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8222
- 條形碼:9787509658222 ; 978-7-5096-582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內容簡介
糧食是人類生存基本的條件。農耕社會的出現,拓展了人類的食物來源;科學技術的進步,豐富了人類的食物種類,改善了人類的食物結構,甚至開辟了食物生產的新空間。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急劇增長這種趨勢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多次遭受饑餓的折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和人民也曾為擺脫饑餓進行過長期的奮斗。改革開放40年來,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中國不僅以極其有限的耕地和水資源成功地解決了近14億人的吃飯問題,而且食物種類還日益豐富,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狀況,同時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自2004年以來,在一系列“支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刺激下,中國糧食產量連續邁上新臺階,如今糧食產量已連續五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人均糧食產量達到了450公斤。成績雖然來之不易,但是危機卻從未遠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糧食安全問題一時一刻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在糧食生產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更不能放松警惕,“馬爾薩斯的幽靈”隨時可能回歸。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的趨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糧食供需“緊平衡”將成為常態。從總量上來看,我國的糧食還能滿足居民的消費需要,但品種結構的矛盾已然凸顯。四大主糧已全面轉為凈進口,專用性品種短缺,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水土資源約束日漸增強,極端氣候和市場波動與日俱增,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糧食生產的基礎條件仍然十分脆弱。
中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目錄
**章 中國糧食供需結構新變化及中長期預測
**節 糧食安全概念的理論內涵
第二節 中國糧食消費需求結構變化
第三節 中國糧食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節 中國糧食供需結構變化趨勢的情景仿真
第五節 中國糧食供需結構平衡的政策建議
第二章 中國糧食生產的區域結構變化與比較優勢
**節 中國糧食生產的區域變化特征
第二節 中國糧食生產區域變化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中國糧食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
第四節 中國糧食生產區域化的政策建議
第三章 中國主要糧食品種的供需結構變化及相關問題
**節 稻谷供需結構變化與生產效率
第二節 小麥供需結構變化與價格影響因素
第三節 玉米供需結構變化與地區差異
下篇
第四章 四川省糧食供需結構變化分析與政策研究
**節 四川省糧食生產結構變化及特征
第二節 四川省糧食消費結構變化及特征
第三節 四川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的扶持政策及績效
第四節 四川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的政策改進
第五章 四川省糧食生產條件與全國及13個糧食主產區的比較研究
**節 四川省糧食生產硬條件與全國及13個糧食主產區的對比分析
第二節 四川省糧食生產軟條件與全國及13個糧食主產區的對比分析
第三節 四川省糧食產出狀況與全國及13個糧食主產區的對比分析
第四節 改善四川省糧食生產條件的政策建議
第六章 四川省糧食生產的新動力研究
**節 四川省糧食生產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
第二節 新常態下四川省糧食生產的新動力
第三節 四川省糧食生產新動力釋放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中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作者簡介
汪希成,1968年11月生,新疆奎屯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四川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在《農業經濟問題》、《社會科學研究》、《則經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主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副主編、參編著作、教材10余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5項。 謝冬梅,1990年10月生,四川簡陽人。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生,在《財經科學》、《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篇,參加多項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