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82095
- 條形碼:9787567582095 ; 978-7-5675-820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 本書特色
浸潤于美國教育現場, 從一名中國教育者的視角審視、觀察美國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和方法 《大夏書系·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聚焦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下,美國新型學校、課程和教學的實踐案例,從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審視、觀察美國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和方法; 試圖解開美國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挑戰的復合型、創新性人才的密碼,對于當下正在揚帆起航的中國核心素養實踐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一花一世界,一文一視角。書中每一篇文章就是一個主題,以白描的手法還原美國教育現場,為讀者提供平視美國教育的窗口。 推薦文章: 《誰說美國教育不要分數》P002 《課堂上學生應該比教師更忙》P021 《判斷學生是否學會了, 不是用試卷, 而是用“產品”》P119
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 內容簡介
《大夏書系·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是作者2016年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的記錄和思考,真實地展示了當今美國學校管理、課程、教學和評價等領域的實踐,尤其聚焦21世紀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浪潮下,美國如何通過顛覆傳統的新型辦學模式,結構豐富、類型多樣的課程整合,充滿個性、定制的教育設計,全方位、多維度的社會資源整合和介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參與的課堂教學方法等,培養復合型和創新性人才。并從一名中國教育者的視角審視、觀察美國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和方法,希冀為當下正在揚帆起航的中國核心素養實踐提供借鑒經驗。
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 目錄
序001
**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多元、真實地觀察美國教育
誰說美國教育不要分數 002
美國版核心素養的核心:4Cs 006
海量的教學資源如何來 011
重新定義教學的谷歌教室 014
一份“驚世駭俗”的調查報告背后的信息素養 018
課堂上學生應該比教師更忙 021
加州河邊郡的教育峰會 026
第二章
“沒有教材、沒有教室、沒有考試”的學校
——面向未來的創新型學校
混齡教學讓全校同學都有可能成為“同桌的你” 032
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里的項目化學習學校 037
不再使用教科書的“博物館學校” 047
每天帶孩子“游山玩水”的學校 052
第三章
紅鷹是學校的辦學圖騰
——格倫初中的管理故事
以紅鷹為標志物的“沙漠”學校 058
美好的教育是讓學生時時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064
教室里的一次校董會 070
格倫初中里的“標簽”學生 074
學生人手一本的管理手冊 078
第四章
提供鏈接生活的學習經歷
——跨界、綜合和多樣的課程
“歷久彌新”的傳統課程 084
“一人一課表”的拉金塔高中課程 090
數學科學課上的探索:冥王星是否屬于行星 097
當英語遇上數學…… 101
“烏賊會算術”的英語與科學融合課 105
第五章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支架和工具
學生積極參與的SCORE課堂模式 112
無所不在的評價和標準 116
判斷學生是否學會了,不是用試卷,而是用“產品” 119
“為什么這么說”比“說什么”重要 124
“What if”問題塑造孩子無窮的可能性 127
問題的“力量”來自何處 131
合作學習,不僅是理念,還是方法 137
語文學科的“反向設計” 144
“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的歷史課 148
讓老師偷懶的“蘇格拉底法”說話提示單 153
做游戲的詞匯教學 159
每個課堂上都出現的“學術詞匯” 163
第六章
閱讀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注重思維和方法的閱讀教學
七年級課堂上的整本書閱讀 172
制作“金字塔”情節單的英語小說課 178
兩座“火山”的對比式閱讀 181
上演木偶劇的英語童話課 186
第七章
從“探究”到“實踐”
——致力于培養創新素養的科學教育
從“探究”到“實踐”的科學教育 192
流動式“學習中心”的科學課 197
制造紙塔的科學課 201
科學課上的DOK問題和活動設計 206
全佳教授講的那些科學故事 210
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 節選
誰說美國教育不要分數 在很多國人眼中,美國教育好像有“反智主義”傾向,對學生知識學習的要求不高,教師和學生對于成績并不看重,學習是否快樂非常重要,分數只是學校生活中極其微弱的部分。另一方面,他們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強調過程和方法,有時一堂課的內容非常簡單,卻會花大量的時間學習。但是,在格倫初中(John Glenn Middle School)的跟崗學習中,我卻從不同角度體會到美國教育對于分數的重視。 學校責任報告看重成績 翻開格倫初中的責任報告,密密麻麻的數據告訴我們,考試和分數很重要,無論是學校的還是學生的。每年,學生必須參與各州統一組織的考試,而且各州會對各個學校的成績進行排名和分析。排名和比較系統非常復雜,從各個維度反映學校教學質量,如學校與州平均水平、與其他學校、與前三年的成績比較等,還有同一個學校里不同群體間的比較,如男生、女生、亞洲學生、拉丁族裔學生、英語為第二語言者、家庭困難者和身體殘疾者等。教育部門設計這樣的質量分析報告,目的在于引導學校關注弱勢群體的學習成績,促進教育公平。 ■ 格倫初中辦學責任報告上密密麻麻的成績分析 在美國,學校成績是對公眾開放的。美國所有的州都有一個統一考試成績網站,公眾可以隨時查詢和了解學校的成績,包括歷年的、全國和全州的數據,動態地了解學校學術成績的水平。而且,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賬號,本人和家長都可以查閱。 當然,對于格倫初中來說,追求學術成績的卓越是學校辦學的重要目標。學生成績都非常出色。例如,在之前某一學年的全州統測中,格倫初中初一年級學生的英語成績良好以上等級的占比為67%,學區成績的數據是55%,而加利福尼亞州的數據是54%;數學成績良好以上等級的占比為66%,學區則為51%,全州為49%;社會學科成績良好以上等級的占比為61%,學區為47%,全州為48%。因此,學校和學生深深為之感到自豪,將這些數據放在學校的責任報告、年鑒和網站上,因為這是他們努力和奮斗的成就。 個別輔導提高學術成績 在格倫初中,學生學術輔導(All Student Academic Preparation)是提高學生學術成績和水平的“秘密武器”,專門面對學習成績低于平均水平或者偏科的學生,常常是測試成績較差(處于及格線以上、優良線以下)的學生。 學校專門為此開發和設計了輔導和管理系統。學校為所有學生建立過程性的成績報告單,每隔三周會對他們檢測的成績進行匯總,并評估一次,決定哪些學生必須參加下一階段的學術輔導。輔導課的時間常常固定在中午,一周一般會安排四節課。這個時候,無需參加學術輔導的學生就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選修活動課程,如演講、學習方法、舞蹈等。有時學生還會組織各種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因材施教的設計,讓學生獲得合適的發展。 三周后,教師們又會重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表現,如果某一個學生的成績達到合格水平,他就沒有必要再參加輔導課程,如果進步不大,則還需參加。這樣形成激勵機制,良性流動。 跟崗期間,我參加了八年級學術輔導教師的會議。這樣的會議他們每三周組織一次,專門討論三周來學術輔導的情況、學生測試結果以及作業完成情況,還決定接下來三周哪些學生需個別輔導。在會上,年級組組長將所有前三周測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名單匯總展示在白板上,然后大家討論兩個問題:某個學生成績不佳的原因是什么?是作業沒有完成還是上課聽講不專心或其他原因? 在這所學校,平時作業是很重要的過程評價依據。如果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的話,會直接影響他的成績。當有些學生面臨兩門或三門學科需要輔導時,教師會討論應該輔導哪門課程,或如何分配接下來的三周時間給不同的學科,針對性非常強,學科教師之間的協調和溝通也使得教師們充分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快地提升學生的成績。 考試試題重在分析 我們到訪的這一周正是沙漠學區組織模擬考試的時間。小學、初中和高中都在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考試。這樣的模擬考試常常有4場或5場,有的是歷年的試題,有的是新出的題目,為年底的全州各科統考作準備,這其實與上海的中考、高考前的模擬考試類似。不過,他們的試題容量不大,八年級的數學只有9道題目,英語是12道題目,而且以選擇題居多。但是,數學老師要求學生將解題思路寫在草稿紙上,考試結束后將所有的草稿紙收上來,一位教師告訴我們他將根據學生的答案,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解他們解題的過程,尤其是錯題,分析原因到底是什么,問題的癥結在何處,如何給予學生學業幫助和支持。 無論是模擬考還是統一測試,學校、老師和學生都會非常重視,年級的學科組教師會一起分析得分情況及失分原因,商量補救措施和調整方法。 在一次七年級的英語考試分析會上,一位英語老師對試卷每道題目作了分析,如試卷的出題意圖以及考查目的,其他教師補充和討論,形成教學意見。 當分析第五題時,教師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討論,這道題目要求學生閱讀一份實驗報告中的五句話,并去選擇意思相近的答案。考查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辨析作品的基調和作者的情感。也許學生回答得不夠理想,教師們馬上從谷歌教室里找到了相關的材料,還一起觀看了關于不同態度或心情的詞匯視頻,從而收集有關作品基調和作者情感的詞匯。 在研討過程中,我們還觀察到一位教師邊討論邊記錄。會議結束后,我詢問得知,他在編寫針對這道題目的復習和練習資料,編寫不同的句子讓學生去辨別、找錯和訂正。教師在后續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補救式活動積極回應了學生學習中的短板,及時解決共性的問題,因此就避免了累積性錯誤。 如果說格倫初中的學術輔導是面向中等及以下學生,是必選題,那么針對學習極其困難的學生,還有一道“選擇題”,他們可以參加數學和英語學科每周一次的補差課程。每周三或周四,那些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在放學后留下來參加補缺補差輔導,我們多次在放學后看到一位教師在教室里輔導學生。學生并不多,不會超過10個。這樣的補缺補差是自愿的,要獲得監護人的同意,因為這已經是放學時間,學校無權強行將學生留下,他們對于學生的在校時間有著明確的規定和要求。 在格倫初中,對于考試的重視程度和精細化管理一點也不比我國的學校遜色。其實對于世界上任何國家來說,考試是無法避開的話題,都是評估和檢測學生學習程度及成就的重要手段,問題在于如何發揮評估的杠桿作用。如果我們簡單地將考試和成績當成評價師生的法寶時,那就失去了考試的應有之義。
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 作者簡介
鄭鋼,上海市三林東校黨支部書記,華東師范大學開放學院助學導師,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浦東新區教育國際交流中心兼職研究員。曾多次赴英美等國培訓、交流和進修,在《外國中小學教育》《中小學外語教學》等核心刊物發表多篇文章,參與多本書籍的編寫,在《中國教育報》《上海教育》等開設專欄或發表系列文章,任新媒體“外灘教育”特約作者。目前專注于中外教育比較、閱讀、學生生涯發展等領域研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