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2017-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6190
- 條形碼:9787010196190 ; 978-7-01-0196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取得突出成就和重大發展,一大批有廣泛和深遠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涌現出來,在諸如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理論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重要人物及著作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中重大事件的性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經驗和規律等的認識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并在較大范圍內和程度上取得共識。我們的許多研究成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發揮了積極影響,為廣大干部群眾的社會生活和實踐提供了哲學智慧,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學術資源。我們的一些成果還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在一些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問題上獲得話語權。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是在1979年初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學術組織,近40年來它團結起愈來愈多的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學者,精心謀劃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主題、交流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成果和經驗,在組織和交流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發展,促進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青年學者的成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較好地發揮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組織者、推動者的功能。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通過組織建設(包括學會本身的建設和研究分會的建設)廣泛團結全國在高校、黨校、科研院所、理論宣傳等部門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工作的學者;通過舉辦學術年會、專題會議等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水平;通過編發工作簡報、開發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為學者們提供信息交流平臺;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合作擴大學會影響和改善學會工作條件。總之,學會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良好的開展。 在推進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方面,學會當然有許多工作可做、要做,通過多種形式發揮作用。這些形式有的已經貫徹到學會工作中去了,取得了實效、積累了經驗;有的在工作中已經被發現但因條件限制而暫時不能實施;有的實行起來雖有困難但經過努力是可以辦到的。比如,學會辦刊一直是歷屆學會領導努力爭取和廣大會員關心的事。這件事目前就屬于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我們缺乏辦刊經費,特別是缺乏后續資金。但是,學會始終沒有放棄辦刊的意圖,一直在思考一種替代形式,來反映和推進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現在編輯完成的這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成果。
2017-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 目錄
2017年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報告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綜合研究
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路徑的思考
文本細節甄別、辨析與對馬克思思想復雜性的理解
馬克思的思想史效應及其意義
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維度與“理論”維度
論馬克思歷史哲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的早期建構及其反思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哲學思想研究
超越人在宗教中的“自我異化”
政治現代性視域中馬克思與黑格爾關系再思考
論馬克思對黑格爾勞動概念之重構
《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思想的邏輯結構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觀
“物”的勝利
——以《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貨幣章”為中心
“歷史科學”的兩種模式
——《資本論》方法論問題的再思考
《資本論》中經濟學與哲學關系問題的思想史考察
馬克思的兩種商品概念及其哲學啟示
《資本論》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哲學批判
馬克思晚年“人類學筆記”的理論主題
重新發現唯物史觀中的法與正義
重思馬克思恩格斯的“形而上學”觀
……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哲學問題研究
四、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后記
2017-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 節選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2017)》: 我們先來看**個方面的關系。在近代哲學史上,理論哲學的主要形式,就是以經驗主義為主導的認識論哲學。而自康德以來,理論哲學上的每一次重大推進,都展現為對經驗主義的顛覆與超越,這與哲學家們在實踐哲學層面的思考和探索是密不可分的。就康德來說,他雖然無意于放低經驗主義的身份,也沒有在高于經驗主義的界面上發展一種理論哲學,但他指認經驗知識的有限性并為其劃定邊界,實際構成了對經驗主義及其代表的理論哲學的一次根本撞擊。這看起來與他在實踐領域中的思考和研究沒有關系,但實質上他之所以指認經驗知識的有限性并為其劃定邊界,卻正是因為他把追求*高生活真理和追求無限的事務看作是實踐理性而非理論理性的份內工作。就黑格爾而言,他在理論哲學上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辯證法來超越經驗主義。但他講的辯證法不僅是一種理解事物和事情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實踐態度和生活過程。比如,他在《小邏輯》中講到辯證邏輯的**個方面——理智(知性)時,就曾這樣說道:“在理論方面,理智固屬重要,在實踐方面,理智也不可少。品格是行為的要素,一個有品格的人即是一個有理智的人。”這個情況表明,實踐不是外在于理論的東西,相反它構成了理論認識的一個*重要的源頭和載體。正是因為如此,黑格爾才在《法哲學原理》中這樣指出:“理論的東西本質上包含于實踐的東西之中。這與另一種看法,認為兩者是分離的,完全相反。”②由此可知,黑格爾在理論哲學上所取得的原創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與他在實踐哲學上的思考存在直接的關聯。 上述情況,對于我們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維度和理論維度的關系富有啟發。歷史唯物主義是康德以來理論哲學在倒轉和超越經驗主義上的一個*偉大的成果。無論是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揭示,還是對“歷史自身”這個歷史中本真的東西的客觀把握,歷史唯物主義在理論認知上,都達到了一個經驗主義所無法企及的高度。歷史唯物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分野在于:后者在知性界限內所形成的關于當前事物的普遍認識和知識,歸根結底只是一種抽離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關系的“感性直觀”。而歷史唯物主義由于在根基上已經關聯到存在論或本體論并因此而涉入實踐哲學問題域,所以這個哲學理論不是在“感性直觀”而是在“感性實踐活動”的基點上,來審視和認識歷史事物的。歷史唯物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揭示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等歷史的結構性要素及其關系,并真正發現和把握“歷史自身”這個歷史中本真的東西的科學理論,與這一實踐哲學的進路恰恰是不無相關的。這一實踐哲學的進路將過去純粹的認識論,轉換為了以存在論或本體論為前提的社會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不僅沒有因此而在理論哲學的探索上退行到近代的水平,相反標志著近代以來理論哲學的*高思維水準。由此來看,疏離了與實踐哲學相對應的實踐維度,我們將難以接入到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界面。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方面的關系。人們在試圖從馬克思哲學中開引出政治哲學、道德哲學等實踐哲學的分支時,總是竭盡全力地將其事實性判斷懸置起來。但實際上,馬克思與所有其他政治哲學家和道德哲學家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不是在一個純價值層面上來討論相關的實踐哲學問題的,而是在融合事實與價值的基礎上來做這項工作的。這個情況告訴我們,歷史唯物主義在理論維度上的事實判斷,并不是其在實踐維度上的價值判斷的一個天然的對立面,相反前者構成了后者得以落地生根的一個根本基礎。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