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哈佛必知的文學與哲學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2792
- 條形碼:9787515822792 ; 978-7-5158-2279-2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哈佛必知的文學與哲學隨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適合高中及以上學生、廣大文學愛好者閱讀 這里向各位書友推介的是被中國現代新文化運動先驅者的胡適先生稱為“奇書”的《哈佛經典》。這是一套集文史哲和宗教、文化于一體的大型叢書,共50冊。這次出版,我們選擇了其中的《名家(前言)序言》《名家講座》《英美名家隨筆》《文學與哲學名家隨筆》《美國歷史文獻》,這些經典散文堪稱是經人類歷史大浪淘沙而留存下來的文化真金,每一篇都閃爍著人類理性和智慧的光輝。有人說,先有哈佛后有美國。因為在建校370多年的歷史中,哈佛培養出7位美國總統,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政界、商界、科技、文藝領域的精英不計其數。但有一點,他們都是銘記著“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的校訓成長、成功的。正像《哈佛經典》的主編,該校第二任校長查爾斯·艾略特所言:“我選編《哈佛經典》,旨在為認真、執著的讀者提供文學養分,他們將可以從中大致了解從古代直至十九世紀以來觀察、記錄、發明以及想象的進程,作為一個二十世紀的文化人,他不僅理所當然地要有開明的理念或思維方法,而且還必須擁有一座人類從荒蠻發展為文明進程中所積累起來的、有文字記載的關于發現、經歷,以及思索的寶藏。”這些文字是真正的人類思想的富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從文獻價值上看,它從古老的宗教典籍到西方和東方歷史文獻都有著獨到的選擇,既關注到不同文明的起源,又綿延達三個世紀之久,尤其是對美國現代文明的展示,有著深刻的寓意。 從思想傳播上看,《哈佛經典》所關注到的,其地域的廣度、歷史的縱深、文化的代表性都體現了人類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思想高峰,并用那些偉大的作品揭示出當時人類進步和文明的實際高度。 從藝術修養的價值來看,《哈佛經典》涵蓋了歷史、哲學、宗教論著和詩歌、傳記、戲劇散文等文學樣式,甚至隨筆和講演錄也是超一流的,它們都是那個時代精品中的精品。 《哈佛經典》第19卷《浮士德》中有這樣一句名言,“理論是蒼白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讓我們摒棄說教,快一點地走進《哈佛經典》,盡情地享受大師給我們帶來的智慧的快樂,真理的快樂。
哈佛必知的文學與哲學隨筆 內容簡介
書稿內容為選自哈佛經典中的蒙田、康德和席勒等大師的隨筆、書信和論證美文。文中這幾位歐洲古典大師從生與死的認識、友誼的意義、讀書和美,以及知識的追求等方面進行哲學思考和優美地闡述,讀來讓人深受啟發。
哈佛必知的文學與哲學隨筆 目錄
主編的話001
道德形而上學原理002
**章從一般的道德理性知識
過渡到哲學的
道德理性知識006
第二章從大眾道德學過渡到道德形而上學015
第三章從道德形而上學過渡到純粹實踐理性批判044
弗里德里希.席勒
主編的話058
美育書簡059
蒙田
主編的話125
致讀者127
生時莫言幸福128
哲學就是學習如何死去130
論對兒童的教育
——獻給戴安娜女士和居爾松伯爵夫人133
論友誼167
論書籍169
沙爾.奧古斯丁.圣伯夫
主編的話179
論蒙田180
何謂大師192
歐內斯特.勒南
主編的話203
凱爾特人的詩歌204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
主編的話241
論人類的教育242
朱塞佩.馬志尼
主編的話262
拜倫與歌德263
哈佛必知的文學與哲學隨筆 節選
道德形而上學之所以必不可少,不僅是因為臆測的理性,以便研究在我們的理性中所發現的先驗實踐原則的根源,而且如果找不到主導的線索,找不到正確評價的*高標準,那么,道德自身也易于產生各種各樣的敗壞現象。因為一種行為應該在道德上是善意的,只是合乎道德規律遠遠不夠,而同時一定是為了道德而做出的;如若不然,那種符合就非常偶然并且不可靠。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出于道德的緣故,也會產生合乎道德規律的行為,而在更多情況下卻是和道德相背離。現在,只有在純粹哲學的領域,才可以找到在實踐上不可或缺的、純粹的道德規律。因此,形而上學一定是個出發點,沒有形而上學就不會有任何道德哲學可言。那種純粹原則和經驗原則混雜在一起的學說是不配稱為哲學的,因為哲學和普通理性知識的區別,正在于哲學在個別的學科中論述了普通理性知識只含混理解的東西。它更不應該稱為道德哲學,這種混雜不但破壞了道德的純粹性,而且阻礙了自身要實現的目標。 請不要因為在此所提出的問題,著名的沃爾夫(Wolff)已經在他那篇普遍實踐哲學的道德哲學導論中提到了,就認為我們不必闖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正是由于這曾經是普遍實踐哲學,所以它探討的不是一種特殊的意志,不是一種不需一切經驗的動機、一種完全由先驗原則來決定被稱為純粹意志的意志。它所考慮的只是普遍意義上的意愿,以及在這種普遍意義下屬于此種意愿的全部行為和條件。由此看來,它和道德形而上學的區別,與一般邏輯學和先驗哲學的區別一樣。此外,前者所考察的是一般思想的活動與規則,后者闡明的則是純粹思想的活動和規則。因此,道德形而上學必須檢驗可能的純粹意志的觀念和原則,而非人類決意的活動和規則,諸如此類的東西大都來自心理學。固然,普遍實踐哲學也突破自己的權限來探討道德規律和責任,但這并非異議。因為這一學科的作者們仍然忠實于他們的觀念。他們只把先天地由理性所提供、自身完全是道德的動機和只通過比較和經驗而將理解提高到一般概念的經驗動機同等對待,而無視動機來源上的差異,也沒有將它們作為同類來面對,只關注它們在數量上的大小。他們用這樣的辦法勾畫出他們關于約束性(義務)的概念。義務雖然是道德之外的東西,可是在一門哲學中卻是能得以尋求的東西,這門哲學根本不用在所有可能存在的可行概念上做任何判斷,不管這些概念是先天的還是后天的! ∥掖蛩阍趯韺懸徊康赖滦味蠈W的著作,因而預先寫下這些原理。比起純粹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學或許并不存在其他的基礎,就好像已經出版了的純粹思辨理性批判,也就是形而上學的基礎一樣。然而,對純粹實踐理性批判的需要并不像純粹思辨理性批判那樣絕對必要。因為,在道德關注中,人類理性即便是在*一般的理解中也容易達到正確完美的高度。相反,在理論方面,理性的純粹應用卻完全是辯證的! ∑浯危绻麑兇鈱嵺`理性的批判徹底,我就有必要同時說明在原則上和臆測理性的一致,因為,歸根結底只有一個理性,只不過在應用中必須有所區別。但是,要是不對完全不同且正困惑讀者的類別做各種考慮,在這里我就無法把這件事做得如此完美。由于這種原因,我使用了“道德形而上學基本原理”這個名稱而不是“純粹實踐理性批判”。 再次,道德形而上學這個名稱雖然聽上去有些嚇人,但對于大眾化、對于一般人理解頗為恰當,我發現把這一原理作為導言單獨來寫是有用的,如此一來,在將來就不必把這里不可或缺的細節引進那些簡明的著作中了! ≡谶@個原理里,當前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并確立道德的*高原則,這是一種意圖明晰、與其他道德研究迥然不同、無可比擬的工作! ∥覍@個問題的結論迄今為止尚未得到令人十分滿意的檢驗,我若通過把原理應用于整個體系,也許會被更多人所了解;通過多方面的展示,也許會得到更多的確證。不過,我寧愿放棄這種便利,因為它與其說是普遍需要,還不如說是個人的喜好,因為一條原則的使用便利和它所顯示的全部,不但不會給它的合理性帶來任何的確證,反而會導致某種偏見,妨礙我們從本質上對原則進行嚴格的檢驗和評價,而不計后果! ∥以谶@本書里采用我認為*便利的方法,分析地從普通認識進展到對這種認識的*高原則的規定性;再對從檢驗這種原則及其根源到對我們發現得以應用的一般知識進行綜合。本書可分為以下幾章: 1.**章從一般的道德理性知識過渡到哲學的道德理性知識。 2.第二章從大眾道德學過渡到道德形而上學。 3.第三章從道德形而上學過渡到純粹實踐理性批判! **章從一般的道德理性知識 過渡到哲學的道德理性知識 一般來說,在整個世界,甚至在世界之外,除了善良意志,沒有什么能稱作無條件的善的東西。理解、機智、判斷力等,或者說那些精神上的才能、膽識、果斷、毅力等,或者說那些性格上的素質,毋庸置疑,從很多方面看是善的并且令人連連稱道。然而,它們也可能是極大的惡而且有害,如果 惡意利用了這些天賦,并因此構成我們所稱的性格的話。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生命中的天資。金錢、權力、聲名甚至健康以及全部美好生活、如意境遇,這些通常稱之為幸福的東西,如果沒有一個善良意志去匡正它們對心靈的影響,使行動原則和善意目的相合的話,它們就會激發人們的自負情緒和猜忌心理。眾所周知,一個有理性而非常公正的旁觀者,看到一個根本沒有純粹善良意志的人卻總是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并不會感到愉快。如此說來,善良意志甚至是構成幸福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承┨匦允巧屏家庵舅璧,并有助于它起作用,然而,并不因此而具有內在的、無條件的價值,而必須以善良意志為前提,這一善良意志往往限制人們對這些特性合理的贊揚,更不允許把它們看作是絕對的善。在情感上有所節制、不驕躁、殫精竭慮等,不僅從各方面看是善的,甚至似乎構成了人的內在價值的一部分;雖然它們被古人無保留地稱贊,但它們還遠不是無條件的善,因為若不以善良意志為原則,這些物質也可能變成極端的惡。一個惡人的冷靜會使他更加危險,并且在人們眼里會更為可憎。 善良意志,并不由于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所實現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達到預定的目標而善,而僅是因為意愿而善。也就是說,它本質上是善;并且,它本質上就是高貴無比的。任何為了滿足一種偏好而產生的東西,甚至所有偏好的總和,都望塵莫及。如果命運不幸,或者由于無情自然的苛待,這樣的意志就完全喪失了實現其意圖的力量。假如他竭盡自己*大的力量,仍然還是毫無所成,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的確不是個單純的愿望,而是喚起我們力量中一切手段的意志),它仍然如寶石一般,自身放射著耀目的光芒,自身就具有價值。實用性只能當作階梯,幫助我們在日常交往中更有效地行動,吸引那些尚沒有充分認識的人關注它,而不是把它推薦給真正的行家,并規定它的價值。 涉及純粹意志不計任何用處的絕對價值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一件奇怪的事情:雖然連有一般理性的人都一致同意這一觀點,但是有人依舊心存疑慮,這里面是否暗藏著異想天開的空想。同時,把理性當作我們意志的主宰,很可能是誤解了自然意圖,F在就讓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探討這一觀念! ≡谝粋有機物、一個與生活目的相適應的自然結構中,我們假定有這樣一個基本原則:這里面沒有一個器官不是*合適而且*符合其意圖的。假如在一個既有理性又有意志的存在者身上,自然的真正目的是保存它,使它生活合適,一句話就是幸福,那么,自然選擇創造物的理性作為實現其意圖的工具,它的這種安排就太拙劣了。因為創造物為達此目的的所有行為,它所作為的全部規則,倘若是由本能來支配,對它來說,都要比由理性來規定更加妥當,更有把握來達到目的。如果上天決定把理性賜予*受眷顧的創造物,那么,理性唯一能做的就是對自然給予的幸福處境從旁欣賞,去贊美它,去盡情享有它,并對造福的原因心存感激,而不能使欲望屈從于那種軟弱的、虛幻的指導,不能干預自然。歸根結底,自然不會讓理性進入實踐的領地,并且讓它不作非分之想,憑它那淺薄的見識,自己就能設想出一個達到幸福的計劃和完成計劃的途徑。自然不但選擇目的,也選擇適宜的手段。它周密地考慮,把兩者完全托付于本能! 嶋H上,一個理性之人越是蓄意謀劃,想要得到生活上的舒適和幸福,這個人就越是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因為經過計算他們所得到的一切好處之后,我不想從普通奢侈品的所有技術發明說起,而只從不同的科學(科學在他們看來畢竟只是理解的奢侈品)說起,事實上所得到的終是無法脫離的煩惱,而非幸福,于是他們對此就以嫉妒多于輕視而告終。這是那些寧愿順從自然本能指使,不愿理性對自己的作為施加更多影響的人的普遍心理。同時,我們必須承認,不愿過高評價理性給生活幸福與滿足帶來的益處,甚至把它降低為零的人的意見,絕不是對世界主宰的恩賜的抱怨或忘恩負義,在這種意見背后,事實上暗含著這樣一種思想:人們是為了另外的更有價值的理想而生存,理性所固有的使命就是實現這一理想,而不是幸福。這個意圖作為*高的條件,必定遠在人們的私人意圖之上! ±硇圆坏蛔阋灾笇б庵緦ο蠛臀覀兊男枰,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增加了這種要求。那天生的自然本能,反倒具有更大的確定性。我們終究被賦予了理性作為實踐能力,亦即作為一種能夠影響意志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承認,自然一般在分配其能力時已將能力對應于實現目標的手段。對這樣的意志而言,理性是絕對必要的,這種意志不僅作為一種手段對其他事物是善,而且它本身也是善。這種意志雖然不是唯一而完全的善,卻一定是*高的善,它是其他所有東西的條件,甚至是期待幸福的條件。在這種意義下,我們的看法就與自然智慧相一致了,這就是,為無條件的目標培養所需要的理性,至少在這個世界上要以各種方式限制有條件的目標,即幸福的實現,甚至使它變得毫無價值。人們認為自然在這里不算沒有達到目的。因為以樹立善良意志為自己*高實踐使命的理性,在實現這一意圖時,所得到的也只能是它自己獨有的滿足,也就是在達到一個目標起點,該目標又由理性決定,盡管這可能包含對偏好的目標大失所望。 由此,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關于意志的概念,它 本身值得深受尊重,而且其為善對別的任何東西并無意圖。這一概念已為自然健全的知性所固有,所以不需要教導,只需要把它解釋清楚。這一概念,在對我們行為的全部評價中,居于首要地位并且是其他所有東西的條件。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在這里把責任的概念提出來考察。這一概念就是善良意志概念的體現,雖然其中包含一些主觀限制和障礙,但是這些限制和障礙遠不能把它掩蓋起來或者使它不可認識,而通過對比反而使它顯露出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這里,那些被認為是和責任相抵觸的行為我暫且不談,這些行為從某一角度來看可能有用,但由于它們與責任相對立,所以也就不存在這些行為是否出于責任的問題。我也不考慮那些真正合乎責任的行為,人們對這些行為并無直接的愛好,而是被另外的愛好所驅使來做這些事情。因為很容易分辨人們做這些合乎責任的事情是出于責任,還是出于其他某種利己的意圖。*困難的事情是分辨那些合乎責任,而人們又有直接愛好的行為。例如,賣主不應該向無經驗的買主索取過高的價錢,這是合乎責任的行為。在生意場上,明智的商家不索取過高的價錢,而是對每個人都保持相對一致的價格,所以一個小孩子也可以買到其他人一樣價格的東西。買賣確實是誠實的,這卻并不足以證明,商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出于責任和誠實原則。因為這對他有利,所以他才這樣做。此外,人們也不會有一種直接偏好,對買主同等對待,而不讓任何人在價錢上占便宜。所以,這種行為既不是出于責任,也不是出于直接偏好,而僅僅是出于自利的意圖! ≡诹硪环矫,維持生命是自己的責任,每個人對此也有一種直接的愛好。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對此所持有的焦慮是沒有內在價值的,他們的人生準則并沒有道德意義。維持自己的生命合乎責任,但他們這樣做并不是出于責任。相反,如果身處逆境和無望的憂傷奪走了生命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遭此不幸的人,以鋼鐵般的意志去和命運抗爭,而不失去信心或屈服,他們想要去死,雖然不愛生命卻仍然維持著生命,不是出于愛好或是恐懼,而是出于責任,那么,他們的人生準則就具有道德的意義了! ”M自己所能對他人友善是每個人的責任。許多人富于同情之心,他們毫無虛榮和利己的動機,對與周圍的人分享快樂感到愉悅,對別人因他們的工作而滿足感到欣慰。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行為不論怎樣合乎責任,不論多么值得稱贊,都沒有真正的道德價值。它和另一些愛好相似,特別是對榮譽的愛好,如果這種愛好幸而是有益于公眾而是合乎責任的事情,從而享有榮譽,那么這種愛好應受到稱贊和鼓勵,卻不值得崇敬。因為這種準則缺乏道德意義,不是出于愛好,而是出于責任。試想,慈善家心靈上被為自身而憂傷的烏云所籠罩,無暇去顧及他人的命運,他雖然有能力去解救處于困境中的人,但由于他已經自身難保,別人的急難不能觸動他,就在這種時候,假設他從那沉寂的無動于衷中擺脫出來,他的行為不受任何愛好的影響,完全出于責任,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行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進而,假定自然并未賦予某人以同情之心,這個人雖然正直,在性格上卻是冷漠的,對他人的困苦無動于衷,很可能由于他對自身的痛苦具備特殊的耐力和堅忍性,于是他認為或者要求別人也是如此。如果自然沒能把這樣一個絕不能說是壞人的人塑造成一個慈善家,那么,和一個好性情的人相比,他不是在自身之內更能找到使自身具有更高價值的源泉嗎?毫無疑問!那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價值正由此而來,換言之,他做好事不是出于愛好,而是出于責任! ∫粋人保證自己的幸福是責任,至少是間接責任,由于對自己處境的不滿、生活上的壓力和困頓,往往導致不負責任。即使拋開責任不談,所有人對自身幸福的愛好,都是*強烈、*深切的,因為正是在幸福的觀念中,所有愛好集合為一個整體。只不過,幸福的規范通常會干擾某些愛好,因此,人們不能從稱之為幸福的整體中,制訂出準確無誤的概念來。因而,某一個目標明確、獲得滿足的時間具體的愛好,反而比一個不明晰的觀念更有分量,這種情況并不奇怪。例如,一個風濕病患者,很可能采取盡情享受,不管將來痛苦的態度,因為經過自己的考慮,他在這里不愿為了一個他日可從康復中得到幸福的、虛無縹緲的期望而犧牲眼下的享受。但是,即使在這一事例中,如果不把對幸福的普遍愛好當成意志的決定因素,對他而言,至少在這一權衡中健康并非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增進幸福并非出于愛好而是出于責任的規律依然起作用,正因如此,他的行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價值! ≡凇妒ソ洝飞,不但愛鄰居,甚至愛敵人的戒條,無疑可以這樣理解:因為作為感情的愛是不能被強求的,但出于責任的善行,盡管不是愛好的對象,甚至自然地、不可抗拒地嫌棄卻可能被強求,這是實踐的而不是情感上的愛,這種愛存在于意志之中,不依感受為轉移,存在于行為的基本原則中,不存在于溫和同情的原則中,只有這種愛可以被強求! 〉赖碌**個命題是:只有出于責任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第二個命題是:一個出于責任的行為,其道德價值不取決于它所要實現的意圖,而取決于它所被規定的準則。因而,它不依賴于行為目標的實現,而依賴于行為所遵循的意愿的原則,與欲望目標無關。這樣能清晰地看出,我們行動可能考慮的意圖,以及作為意志動機和目的的行動后果,都不能給予行動以無條件的或道德的價值。如果道德價值不在于意志所預期的效果,那么,它在什么地方呢?它只能在意志的原則之中,而與引起行動的目的無關。意志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一樣,站在它作為形式的先天原則與作為物質的后天動機之間。既然意志必須被某種東西所規定,那么它歸根結底要被意志的形式原則所規定,因為一切物質的原則,在這里都已退出意志! 〉谌齻命題,作為以上兩個命題的結論,我將這樣表述:責任就是出于尊重規律的行為必要。作為我以前行為后果的對象,我可以愛好它,然而從來不會尊重它,因為它只不過是意志的一個效果,而不是意志的能量。同樣,我也不會尊重任何偏好,不論它是我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我對自己的愛好只能是贊同,而對別人的愛好有時會喜歡,因為把這種愛好看作是有利于我自己的利益的。只有那種作為原則而永遠不會作為效果、和我的意志相聯系的東西,只有那種不是助長愛好而是壓制它的,才是可強求的對象。一個出于責任的行為,意志應該完全去除所受的一切影響,擺脫意志的對象。所以在客觀方面,除了規律,沒有任何能規定意志的東西;在主觀方面,除了對實踐規律的純粹尊重,也沒有能規定意志的東西。準則也不能規定意志,我應該服從這種規律,即使壓制自己的全部愛好。 行為的道德價值并不在于它所期望的效果,也不在于需要從這種預期效果中找出其動機的任何行為原則。因為這些效果,對個人條件的適合度,以至他人幸福的增加,都可通過其他因素產生,而并不需有理性的東西的意志,而*高的無條件的善卻只能在這樣的意志中找到。所以,我們稱為道德的那種卓越的善決定著意志,這種善除了具有規律本身的概念之外,可能就不包含其他任何東西了。當然,這種概念只可能存在于理性的人身上,而不可能存在于預期的結果中。這種善自身已現存于按照規律而行動的人的身上,而不是只有從結果中才能找到它或許有人會反駁我,說我只是在一種感覺模糊不清的“尊重”一詞的背后尋找庇護,而不是通過理性概念來說清楚問題。雖然尊重是一種情感,只不過不是一種因外來作用而感受到的情感,而是一種通過理性概念自己產生出來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與前一種愛好和恐懼相區別的情感。凡我直接認為對我是規律的東西,我都懷有尊重之意。這種尊重只是一種使我的意志服從于規律的意識,而沒有干涉對我的感官的其他影響。規律對意志的直接規定以及對這種規定的意識就是尊重。所以,尊重是規律作用于主體的結果,而不能看作是規律的原因。確切一點說,尊重是阻礙自愛的價值觀念。所以,既不能被看作是愛好的對象,也不能被看作是恐懼的對象,而是兩者同時兼而有之。所以,尊重的對象只能是規律,是一種加之于自身的東西,并且把它看作本質上必要的規律。作為規律,我們毫無個人打算地服從它;作為自身加之于自身的東西,它又仍然是我們意志的后果。在前一種情況下,它類似于恐懼;在后一種情況下,它又類似愛好。一個人尊重理性,就是對規律的尊重,這個人給我們做出了尊重正直規律的榜樣。我們把才能的增進當作責任,所以,一個才能出眾的人被當作規律的典范,通過鍛煉以達到和他相似,這就構成了我們的尊重。所以我們稱之為道德利益,完全出于對規律的尊重。! 【烤箷悄姆N規律,它的概念能規定意志,而無須預先考慮其后果,使意志絕對無條件地稱為善呢?既然我已經認為,意志完全不具備由于遵循某一特殊規律而來的動力,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行為對規律自身的普遍符合性,只有這種符合性才應該充當意志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從來不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去行動,除非我的準則成為一個普遍有效的規律。如果想使責任不變成一個空洞的幻想和虛構的概念,那么,單純對規律自身的符合就一般地充當意志的原則,不須任何一個適用于某些特殊行為的規律為前提,而且必須充當這樣的原則。人的一般理性在其實踐評價中,與此完全一致,而且通常把這一原則牢記在心中! ±,有這樣一個問題:當我身處困境之中,我可以許下諾言卻有意地不兌現諾言嗎?在該問題可能包含的兩層意思之間,我很容易辨別出假許諾是謹慎的還是正確的。毋庸置疑,前一種情況是人們所經常遇到的。不過我認為,只以這種權宜之計來擺脫當前的困境遠遠不夠,還必須進一步考慮到,與所擺脫的當前困境相比,這種諾言在以后是否會給我帶來更大的困境。而且,不管多么睿智,我都很難預見到,失去信用給我帶來的不利是否會比我現在所設法逃避的厄運更大些,是否按照普遍準則做事更為明智些,并且要養成不去許諾任何無意實現的承諾的習慣。但我很快就看清楚,這樣一個準則仍然是基于對后果的考慮,F在可以看出,出于責任而誠實和出于對不良后果的考慮完全是兩回事。在前一種情況下,行為的概念自身中已經含有我所要的規律,在后一種情況下,我還要另外去尋找有什么伴隨而來的結果。因為,偏離了責任的原則就是惡,而違背一些謹慎準則還會對我有很多好處,雖然遵守這一準則肯定更便于安排。為了給自己尋找一個*簡單、*可靠的辦法來回答不兌現諾言是否合乎責任的問題,我只需問自己,我是否愿意把這個通過假諾言而使自己擺脫困境的準則變成一條普遍的規律,不僅對人而且對己都是有利的。我是否愿意這樣說,在處境困難而找不到其他解脫辦法時,每個人都可以許下虛假的諾言?這樣,我很快就會認識到,雖然我愿意說謊,但我卻不愿意讓說謊變成一條普遍的規律。因為按照這樣的規律,也就不會有任何諾言可言了。既然人們不相信保證,那么我對自己將來的行為,不論作什么保證都沒有作用。即使他們輕信了這種保證,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于我。這樣看來,一旦我的準則變為普遍規律,那么它也就毀滅了自身!
哈佛必知的文學與哲學隨筆 作者簡介
查爾斯.艾略特,美國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學第二任校長,主張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并重,著有《教育改革》、《自傳》,主編《哈佛百年經典》系列叢書。 譯者:趙玉閃,華北電力大學外語教授;李麗君,華北電力大學外語副教授;盧傳斌,南京金陵學院副教授。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