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最美的詞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37689
- 條形碼:9787565037689 ; 978-7-5650-376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美的詞曲 本書特色
《*美中國叢書》旨在“重建中國優美形象,重構華夏詩意生活”,通過對古代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風景民俗、器物發明等的重新梳理,重新發現中國特有的美,傾情向世人推介這種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傳承。這套書知識精準,圖文并茂,力求童趣與大美的融合,悅目和感人的統一。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這一套書,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起碼它可以讓人知道,什么是中國的*美,什么是中國真正的美。 王明韻著的這本《*美的詞曲(第2版)》就是該套叢書之一,選取我國古代49首代表性詞曲做介紹,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美。
最美的詞曲 內容簡介
中國是詩的國度,單是詩歌樣式上,就有無窮的變化,從而結出了多姿多彩的果實。本書將目光對準唐宋及其以后,聚焦詞和曲這兩種詩歌樣式,選取詞曲史上具代表性的近50件精品,如《春江花月夜》《長恨歌》《望月懷遠》《過故人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以“詩人之心”和優美的文辭加以體會性解讀,以期通過詩心的交融,使得古老的詞曲作品在當代讀者心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并陶冶其情操。
最美的詞曲 目錄
歸國遙——花下醉
浣溪沙——西風愁起
烏夜啼——梧桐雨
點絳唇——誰會憑欄意
踏莎行——密約無期
長相思——潮平心難平
雨霖鈴——更與何人說
蘇幕遮——酒入愁腸
浣溪沙——圓融的觀照:你也似曾相識
生查子·元夕——去年心情今生心
桂枝香·金陵懷古——誰解我大宋情懷
鷓鴣天——“晏子與人交,風義盛激昂
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凝視:一條江與一個人
卜算子——愿君心似我心
千秋歲——千秋詞在,珠已沉海
鵲橋仙——從想象到現實:*是人間長深情
鷓鴣天——春風何事入羅幃
漢宮春·梅——風流不在人知
蝶戀花·早行——一場精心的回憶
燭影搖紅·松窗午夢初覺——也愿能作此松窗午夢
鷓鴣天——此中有真意
眼兒媚——憶得萬里帝王家
點絳唇——少女時代的羞美
水調歌頭——似水流年的感會
滿江紅——誰的岳飛
秋波媚——望長安
卜算子·詠梅——彼時心情:一任群芳妒
清平樂——嬌癡不怕人猜
蝶戀花——石湖的桃花源
昭君怨·賦松上鷗——總不忍歸去
南柯子——人間辛苦是三農
青玉案·元夕——尋覓:燈火闌珊處
揚州慢——文化的“狷”者
憶故人——優雅的代言人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重游的少年心思
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青山一發是中原
九張機——一擲梭心,一縷情思
【雙調】小圣樂·驟雨打新荷——在日月間擺渡
【南呂】四塊玉·閑適——瓦盆邊的閑適
【仙呂】寄生草·飲——酒神之歌
【中呂】陽春曲——筆頭風月在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點點梨花雨
【雙調】沉醉東風·對酒——煉成腹內丹
【中呂】山坡羊——怯弱之羊
【越調】天凈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
【仙呂】后庭花——亂云愁
【雙調】清江引——一笑白云外
最美的詞曲 節選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彼時心情:一任群芳妒 陸游曾經在詩中盛贊梅花,說它“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高堅”(《落梅》),這里又寫下《卜算子》,可見梅花在陸游心中的分量了。偏愛梅花的陸游其實也熱愛劍術,年輕時也做過仗劍出游、兼濟天下、精忠報國的美夢。可惜,人生易老,恍惚間壯志已然是舊時月色了。此刻,他長久地注視著一株梅樹——它絕不是一株病梅,而是一株少有人問津的野梅——驛亭外,斷橋邊,暮色將臨,自開自落,無人理睬,獨自綻放。向晚時分,風雨來侵,何其寂寥。 然而不!陸游說,這一樹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寵斗艷,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也毫不在乎。縱然凋零了,被碾為泥漿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那是大地的泥土芬芳了。 這里面曲曲折折地訴說著陸游的心情,寂寞,敏感,哀愁,雜糅在一起,這就像稍早些時候他對于表妹唐婉難以言說的思念一樣。陸游此刻的抒情里,梅花凸顯出兩種美德:“無意苦爭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是一種有操守的從容。據說陸游寫作這首詞時,正因力主對金用兵而受貶。此刻的陸游,想必正在因為一些莫名的原因,也在被“群芳忌”。 暮色朦朧里,我們再來長久地回看大宋朝一條官道旁的日落黃昏——斷橋無語,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承受了一份無言的凄涼與哀愁。對于這一份凄涼與哀愁,況周頤評價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這凄涼這哀愁果然是無言的。冬日里的梅樹無論怎么說,因為開得早,凌寒先發,必定是與眾花迥然不同,梅花并非有意爭春,它只是純出自然,“群芳”若因此而生出“妒心”,那是誰的過錯呢?陸游說,任它、由它。恍然間,我竟分不清究竟那斷橋邊站著的,究竟是一株梅樹,還是一個叫做陸游的人了!是的,此刻梅樹溜黑的身枝,生硬、倔強,一定也有些像已經略顯老瘐的陸游。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到底只是出自陸游的想象。當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誰能辨出何者是花,何者是泥,香又在何處呢? 不過,歷史轟隆轟隆地碾過,真但愿會有人細心辨出,梅花馨香如故,那就是一個民族的芬芳了。陸游因此有福。 朱淑真(約1131年前后在世),號幽棲居士,錢塘人。祖籍歙州,生于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郁而終。能畫,通音律。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 清平樂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嬌癡不怕人猜 將近1000年前,一個叫朱淑真的女子,她的怨恨與情意,偶然被語詞凝固,又洇化在2012年滴滴答答的江南秋雨里。 朱淑真其實可以概括為是三個漢字的拼貼,既隨意又不隨意。不管漢字自己情愿不情愿,就像現在的衛東、志剛、永紅諸如此類的組合,模模糊糊地指向著模模糊糊的人影。然而當我再次來認識朱淑真時,早已經拐過了家門口的三國、說岳與桑椹,跨過了童年和少年。那是一個鮮活又模糊的朱淑真,綽綽約約在宋朝細雨迷離的錢塘郡。也是三個簡簡單單的漢字簡簡單單的排列,但從今天看來,已經復雜或簡約多了,以致我已無法再看見她在屋檐下哪怕是稍微真切一點的風致與情愁。 倒裝的句式,也許因為那時刻朱淑真倒裝的心情?她筆下的女主人公與男友相約游湖,“攜手藕花湖上路”,這大約是西湖的白堤吧,那里的藕花當已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呢。也許這對情侶,*初就是相約賞花而來,不料遇上“一霎黃梅細雨”。也許正是這場梅雨,撩撥著人。 忽然就“和衣睡倒人懷”了。這真是“嬌癡不怕人猜”。女子的性情,真是熱烈得近乎大膽。也許因為“一霎黃梅細雨”為他們作了絕好的背景。有人說,這“嬌癡不怕人猜”中的“人”,與“和衣睡倒人懷”中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那是女主人公內心親愛的男友,她因此能夠“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這實在是一份親愛。可惜,“*是分攜時候”,不得不歸去,“懶傍妝臺”。 多情而不褻,這些真實的體驗。從容寫下來,而且出自女性詞人的手,該得需要何等的勇氣。人們現在回想起來,都說這個叫做朱淑真的女子是一位才女。然而在當時,她終于死了,無聲無息地。據說死時,“不能葬骨于地下”;詩詞遺稿也被她的父母付之一炬。 付之一炬的不過是輕飄飄的朱淑真三個漢字。當這三個漢字像夏日午后的雨點一樣,在大地上蒸騰、飄散,化人無垠的藍天,吐露著它們的無辜、清白與簡單,沒有理由不相信,它們還會重新糾集、粘和,在另一場急雨中,喘著粗氣、被裹挾著撲向大地。 朱淑真,作為一個曾經非常真實的、指稱一個女子的詞,有時是名詞,有時是動詞——使動詞,更多的時候是被動詞,有時又不得不被道學家來做一個讓他感嘆的副詞。咳!我游蕩在匆忙的大街上,仿佛時光無始無終,世界無邊無際……那羽化的愛情還會執拗地撲向我們濁重的肉身嗎? 光陰忽然就這樣失去了追索和探源的意義。 ……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