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史海一粟:朱子彥著述 書評 訪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26953
- 條形碼:9787549626953 ; 978-7-5496-269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海一粟:朱子彥著述 書評 訪談集 內容簡介
作者朱子彥為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史海一粟》為作者數十年歷史學術生涯作階段性小結文集,包含歷年著述的學術成果目錄索引,媒體對其的訪談、同行專家學者為其著作《中國朋黨史》《中國皇帝制度》《后宮制度研究》《三國史新論》等書所撰之書評以及部分精選的作者關于歷史的公開演講,如《三國演義的魅力與中國傳統文化》等,全書主要以漢魏三國史的評述為核心。
史海一粟:朱子彥著述 書評 訪談集 目錄
簡歷與學術成果
簡歷
學術專著
主編著作
撰寫辭典
學術論文
刊發文章
演講錄
光盤
基金項目
所獲獎項
開設課程
訪談與媒體報導
訪談朱子彥:為何魏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都要“禪代”?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研究報告:基于中文論文的研究(2017版)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歷史學類)
——搜狐教育搜狐網
開拓中國古代制度史研究
——朱子彥教授訪談 朱子彥 謝寶耿
史家是這樣煉成的 [施宣圓]
在史學領域里艱辛探索的勇者
——訪著名多點視角歷史學家朱子彥教授 胡根喜
揭密明朝宮廷的荒淫生活和陪葬制
——專家曝明后宮密聞:四歲選入宮,皇帝駕崩妃嬪
生殉 倪方六
歷史學家眼中的真實“三國” 雷俊
孔明想當皇帝不是過 張林烽
用證據說話用“雙腿”走路
——記歷史系教授朱子彥 宋贏 李禎金
曹操形象的“三次貶值” 孫行之
靠族譜覓曹操后裔,不靠譜
——三國史專家朱子彥致電本報記者 陳熙涵
瑰偉動人的時代 王卓芬
史學家是資深“三國迷”,哲學家掌管清華國學院 方福明
漢朝四百年大樹,曹操把它蛀空了
——上海大學教授朱子彥在杭談三國與謀略 陳驥
朱子彥暢談三國政治 [施宣圓]
上大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商榷“確定曹操家族DNA”
——僅憑曹鼎牙齒難揭曹操身世 王蔚
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凡才能的五個后妃 張茹 沈苗
李商隱:牛李黨爭的犧牲品 朱子彥
年輕人讀歷史,心里要有一桿秤
——專訪《中國朋黨史》作者朱子彥 張丫 袁夢佳
古代中國的朋黨現象為何屢禁不止? 羅昕
東華大學名師講堂
——“朱元璋與明初政治”講座通訊稿 周琪森
三國史研究有哪些不足和可開拓之處? 朱子彥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司馬懿為何過去一直是
反面角色? 萬建輝
書評
姜義華、卜憲群評《中國朋黨史》
朋黨之爭 曹正文
一部探尋中國古典政治奧秘的力作
——評《朋黨政治研究》 楊志剛
資料翔實脈絡清晰
——讀《中國皇帝制度》 薛明揚
皇帝制度與中國社會
——《中國皇帝制度》讀后 楊志剛
一部研究我國古代制度史的力作
——《后宮制度研究》述評 孟祥才
宮花寂寞紅
——評朱子彥著《后宮制度研究》 徐連達
后宮制度與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
——評介《后宮制度研究》 楊志剛
填補皇帝制度研究空白的力作
——評朱子彥《皇權的異化——垂簾聽政》 羅珍
三國歷史的新詮釋及其方法論上的啟示
——讀朱子彥教授《三國史新論》有感 張耕華
還歷史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評朱子彥新著《走下圣壇的諸葛亮——三國史新論》 李旭
皇權背后的女性
——評朱子彥《帝國九重天》 羅珍
讀《走下圣壇的諸葛亮——三國史新論》 沈剛
“三國熱”風云再起 王光乾
寓雅于俗翻舊拓新
——讀《朱子彥論三國謀略》 黃亦君
中國古代皇權政治研究的新成果
——簡評朱子彥《多維視角下的皇權政治》 晉文
未能走出中世紀的明王朝
——讀《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 吳仁安
多維視角下的明史
——評朱子彥《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無斐
多種視角看明史
——《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評介 余同元
讀朱子彥教授的《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 楊權
《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讀后 王剛
朋黨興,人心國是如亂絲
——讀《中國朋黨史》 朱延嵩
朋黨之爭:中國古代體制之殤,政治之痛
——讀朱子彥《中國朋黨史》 張海英
中國古代朋黨研究的佳作
——讀朱子彥《中國朋黨史》 晉文 胡振濤
“寧負朝廷,不負朋黨”:中國歷史上的朋黨 程念祺
演講精選
中國歷史上的禪代與革命
——以漢魏禪代為中心
道教與中國民俗文化
《三國演義》的魅力與中國傳統文化
附錄家世
《浮生記》簡介
曾祖蓮茬公朱潼行狀
伯祖小茬公朱士林行狀
祖父幼茬公朱士元行狀
六十憶先慈
史海一粟:朱子彥著述 書評 訪談集 節選
《史海一粟》: 澎湃新聞:您如何評價司馬氏的禪代問題?這種較為和平的權力更迭方式是否有可取之處? 朱子彥:司馬代魏實際上是司馬家族的三代接力棒所致。司馬懿死后,司馬師執政,其廢曹芳、平定毋丘儉之亂,進一步鞏固了權力。而司馬昭則起了更為關鍵的作用。雖然司馬昭口碑不佳,以“司馬昭之心”留下千古罵名。但此人實際上有大功于天下:他修訂的《晉律》,比《漢律》的刑法更寬簡;他還廢民屯,釋放國家佃農;平淮南之亂,不殺吳軍俘虜,大興仁政。從歷史發展的潮流來看,司馬昭滅蜀是繼承了曹操的事業,他結束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為統一事業奠定了基礎。三國后期如果不出現司馬昭這樣卓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要迅速實現全國的統一,是不可能的。對司馬氏統一全國的功績,習鑿齒做出了高度評價,他說:“除三國之大害,靜漢末之交爭,廓九域之蒙晦,定千載之盛功者,皆司馬氏也。”綜觀三國歷史,習氏的這一見解確是中的之論。雖然西晉后期出現了惠帝、賈后這樣的昏君悍婦,導致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但這筆賬不能算到司馬懿頭上。難道明末崇禎皇帝亡國之罪要開國之君朱元璋來承擔嗎? 討論中國古代的“禪代”問題,需考慮階段性劃分。“曹魏代漢”雖是始作俑者,但真正將“禪代”作為王朝更迭的形式繼承并固定下來的是“司馬代魏”,之后中國進入了南北朝時期,王朝更迭都概莫能外地采用“禪代”,包括南朝宋齊梁陳;北朝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再到隋唐,“甚至唐高祖本以征誅起,而亦假代王之禪,朱溫更以盜賊起,而亦假哀帝之禪。”(趙翼語)世人完全接受了這種權力交接的范式,成為約定俗成的易代方式。宋元以降,即使是用武力建立的新朝,也盡量避免自己的征誅直接針對前朝。如朱元璋說:“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康熙帝聲稱:“流寇李自成顛覆明室,世祖驅除逆賊,定鼎燕都。” 從“曹魏代漢”到“司馬代魏”,新朝天子對于前朝皇帝都以虞賓相待,按上古故事,禪讓雙方是堯、舜之君,所以新君對禪位者以國賓的禮遇來對待:禪君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備五時副車,郊天祀祖可行天子之禮,在封國里仍可使用自己的年號等。禪君雖有人監制,但*終都能壽終正寢。但到了劉宋代晉時,發生巨大變化,劉裕即位不久,就將禪位于他的晉恭帝司馬德文殺死。劉裕之后,凡受禪者,必定將禪位者全族誅滅。 為何劉裕要開弒禪君之先河?并無史料可以佐證。我考慮是否能從時代背景及劉裕出身來剖析。東晉南北朝門閥士族勢力強大,壟斷政權,寒門庶族即使憑借軍功進入統治集團高層,甚至成為九五之尊,仍不得不與士族共天下。劉裕起于寒微,行伍出身,曾因為文化水平低下,遭到以王、謝為代表的士族們的蔑視。雖然他北伐立威,在民間的聲望頗高,但是在士族眼里,他還沒有建立足夠的“德望”去獲得禪讓的資格。曹氏和司馬氏都是經營兩三代才有足夠的政治底蘊,然而,自公元404年劉裕滅桓玄進入核心政治舞臺,到420年稱帝,中間只有短短的16年,遠遠談不上“經營”二字,且劉裕的兒子們亦未必能做到如曹丕、司馬師、司馬昭那樣掌控全局,所以迫使他不得不在有生之年禪代。劉裕稱帝,亦是歷史的機遇所致,由于他政治基礎薄弱,得不到高門土族的有力支持,為防止晉帝復辟,故將其殺死,以絕眾望。 劉裕弒禪君,雖然殘暴血腥,但卻局限于宮闈,對社會的影響不大。我覺得禪代里面*成功的就是趙匡胤建宋。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取代了后周政權。陳橋兵變,并無多大的動靜,軍隊未殺一人,市肆照常營業,開封城一如往日。在社會安定,不擾民生的狀態下周恭帝遜位,趙匡胤登極,完成了周宋禪代。 ……
史海一粟:朱子彥著述 書評 訪談集 作者簡介
朱子彥,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83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已出版相關著作《朋黨政治研究》、《中國皇帝制度》、《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帝國九重天:中國后宮制度變遷》、《皇權的異化:垂簾聽政制度》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