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3561
- 條形碼:9787208153561 ; 978-7-208-1535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借助翻譯學、社會語言學以及社會學的理論資源, 以法庭口譯員“是否現身”、“如何現身”和“為何現身”為主線, 深入剖析法庭口譯員的角色問題, 并探討口譯員面臨角色沖突的原因和解決途徑。除了理論分析外, 還加入了口譯員、法官和律師的問卷調查, 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三角測量”研究策略, 彌補單一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目錄
Foreword
**章 緒論
**節 研究問題的緣起和研究假設的提出
一、研究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假設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價值
一、理論意義
(一)豐富口譯員角色研究理論
(二)深化口譯的跨學科研究
(三)拓展口譯研究方法
二、實踐價值
(一)推動法庭口譯行為準則的修訂
(二)促進法庭口譯員教育的完善
(三)推動法律專業人士觀念的轉變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框架
第二章 法庭口譯概論
**節 口譯的定義和分類
一、口譯的定義
二、口譯的起源
三、口譯的類型
第二節 法庭口譯的定義和分類
一、法庭口譯的定義
二、法庭口譯的分類
三、法庭口譯的歷史沿革
第三節 法庭口譯的制度規定
一、國外的法庭口譯法規制度
(一)美洲的法庭口譯制度
(二)歐洲的法庭口譯制度
(三)澳洲的法庭口譯制度
(四)亞洲的法庭口譯制度
(五)其他國家或地區對口譯員角色的規定
二、我國對法庭口譯員角色的規定
(一)我國古代對法庭口譯員翻譯行為的規定
(二)我國現代對法庭口譯員翻譯行為的規定
第四節 法庭口譯員的行為準則
一、各國法庭口譯員行為準則比較
……
第三章 口譯員角色研究綜述
第四章 翻譯學視角下的譯者身份研究
第五章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第六章 社會學視角下的法庭口譯員角色探究
第七章 口譯員角色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節選
《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1.會議口譯員角色研究 除了問答環節,會議口譯大部分是演講者與聽眾的單向溝通。尤其在會議口譯常用的同聲傳譯工作模式下,口譯員在同傳箱內翻譯,不與聽眾面對面,也無法與演講者對話,口譯員無法掌控溝通的節奏與進度。從工作時間和空間上來說,會議口譯員的角色更容易被忽視,似乎隱身性更符合其工作特點。因此,針對會議口譯員角色的研究數量相對較少。安吉萊莉(2001,2004)、波赫哈克(2009)、詹成(2011)、李丹(2013)、孫婷婷(2013)等對會議口譯員的角色進行了研究。 安吉萊莉(2001,2004)對會議口譯員角色性質進行了初步探索,但調查范圍有限,也未明確說明調查對象選擇標準,影響了結論代表性; 波赫哈克和茨維申伯格(2009)通過網絡對2000多名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成員進行了調查,*終704名成員完成了問卷。研究內容是口譯員對口譯員角色的期望和自我認知及這些期望和認知對口譯質量的影響。研究這在網絡問卷中設計了一段同傳錄音,請受訪者對同傳質量進行評估,結果發現口譯員的語調對口譯質量有重要影響,女性口譯員更偏好活潑的語調,對同傳質量的評估也更加寬容。角色的調查從“對原講話的干預”、“對原語/講話人的忠實”、“對工作環境的反應”和“口譯員的獨立性”四個維度展開。研究結果表明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成員有明確的職業精神,這是有效的職業社會化過程的體現,也是由一個高度活躍的專業組織驅動的同行之間的互動的結果。其中,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口譯員看法存在一定差異:當出現文化沖突時,年齡較大,工作經驗較豐富的口譯員表示更愿意介入原講話,用自己的語言和風格確保翻譯是清晰可理解的;女性口譯員更注重在語氣和語域上保持與原講話一直,以確保翻譯和原講話產生同樣的效果。至今為止,這次調查的規模在同類研究中屬于*大的,其研究結果較忠實地反映了會議口譯員對自身角色的認知。然而,可能是由于將調查對象限于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成員的緣故,絕大部分接受調查的口譯員以從事同傳為主,79%的調查者表示很少或從未從事過交傳。同傳的工作模式決定了口譯員在同傳箱里工作,而非在交傳中與講話人和聽眾面對面交流,因此同傳口譯員的自我呈現度相對較低。如能調查對象能夠包含多個職業組織的口譯員或不同層次的口譯員,研究結果或許可以更全面地代表會議口譯員對角色的看法! 2.社區口譯員角色研究 不同于受到較多外部規約與限制的會議口譯員,社區口譯員對交際活動的內容、形式等可以施加更多的影響。因此,針對社區口譯員角色的研究更加豐富。不少國內外研究者就社區口譯中口譯員的“主動性”與“可見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國外學者如莫里斯、米克爾森、黑爾、安吉萊莉、塞西莉亞等,以及國內學者如趙軍峰、蘇偉等,都對社區口譯中譯員的角色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從本次研究建立的國內外口譯員角色研究文獻數據庫來看,社區口譯員的角色研究相關研究文獻達160余篇!
法庭口譯員角色研究 作者簡介
曹嬿,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學(口譯方向)博士研究生、國際會議口譯員、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翻譯專業教研室主任。有多年口譯教學經驗和同傳及交傳口譯經歷,口譯教學研究經驗豐富,撰寫并發表多篇口譯研究論文,獲得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校園網環境下高校英語專業口譯課程自主學習模式研究”,承擔“英漢交替傳譯”、“目標引導下的同伴合作學習在口譯課程中的應用研究”、“以培養應用型法律翻譯人才為目標的翻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等多個口譯教學研究項目,主編《新編英漢雙向口譯教程》一書獲得2015年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本科教材獎。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