有一些小開關能讓我們的神經元變得野蠻,就像你讓羊或豬變得兇狠起來那樣,神經元能很快恢復這種野蠻的本能。 可能我們大腦中的很多神經元都沒有什么功能。但是只要你愿意,它們就可以以自己的行為和生存方式,變得更愛探索或冒險。它們相互角逐只是 為了活下來。每個神經元之間都存在著競爭,只要競爭一發生,就有了合作的空間。我認為一個更加自由的組織正是我們偉大創造力、想象力和突破思維的秘密所在,而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對壓迫、心理疾病、欺騙和一些小問題非常敏感。
對話很偉大的頭腦大思考系列思維 作者簡介
約翰 布羅克曼 美國著名的文化推動者、出版人,“第三種文化”領軍人。 “世界上*聰明的網站”(《衛報》贊譽)Edge的創始人。 他旗下匯集了一大批世界*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話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