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當代藥用植物典: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45382
- 條形碼:9787519245382 ; 978-7-5192-4538-2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藥用植物典:2 本書特色
(1)內容具有廣泛的世界性,對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2)研究成果為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獨有,填補行業研究空白。 (3)體現新科技成果,學術價值高,具有先進的科學性。 本書以長年海內外原植物調查為基礎,通過深入藥材產區與生長地所獲得的一手珍貴數據,對來自亞洲和歐洲的草藥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本書首版獲得了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并得到國際科學界的一致認可--內文被多所學校收錄為教材,獲得了相關學科許多專家的褒獎,還促進了歐洲草藥師和傳統中醫從業者,以及生藥學、植物化學和藥理學專家們之間寶貴的交流。首版自出版以來,所記載的藥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第二版即對首版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對近年來藥用植物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和補充,使其內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幾年科學知識的前沿。本書共分四冊,收錄了800多種天然藥用草本植物,第二冊專門寫中國和東亞的草藥,第三冊致力于歐洲草藥,第四冊著重研究中國南部和南亞周邊地區的草藥。本書作為實用性極強的工具書,既有草本植物的圖譜,又有關于草本植物的藥理學及臨床應用研究,同時還有對草本植物化學成分、化學結構的分析,收集的資料信息量極大,每冊還編制有各種索引,方便讀者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檢索查閱。本書用西方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中藥,做到了真正的中西合璧,更有利于中草藥市場的國際化,亦將促進中西醫的互相了解和溝通。
當代藥用植物典:2 內容簡介
本書以長年海內外原植物調查為基礎,通過深入藥材產區與生長地所獲得的一手珍貴數據,對來自亞洲和歐洲的草藥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本書首版獲得了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并得到國際科學界的一致認可--內文被多所學校收錄為教材,獲得了相關學科許多專家的褒獎,還促進了歐洲草藥師和傳統中醫從業者,以及生藥學、植物化學和藥理學專家們之間寶貴的交流。首版自出版以來,所記載的藥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第二版即對首版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對近年來藥用植物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和補充,使其內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幾年科學知識的前沿。本書共分四冊,收錄了800多種天然藥用草本植物,第二冊專門寫中國和東亞的草藥,第三冊致力于歐洲草藥,第四冊著重研究中國南部和南亞周邊地區的草藥。本書作為實用性極強的工具書,既有草本植物的圖譜,又有關于草本植物的藥理學及臨床應用研究,同時還有對草本植物化學成分、化學結構的分析,收集的資料信息量極大,每冊還編制有各種索引,方便讀者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檢索查閱。本書用西方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中藥,做到了真正的中西合璧,更有利于中草藥市場的國際化,亦將促進中西醫的互相了解和溝通。
當代藥用植物典:2 目錄
當代藥用植物典:2 節選
楝Lian CPMelia azedarach L.Chinaberry Tree◆ 楝Melia azedarach L.概述楝科 (Meliaceae) 植物楝 Melia azedarach L.,其干燥樹皮和根皮入藥。中藥名:苦楝皮。楝屬 (Melia) 植物全世界約3 種,分布于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有2 種,均可供藥用。本種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亞洲溫帶地區多有栽培。楝以 “ 楝實” 藥用之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中國藥典》(2015 年版)收載本種為中藥苦楝皮的法定原植物來源種之一。主產于中國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貴州,陜西、云南、甘肅也產。楝樹皮和根皮中主要含四環三萜類化合物,還含黃酮、蒽醌等成分。川楝素是楝的主要活性成分。《中國藥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規定苦楝皮藥材含川楝素應為0.010% ~ 0.20%,以控制藥材質量。藥理研究表明,楝皮、果實、種子及葉均具有驅蟲、抑菌、抗病毒等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苦楝皮具有驅蟲,療癬等功效。化學成分楝樹皮和根皮中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川楝素 (toosendanin)、異川楝素 (isotoosendanin)[1]、苦楝酮 (kulinone)、苦楝萜酮內酯 (kulactone)、苦楝萜醇內酯 (kulolactone)、苦楝萜酸甲酯 (methylkulonate)[2-3]、苦楝酮二醇(melianodiol)、苦楝子三醇 (meliantriol)[4]、trichilin H[5]等;蒽醌苷:1,8-二羥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半乳糖苷(1,8-d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β-D- galactopyranoside)、1,5-二羥基-8-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α-L-吡喃鼠李糖苷 (1,5-dihydroxy-8-meth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α-L-rhamnopyranoside)[6]等;黃酮類成分:4’,5-二羥基黃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 (4’,5-dihydroxyflavone-7-O-α-L-rhamm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7]、melianxanthone[8]等;酚性化合物:阿魏酸二十六醇酯 (hexacosyl ferulate)[9]等。楝的果實中含有苦楝酮 (melianone)、苦楝醇 (melianol)、苦楝新醇 (melianoninol)[10]等。新近從巴西的楝果實中分得一些新的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如:1-O-deacetyl-1-O-tigloylohchinolides A、B等 [11]。藥理作用1. 驅蟲(1) 驅蛔蟲 楝皮的酒精提取物體外對豬蛔蟲,特別對其頭部具有麻痹作用,有效成分為川楝素[12]。20% 濃度的楝皮水煎劑體外對蛔蟲有一定的麻痹作用。(2) 驅蟯蟲 一定濃度苦楝皮藥液體外可致小鼠蟯蟲全部死亡[12]。(3) 驅絳蟲 楝皮水和醇提取物均有一定殺滅絳蟲原頭蚴的作用,濃度為200 mg/mL 時,48小時內頭蚴死亡率分別為8% 和16%[12]。2. 抑菌楝種仁的甲醇提取物體外對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等有顯著抑制作用[13]。楝果實水提取液腹腔注射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荷S180 肉瘤小鼠,可使其感染量顯著下降[14]。3. 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楝皮75% 乙醇提取液體外對二磷酸腺苷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5]。4. 抗病毒從楝葉中分得的meliacine 對Ⅰ型單純性皰疹病毒 (HSV-1) 表現出強烈的抑制活性,能影響病毒DNA 的合成[16]。Meliacin 對口蹄疫病毒(FMDV) 脫殼有抑制作用,主要機制為影響了細胞內酸性泡囊的pH 值[17]。楝葉粗提及半純化提取物對脊髓灰質炎病毒 (polio virus)、FMDV、水皰性口炎病毒 (VSV)、單純性皰疹病毒 (HSV)、辛德比斯病毒 (Sindbis virus) 等有抑制活性[18]。5. 其他楝皮的活性成分川楝素具有阻斷神經肌肉接頭、抑制呼吸中樞、抗肉毒素中毒、抗腫瘤等作用[19]。
當代藥用植物典:2 作者簡介
趙中振:東京藥科大學藥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生藥研究中心主任。現兼任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綱要東亞專家組成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傳統醫藥顧問等職。趙教授曾在日本留學工作十年,積累了大批可展示藥用植物宏觀與微觀世界的植物照片和顯微鑒別一手資料,參加了眾多中日生藥學的交流工作。蕭培根: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藥用植物及中藥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也是國際上著名的傳統藥物學家,曾作為新中國衛生界首位技術顧問被聘請至WHO總部負責編寫《世界常用藥用植物》,先后應邀赴世界五大洲46個國家進行藥用植物和傳統藥物的考察及學術交流,熟知國際上天然藥物的研究歷史及現狀。編委會:以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一批學貫中西、中英文熟練、年富力強的專家為主,眾位專家經驗豐富,出版過多部中醫藥方面的英文專著,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