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2258
- 條形碼:9787100162258 ; 978-7-100-16225-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本書特色
透析明清后山西紛擾的水利生活史,解讀水域社會后的交織人事。
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內容簡介
泉域社會是山西水利社會的一種重要類型,是在類型學視野下開展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的一個積極嘗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有“山西泉水之盛堪與福建相伯仲”的評價,與當下人們觀念中山西水利資源匱乏的印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山西水資源的古今歷史變遷與地域社會的發展有著內在的關聯,以水為切入點,是整體審視山西區域社會歷史變遷的一個新視角。本書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山西泉域數量豐富、種類多樣的水利碑刻、契約文書、渠冊水冊、族譜檔案等民間文獻,以實證研究和專題研究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現了山西這個水資源日漸匱乏的省份,明清以來圍繞泉水資源開發所形成的水環境、水產業、水組織、水政治、水制度、水文化和水信仰,力圖以泉域社會為例,建構起水利社會史研究的基本知識體系。
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目錄
目錄:
緒論類型學視野下的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 1
**章明清時代山西泉域社會的水資源環境.................................................. 53
一、明清山西水環境總體特征............................................................................. 53
二、明清以來山西水力加工業的數量、規模和效益......................................... 56
三、山西水生態環境的惡化問題......................................................................... 65
第二章太原晉水:山西泉域社會的個案之一.................................................. 67
一、晉水與區域經濟的發展................................................................................. 68
二、晉水流域水利社會的形成與運行................................................................. 72
三、晉水流域的水神崇拜與祭祀......................................................................... 86
四、晉水流域的沖突與合作................................................................................. 92
第三章介休洪山:山西泉域社會的個案之二................................................ 105
一、爭水傳說與水案........................................................................................... 105
二、水資源開發與水利型經濟........................................................................... 108
三、修廟與治水—泉域社會發展中的兩條主線......................................... 116
四、水案影響下的泉域社會............................................................................... 122
第四章洪洞霍泉:山西泉域社會的個案之三................................................ 128
一、頗似江南:泉水、渠系與村莊................................................................... 130
二、以水為中心:水資源與水經濟................................................................... 134
三、權力中心:水組織與水政治....................................................................... 139
四、灌溉不經濟:水爭端與水權利................................................................... 146
五、權利象征:水信仰與水習俗....................................................................... 152
第五章清代絳州鼓堆泉域的村際紛爭和水利秩序
—以“鼓水全圖”為中心的調查與研究.............................................. 163
一、同名異質:從兩幅“鼓水全圖”說起....................................................... 165
二、刻圖于石:水利圖碑的生成和效用........................................................... 170
三、私約重于官法:不被需要的水利圖碑....................................................... 174
四、結論............................................................................................................... 179
第六章表達與實踐:山西泉域社會水權的形成與維系
—以翼城灤池泉域為中心的考察.......................................................... 181
一、權利分配:初始水權的形成及其特點....................................................... 183
二、權利表達:維護村莊水權的多種方式....................................................... 190
三、權利實踐:水資源緊缺狀態下的水權爭端............................................... 196
四、集體水權與私有水權的共存及其績效....................................................... 198
第七章清至民國山西泉域社會中的公私水交易
—以新發現的水契和水碑為中心.......................................................... 201
一、公水交易的兩種類型................................................................................... 204
二、私水交易的兩種類型................................................................................... 212
三、結論............................................................................................................... 224
第八章清至民國內蒙古土默特地區的水權交易
—兼與晉陜地區的比較研究.................................................................. 227
引言................................................................................................................... 227
一、地水結合:附著在土地交易中的水權....................................................... 230
二、地水分離:脫離開土地單獨交易的水權................................................... 233
三、同中有異:與晉陜水權交易的比較........................................................... 239
四、若干理論性的思考....................................................................................... 242
第九章 率由舊章:山西泉域社會水權爭端的處理原則............................... 245
一、“率由舊章”的具體表現............................................................................. 246
二、“率由舊章”的驅動機制............................................................................. 252
三、“率由舊章”的影響..................................................................................... 255
第十章油鍋撈錢與三七分水:山西泉域社會的分水文化.......................... 257
一、好漢精神:油鍋撈錢的思想根源............................................................... 260
二、三七分水:油鍋撈錢的必然結果............................................................... 264
三、倒果為因:油鍋撈錢、三七分水與明清爭水問題................................... 271
第十一章象征與秩序:山西泉域社會的水母娘娘信仰解讀...................... 276
一、作為母題的水母娘娘................................................................................... 277
二、作為傳統的水母娘娘................................................................................... 280
三、作為象征的水母娘娘................................................................................... 286
第十二章超越村莊:山西“泉域社會”在中國研究中的意義.................. 293
一、克服村莊分析范式的局限........................................................................... 293
二、“泉域社會”研究的理論脈絡..................................................................... 295
三、“泉域社會”研究的區域實踐..................................................................... 299
四、“泉域社會”研究的問題意識及旨趣......................................................... 303
后記........................................................................................................................... 306
展開全部
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節選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伴隨中西方史學的碰撞與激蕩,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中國水利史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實現了“從治水社會向水利社會”的轉型,生機盎然,成果迭出。水利社會史研究不僅代表了新時期中國水利史研究的亮點、熱點和潮流,而且成為中國社會史研究領域一支悄然綻放的奇葩,吸引了包括歷史學、水利學、人類學、民俗學、歷史地理學等多學科在內的國內外眾多研究者的共同興趣。在這一領域中,學者們從各自學科視角出發,不僅產生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而且相互啟發、互相借鑒,在水利社會史的多方面研究中達成了共識,取得了突破。因此,及時、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的發展之路,對于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的長遠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可喜的是,已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水利史研究中的這一新動向,紛紛著文評論。其中,石峰的《“水利”的社會文化關聯—學術史檢閱》將水利史專業以外其他學科國內外學者對水的研究分作“水與政治”、“水與基本經濟區”、“水與宗族”、“水與社會文化適應”、“水與組織參與”、“水與權力的文化網絡”、“水與劇場國家”、“水與權利”、“水與民俗”、“水與道德”、“水與社會、組織基礎及制度創新”11 個方面,對水利與社會文化的關聯性研究做了初步的文獻梳理。該文貢獻在于比較準確地概括了水利社會史研究關注的問題和主要領域,尤其是人類學的關注點和理論創新。但是,由于作者站在人類學立場上討論這一問題,在強調海外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研究貢獻的同時,卻疏于評介日本學界的中國水利史研究和中國歷史學界的學術成就。與此具有互補性的是兩篇直接以“水利社會史”為標題的學術綜述,分別是張愛華的《進村找廟之外:水利社會史研究的勃興》a 和廖艷彬的《20年來國內明清水利社會史研究回顧》。兩文均從社會史角度來分析和評價歷史學界水利社會史研究的*新動向。如張愛華認為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以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為界,可以分為萌芽和勃興兩個階段,并重點對水利社會史的勃興階段做了評介。同樣,廖文亦將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后,隨著社會史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區域社會史研究的興盛,水利社會史研究引起眾多學者的廣泛重視,以閩臺、太湖、兩湖、山陜等不同區域為中心的水利社會史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類似的見解,
在晏雪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水利史研究綜述》一文中也得到呼應。該文雖是對中國水利史研究的綜述,卻明確地將“水利社會”作為水利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并認為水利社會史研究為我們深入了解地方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擴展了經濟史與社會史研究的視野,為我們探討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提供了平臺,體現了當今學術界多學科、多方向綜合研究的趨勢。
上述研究反映了水利社會史興起以來,學術界對這一新領域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看法,從這些評論來看,研究者普遍對水利社會史持認可的態度。在此,筆者不揣簡陋,欲在吸收、借鑒、綜合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我們“以水為中心”的山西區域社會史之研究實踐,以探討水利社會史理論與方法為旨歸,就二十年來中國水利社會史研究的不同路徑、不同認識發表一些淺見,希望借此歸納、總結出一套水利社會史研究的有效路徑,以裨于該學術領域的蓬勃發展。
在此,我們先對以殯葬形式祭祀喬澤神的行為做一解釋。應當說,它與灤池的來歷有關。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春秋時期翼城曾為晉國都。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晉國新任國君晉昭侯封其叔父成師于曲沃,史稱曲沃桓叔,由靖侯之庶孫、桓叔的叔祖欒賓輔佐,而欒賓的出生地即在灤池附近,灤池水利碑中“翼邑東南翔山之下,古有東西兩池,晉欒將軍諱賓,生其傍,故以為姓”的記載,即是言此,后晉國長期限于內亂,至晉哀侯時,曲沃桓叔之孫曲沃武公伐晉,雙方戰于汾水河畔,哀侯被擒死難,晉大夫欒共叔成(即欒成)亦殉難。因欒成之父欒賓曾是武公祖父桓叔的師傅,所以曲沃武公有心勸降欒成,但被欒成拒絕,苦戰力竭而亡。晉小子侯繼位后,為表彰欒成的忠勇,“遂以欒為祭田,令南梁、崔莊、澗峽立廟祀焉”,可見,灤池廟*初乃是祭祀晉將軍欒成的祠宇。至宋大觀四年,“縣宰王君邇曾會合邑人愿,集神前后回應之實以聞朝廷。至五年,賜號曰喬澤廟”,由是欒將軍祠始改稱喬澤廟,并長期沿用下來。因三月初八為欒成忌日,故每年灤池十二村要在此時以殯葬形式祭祀他。以南梁村為首的上三村正是憑借這一歷史淵源,在一次次隆重祭祀喬澤神的莊嚴儀式中,將其用水特權與冥冥神明緊密聯系在一起,鞏固和強化了其在灤池泉域的特殊用水地位。由于喬澤神是灤池泉域*尊貴的神祇,其他水權村也不敢絲毫怠慢,紛紛加入到這一近乎狂熱的祭祀行列中,似乎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才能使其合法的用水地位得到確認和表達。
與水權相對應的水利工程攤派、修廟費用等也會在水利碑中大量體現。究其實質,也可視為村莊表達水權合法性的有效方式。武池村現存嘉靖二十四年《立死賣地基邊刻》,就記述的是武池等下六村集體攤款購買崔莊地開渠過水的事件。這次攤銀共十五兩,其中,吳村出銀五錢八分八厘,北常村二兩五錢二分,武池村□兩六錢四分四厘,馬冊村□兩五錢九分六厘,南史村一兩七錢六分四厘,東鄭村九錢二分四厘。顯然,各村攤款應與各自的用水日期相對應,多者多攤,少者少攤。有意思的是,筆者在抄錄該碑時,發現武池村和馬冊村攤款額的頭一位數字像是被人有意鑿掉,而非自然磨損。這就透露出一個信息,在武池村一定有人抱有“只享水利而不愿過多出錢”的投機心理。
泉域社會-對明清山西環境史的一種解讀 作者簡介
張俊峰,山西陽城人,現任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史、水利社會史和北方宗族史。個人學術組織兼職:中國近代社會史學會理事、中國區域文化學會理事、山西省理事學會副秘書長。代表作有《水利社會的類型:明清以來洪洞水利與鄉村社會變遷》、《繁華落盡:十二史記以來沁河流域的大姓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