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經濟學與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28239
- 條形碼:9787309128239 ; 978-7-309-12823-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學與生活 內容簡介
《經濟學與生活》中沒有繁瑣的公式,沒有復雜的圖形,編者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問題,詮釋經濟學的概念和原理。 《經濟學與生活》盡量用平實的語言和簡潔的圖表來描述,讓讀者不需要具備高深的數學知識儲備就可以讀懂。或許通過編者精心編寫的這樣一本書,你能領略到經濟學的魅力,從此愛上經濟學。
經濟學與生活 目錄
**節 經濟學的起源
第二節 為什么學習經濟學
第三節 經濟學的無窮魅力
**章 解析宏觀經濟數據
**節 如何理解物價指數
第二節 如何理解貨幣供應量
第三節 為什么貸款容易,提前還貸卻難——國家利率
第四節 如何看待收入分配問題
第五節 *后貸款者與貨幣調控者——中央銀行
第二章 左手福利右手稅收——關注民生要懂的經濟學
**節 稅收到底由誰負擔
第二節 拉弗曲線——減稅富民得大于失
第三節 提高稅收能有效禁煙嗎——對香煙征稅
第四節 安得廣廈千萬間——保障性住房
第五節 從此不再害怕看病——醫療保障問題
第三章 百姓要知道的經濟學常識——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
**節 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第二節 如何治理通貨膨脹
第三節 失業的種類和危害
第四節 如何治理失業
第四章 投資理財中的經濟學
**節 常見投資方式及比較
第二節 股票投資
第三節 基金投資
第四節 黃金投資
第五節 神奇的財富增值工具——復利
第六節 捕捉低風險賺錢機會——套利
第七節 都是貪心惹的禍——龐氏騙局
第五章 向左看向右看——發生在你身邊的那些事
**節 為什么你總是原地踏步——內卷化效應
第二節 如何在進退中勝出——博弈中的經濟學
第三節 門當戶對中的經濟學——帕累托*優
第四節 破窗戶會更加破——破窗理論
第五節 窮者越窮,富者越富——馬太效應
第六章 做生意要懂的經濟學
**節 物以稀為貴——稀缺性
第二節 價格的決定
第三節 價格彈性
第四節 商家利用的工具——邊際效用
第五節 價格歧視與消費者剩余
第六節 鐘點工的工資為什么越來越貴——外包
第七章 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中的經濟學
**節 沉沒成本
第二節 機會成本
第三節 三個和尚沒水喝——規模報酬分析
第四節 “補鈣廣告”旺銷了肉骨頭——外部性分析
第五節 幾個企業說了算的市場——寡頭壟斷
第六節 信息不對稱的產物——逆向選擇
第七節 道德風險
第八章 金融猛如虎
**節 兇猛的鱷魚——熱錢
第二節 關于金融危機
第三節 關于互聯網金融
第九章 當前熱點問題
**節 如何解讀GDP
第二節 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
第三節 貿易順差與逆差
第四節 長尾理論
第五節 供給側改革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世界著名十大效應
附錄2 經濟學中的關鍵詞
附錄3 你需要認識的經濟學大師
經濟學與生活 節選
《經濟學與生活》: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認為政府向誰征稅,誰就承擔了這部分稅收。但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卻向我們清楚地表明,不是向誰征稅,誰就承擔了稅收負擔。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稅收歸宿,即稅收*終的分配問題。 打個比方,政府決定對市場上的一件商品征稅。假設向消費者征稅。那么是不是消費者承擔了所有的稅收呢?向消費者征稅會使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減少,而此時企業的供給不可能發生變化。需求減少會導致供給過剩,商品價格下降,銷量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因為征稅,消費者少買了,生產者賣得也少了,商品的市場規模萎縮了。雖然表面上消費者支付了全部稅收,但生產者實際上也分擔了征稅的稅收負擔。反過來,如果對生產者征稅,*終的結果也是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分擔了稅收。 既然政府征稅使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分擔了稅收,那么,雙方分攤的比例是否一樣呢?在政府的征稅行為中,消費者與生產者誰承擔的稅負更多,往往取決于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當某種商品需求富有彈性而供給缺乏彈性時,則生產者承擔了大部分稅收負擔;當某種商品需求缺乏彈性而供給富有彈性時,則消費者承擔了更多的稅收負擔。換句話說,稅收負擔將更多地落在缺乏彈性的一方身上。這主要是因為價格彈性大意味著替代品多,一旦某個商品因為征稅而價格上升,消費者或者生產者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替代品。而缺乏彈性的一方傾向于留在市場,從而承擔更多的稅收負擔。上面提到的美國對奢侈品征稅,生產企業和工人承擔了更多的稅負,就是因為富人的需求彈性比較大,而奢侈品生產企業的供給彈性比較小,使企業和工人承擔了更多的稅負。 總之,無論政府對誰征稅,*終的結果有三種情況:一是納稅人將所繳納的稅款,通過轉嫁*終落在負稅人身上;二是稅負無法轉嫁而由納稅人自己承擔;三是轉嫁一部分,納稅人自己承擔一部分。具體是哪一種情況,則取決于供求雙方力量的對比。但不管出現何種情形,稅負總是要由一定的人來承擔。 車船稅、關稅、購置稅……五花八門的稅種刺激著人們的敏感神經,而各稅種“刺眼”的共同點——上升趨勢,更是遭到諸多非議。 除了上述的各種稅,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在二手房買賣過程中的稅收負擔問題。二手房交易環節涉及轉讓方的稅收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及附加(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涉及受讓方的稅收有:契稅、印花稅。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對于二手房的買賣,自2015年3月31日起,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后的差額征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房產,以其轉讓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需要交納所得稅,稅率為20%。 那么,在二手房的實際交易中的各種稅,到底是賣方承擔還是買方承擔?像個人所得稅明明是針對賣方征收的稅,為什么經常轉嫁到買方?在買賣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賣方這樣說:“我要的是到手價。”這句話的意思是賣方到手要多少,其中的稅收部分,他不承擔,或者承擔很少一部分;換言之,征稅的結果是稅收很大一部分轉嫁到買方。為什么會這樣?這也可以從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角度解釋。二手房買賣中,買方如果真心想買,他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較小,而相對來說,如果賣方賣房的金額達不到他的理想價位,他就不急著出售,那么賣方的供給價格彈性就較大,那么,稅就由彈性小的一方承擔。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