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財務重述.審計質量與溢出效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5066
- 條形碼:9787520325066 ; 978-7-5203-250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財務重述.審計質量與溢出效應 內容簡介
公司財務報告作為上市公司對外披露信息的重要媒介,是投資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重要途徑。高質量的財務信息為投資者決策和現代資本市場健康運轉提供依據,審計師通過審計意見和高質量的審計報告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質量提供保障。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頻繁對以前已發布的財務報告進行補充更正,即進行財務重述。財務重述不僅表明企業歷史財務報告不真實或者不全面,是低質量的財務報告,同時說明審計報告低質量,通常會造成公司市場價值損失、資本成本上升、所在行業聲譽下降等負面影響。隨著我國財務重述制度和審計制度的發展和成熟,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現象有所減弱,但近兩年開始又出現上升趨勢。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問題:(1)為何重述公司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同時低質量?(2)公司財務重述是否可以提高之后的審計質量?我國要求公司用追溯重述法更正前期重要會計差錯并進行披露的重述制度,是否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3)財務重述在集團內是否具有溢出效應,該溢出效應是否與審計質量有關?本書擬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并剖析審計質量與公司財務重述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以尋求財務重述高發的解決途徑,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財務重述.審計質量與溢出效應 目錄
**節財務重述的內涵(1)
第二節我國財務重述現狀及制度背景(2)
第三節財務重述文獻回顧(11)
一財務重述的動因研究(11)
二財務重述的經濟后果研究(15)
三財務重述的溢出效應研究(17)
第2章審計質量概述(19)
**節審計質量的內涵(19)
一審計質量(19)
二審計意見購買(20)
第二節我國審計市場現狀及制度背景(21)
第三節審計質量文獻回顧(22)
一審計質量度量(22)
二審計意見購買(29)
三審計監管效果(33)
第四節審計質量與財務重述(36)
一審計質量與財務重述(36)
二審計意見與財務重述(36)
第五節本章小結(37)
第3章理論分析(40)
**節理論基礎(40)
一委托代理理論(40)
二不完全契約理論(41)
三信號傳遞理論(42)
第二節理論框架(43)
第4章公司財務重述年的審計質量(46)
**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46)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樣本選取(50)
一變量定義與說明(50)
二基本模型(53)
三數據來源及樣本選取(55)
第三節實證結果與分析(56)
一樣本描述性統計(56)
二單變量檢驗(64)
三實證結果(65)
四內生性控制(72)
五穩健性檢驗(80)
第四節本章小結(82)
第5章公司財務重述后的審計質量(83)
**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83)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樣本選擇(86)
一變量定義與說明(86)
二基本模型(87)
三數據來源及樣本選取(88)
第三節實證結果與分析(88)
一描述性統計(88)
二單變量檢驗(93)
三實證結果(94)
四內生性控制(98)
五穩健性檢驗(103)
第四節本章小結(103)
第6章財務重述在集團內的經濟溢出效應(105)
**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105)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樣本選取(109)
一變量定義與說明(109)
二基本模型(111)
三數據來源及樣本選取(112)
第三節實證結果與分析(112)
一描述性統計(112)
二單變量檢驗(113)
三實證結果(115)
四內生性控制(119)
五穩健性檢驗(119)
第四節本章小結(122)
第7章財務重述在集團內的審計質量溢出效應(123)
**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123)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樣本選取(125)
一變量定義與說明(125)
二基本模型(126)
三數據來源及樣本選取(127)
第三節實證結果與分析(128)
一樣本描述性統計(128)
二單變量檢驗(129)
三實證結果(131)
四進一步檢驗(133)
五內生性控制(135)
六穩健性檢驗(137)
第四節本章小結(138)
第8章研究總結與政策建議(139)
**節研究總結(139)
第二節政策建議(141)
第三節研究展望(144)
主要參考文獻(145)
財務重述.審計質量與溢出效應 節選
“財務重述”(FinancialRestatements)的定義*早源于美國。1971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ccountingPrinciplesBoard,APB)發布的NO20意見書《會計變更》中,定義“財務重述”為:“糾正前期財務報告中的錯誤并重新表述以前披露的財務報告”;2005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FASB)發布的NO154意見書中重新定義“財務重述”為“修正以前發布的財務報告中的錯報”。還有美國審計總署(GAO)2002年發布的“財務報表重述:趨勢、市場反應、監管應對及持續挑戰”(FinancialStatementRestatements:Trends,Marketimpacts,RegulatoryresponsesandRemainingchallenges)中認為“財務報表重述”應該表述為“FinancialStatementRestatements”,是“由于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中存在差錯,后期公司管理層自發或應審計師、監管部門的要求而對以前披露的財務報表進行更正的行為”。RichardsonandScholz(2004)認為“財務重述”應為:“對提交給證劵交易委員會(SEC)的財務報告中不符合GAAP的內容進行更正的行為。” 我國學者王嘯等(2003)首次比較了美國財務重述體系與我國會計差錯更正體系,并引入了“財務重述”概念。此后,“財務重述”概念在我國學術界才開始逐漸被使用。王毅輝與魏志華(2008)將“財務重述”定義為“財務重述是對存在錯誤或誤導性信息的歷史財務報告進行事后補救的公告行為”。魏志華等(2009)又將“財務重述”界定為:“上市公司因先前發布的財務報告存在錯誤或誤導性信息而導致財務報告重新表述。”王萍(2011)從對象范圍上將重述公告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財務重述公告是指“企業作出的關于企業本年度或以前年度已披露財務報告的修正或公告說明,既包含對財務數據的修正,又包含對財務報告中非財務信息的修正”;狹義的財務重述公告是指“當已披露財務報告存在重大差錯,或者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發生變更,需要對以前年度財務報告進行追溯調整時,對以前期間財務報告中所含數據的更正”。 綜上所述,財務報告重述是指,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存在錯誤、遺漏或者虛假信息,公司管理層后期自愿或應審計師、外部監管部門等的要求,對曾經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誤、遺漏或虛假信息進行更正、補充或解釋并重新表述的行為。 第二節我國財務重述現狀及制度背景 財務信息是公司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加工而形成的有助于決策使用的信息。公司主要通過財務報告把財務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而信息使用者通過從財務報告中獲取的財務信息進行決策。可見,財務報告傳遞的財務信息是降低資本市場上公司內外部(如公司管理層和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保證市場效率和公平的關鍵因素。如果公司定期通過財務報告對外提供與投資者決策有關的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那么公司的財務報告就是高質量的;否則,就是低質量的。審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通過提供審計意見及審計報告,為被審計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質量提供保障。公司財務報告重述是指,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存在錯誤、遺漏或者虛假信息,公司管理層后期自愿或應審計師、外部監管部門等的要求,對曾經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誤、遺漏或虛假信息進行更正、補充或解釋并重新表述的行為。顯然,公司發布財務報告重述公告,不僅說明財務報告質量低,同時說明審計報告質量低。 現有文獻表明,國內外公司財務重述現象日益嚴重。如美國會計總署(GAO)2006年發布的研究顯示,1997年美國財務重述的公司僅83家,占全部公司總數的09%,2005年就達到439家,比重高達68%;Scholz(2008)分析了1997—2006年的6633份財務重述公告發現,1997—2006年美國財務重述公司總數增加了近18%,主要是因為非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現象日益加劇。1997年所有90家財務重述公司中非上市公司僅占23%,而2006年就占到1557家重述公司的62%。財務重述形勢在我國也不容樂觀,魏志華等(2009)收集了1999—2007年1368家公司發布的1435份重述公告,整理分析后發現,重述公司數大約占我國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35%。本書查閱了國泰安數據庫公告資訊-上市公司公告-定期報告-定期報告補充、更正欄目,以滬深兩市A股主板上市非金融公司為樣本,選取從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公布會計差錯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重述公司總數、重述頻數、重述公告滯后期、重述內容等進行細分,統計并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發展趨勢,也為全面了解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現象提供了證據。 (一)財務重述公司的數量特征 表1-1列示了從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國A股主板上市非金融類公司財務重述的分布情況。從表1-1中可以看出,2002—2006年是我國A股主板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高發時期,重述率*高達到3256%,而且呈不斷上行趨勢。由于受到《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的通知》的影響,我國A股主板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率在2005年產生大幅波動,由2004年的1925%增加到2005年的2256%。從圖1-1可以看到,值得慶幸的是,從2007年開始,我國A股主板上市非金融公司的財務重述率開始逐年遞減。可見,2006年修訂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對我國的財務重述現象起到了顯著緩解作用。總體而言,隨著財務重述制度和審計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國A股的財務重述現象正在向好的趨勢發展,重述比率在逐年下降,特別是在2010年以后,基本表現為個位數。但在2013—2014年,有開始呈現小幅增加趨勢。 ……
財務重述.審計質量與溢出效應 作者簡介
趙艷秉,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講師。研究成果主要發表于《審計研究》《經濟管理》《審計與經濟研究》等刊物;主編教材包括《財務管理原理》《會計學原理》《財務報表分析》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