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電路.信號與系統(上)/李芳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35255
- 條形碼:9787568035255 ; 978-7-5680-352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電路.信號與系統(上)/李芳等 本書特色
《電路、信號與系統(上)、(下)》課程是電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其基本內容、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技術也是數字信號處理、圖象處理與分析、語音處理與分析、模式識別、遙感遙測技術、智能裝備技術、預測方法等的重要基礎。 該課程是電類、信息類本科生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是該類學科研究方向學生考研的必考專業課程之一。自2014年來,國務院引導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武漢工程科技學院作為湖北省轉型試點院校,開展了適應轉型需要的課程建設及教材改革。為使教學內容既保證經典理論、方法的完整性、連續性,又保證其內容具有規范性、科學性、前沿性,及對轉型后具有的專業教學適應性,必須開展適用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教材建設。作為試點院校,該教材的編著有利于后期應用型技術型高校教材體系的建立和推廣。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電路.信號與系統(上)/李芳等 內容簡介
本書遵循“以實用為主,理論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突出實用性。為適應當前電子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教材介紹了電路分析的基礎知識和常規內容,其中包括常用的電路分析理論與計算方法及若干應用實例等。 全書共分7章,包括電路分析的基本量、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電阻網絡等效分析方法;電路分析的一般方法;電路分析的重要定理,如戴維南與諾頓定理等;RC電路和RL電路討論;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和沖激響應;二階動態電路時域分析;正弦穩態分析的相量法;線性電路的正弦穩態響應等。 本書深入淺出,重點明確,實例豐富。可以作為高校電子、通信、光電、計算機、電氣及自動化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尤其適合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的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電氣信息類專業,也可供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相關專業的《電路分析》課程也可使用本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電路.信號與系統(上)/李芳等 目錄
1.1電路和電路模型1
1.1.1實際電路1
1.1.2電路模型1
1.2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2
1.2.1電流和電壓的實際方向2
1.2.2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2
1.3電功率和能量3
1.3.1功率的定義3
1.3.2功率的計算4
1.4電路元器件5
1.4.1電阻元件5
1.4.2電容元件6
1.4.3電感元件8
1.5電壓源和電流源10
1.5.1電壓源的伏安特性11
1.5.2電流源的伏安特性11
1.6受控電源12
1.7基爾霍夫定律13
1.7.1基爾霍夫電流定律13
1.7.2基爾霍夫電壓定律15
1.8信號的概念16
1.9信號的簡單運算22
1.10奇異信號24
1.11系統的概念32
1.12電路、信號與系統的相互關系34
1.12.1電路與系統34
1.12.2信號、電路與系統35
1.13線性非時變系統的分析35
習題37
實驗一Multisim軟件入門和基爾霍夫定理的驗證41
第2章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49
2.1引言49
2.1.1線性電路49
2.1.2直流電路49
2.2電路的等效變換49
2.3電阻的串聯和并聯50
2.3.1電阻的串聯50
2.3.2電阻的并聯51
2.4電阻的Y形連接和△形連接的等效變換52
2.4.1電阻的Y形連接與△形連接52
2.4.2Y△形連接的等效變換53
2.5電壓源、電流源的串聯和并聯55
2.5.1電壓源的串、并聯55
2.5.2電流源的串、并聯55
2.6實際電源的兩種模型及其等效變換56
2.6.1實際電壓源56
2.6.2實際電流源56
2.6.3電源的等效變換56
2.7輸入電阻58
習題59
實驗二電阻串并聯分壓和分流關系驗證62
第3章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63
3.1圖論初步63
3.1.1“圖”的初步概念63
3.1.2利用圖確定獨立回路64
3.2“樹”的概念65
3.2.1“樹”和“支”65
3.2.2“圖”的平面圖和網孔66
3.3支路電流法67
3.4網孔電流法69
3.5回路電流法71
3.6結點電壓法73
習題76
實驗三網孔電流和結點電壓分析法仿真實驗78
第4章電路定理80
4.1疊加定理與齊次定理80
4.1.1疊加定理80
4.1.2齊次定理83
4.2替代定理85
4.3戴維南定理與諾頓定理87
4.3.1戴維南定理87
4.3.2諾頓定理89
習題90
實驗四疊加定理、等效電源定理仿真實驗92
第5章一階電路97
5.1動態電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條件97
5.1.1過渡過程97
5.1.2換路定律97
5.1.3初始值的確定98
5.2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00
5.2.1R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00
5.2.2RL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01
5.3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03
5.3.1RC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03
5.3.2RL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04
5.4一階電路的全響應105
5.4.1全響應的兩種分解方式105
5.4.2三要素法106
5.5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108
5.5.1單位階躍函數108
5.5.2單位階躍響應108
5.6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110
5.6.1單位沖激函數110
5.6.2單位沖激響應110
習題112
實驗五一階動態電路的時域仿真分析115
第6章二階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118
6.1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18
6.1.1二階電路的初始條件118
6.1.2RL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18
6.2二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22
6.2.1RLC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22
6.2.2RLC并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23
6.3二階電路的全響應123
習題124
實驗六二階動態電路暫態過程的研究126
第7章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129
7.1相量129
7.1.1復數129
7.1.2復數的直角坐標形式和極坐標形式130
7.2正弦量131
7.2.1正弦函數與正弦量131
7.2.2正弦量的有效值和相位差132
7.3相量法基礎133
7.3.1相量133
7.3.2同頻正弦量的相量運算134
7.4電路定律的相量形式136
7.4.1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36
7.4.2基本元件VAR的相量形式136
7.5阻抗和導納140
7.5.1阻抗140
7.5.2導納141
7.6阻抗(導納)的串聯和并聯142
7.7電路的相量圖144
7.8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144
7.9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146
7.9.1瞬時功率146
7.9.2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147
7.9.3視在功率147
7.10復功率148
7.11*大功率傳輸定理150
7.12串聯諧振電路151
7.12.1串聯諧振電路的諧振特性151
7.12.2串聯諧振電路的功率152
7.12.3串聯諧振電路的頻率特性153
7.13并聯諧振電路154
習題156
實驗七正弦穩態交流電路仿真實驗159
第8章二端口網絡162
8.1z參數與y參數網絡162
8.1.1z參數網絡163
8.1.2y參數網絡165
8.2混合參數(h參數)網絡167
8.2.1二端口網絡的混合型VAR167
8.2.2二端口網絡的混合型VAR和h參數等效電路169
8.3二端口網絡的傳輸Ⅰ型、Ⅱ型矩陣171
8.3.1二端口網絡的傳輸Ⅰ型矩陣171
8.3.2二端口網絡的傳輸Ⅱ型矩陣172
8.4互易二端口網絡和互易定理173
8.5各參數組之間的關系174
8.6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網絡177
習題178
實驗八二端口網絡仿真設計180
附錄A習題參考答案184
參考文獻190目錄
電路、信號與系統(上)目錄第1章電路、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1
1.1電路和電路模型1
1.1.1實際電路1
1.1.2電路模型1
1.2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2
1.2.1電壓和電流的實際方向2
1.2.2電壓,電流參考方向2
1.3電功率和能量3
1.3.1功率的定義3
1.3.2功率的計算4
1.4電路元器件5
1.4.1電阻元件5
1.4.2電容元件6
1.4.3電感元件8
1.5電壓源和電流源11
1.5.1電壓源的伏安特性11
1.5.2電流源的伏安特性11
1.6受控電源12
1.7基爾霍夫定律13
1.7.1基爾霍夫電流定律14
1.7.2基爾霍夫電壓定律15
1.8信號的概念16
1.9信號的簡單運算22
1.10奇異信號24
1.11系統的概念32
1.12電路、信號與系統的相互關系34
1.12.1電路與系統34
1.12.2信號、電路與系統35
1.13線性非時變系統的分析35
習題37
實驗一Multisim軟件入門和基爾霍夫定理的驗證41
第2章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49
2.1引言49
2.1.1線性電路49
2.1.2直流電路49
2.2電路的等效變換49
2.3電阻的串聯和并聯50
2.3.1電阻的串聯50
2.3.2電阻的并聯51
2.4電阻的Y形連接和△形連接的等效變換52
2.4.1電阻的Y形聯接與△形聯接52
2.4.2Y△形聯接的等效變換53
2.5電壓源、電流源的串聯和并聯55
2.5.1電壓源的串、并聯55
2.5.2電流源的串并聯55
2.6實際電源的兩種模型及其等效變換56
2.6.1實際電壓源56
2.6.2實際電流源56
2.6.3電源的等效變換56
1.7輸入電阻58
習題59
實驗二電阻串并聯分壓和分流關系驗證62
第3章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63
3.1圖論初步63
3.1.1“圖”的初步概念63
3.1.2利用圖確定獨立回路64
3.2“樹”的概念65
3.2.1“樹”和“支”65
3.2.2“圖”的平面圖和網孔66
3.3支路電流法67
3.4網孔電流法69
3.5回路電流法71
3.6結點電壓法73
習題76
實驗三網孔電流和結點電壓分析法仿真實驗78
第4章電路定理80
4.1疊加定理與齊次定理80
4.1.1疊加定理80
4.1.2齊次定理83
4.2替代定理85
4.3戴維南與諾頓定理87
4.3.1戴維南定理87
4.3.2諾頓定理89
習題90
實驗四疊加定理、等效電源定理仿真實驗92
第5章一階電路97
5.1動態電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條件97
5.1.1過渡過程97
5.1.2換路定律97
5.1.3初始值的確定98
5.2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00
5.2.1R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00
5.2.2RL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01
5.3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03
5.3.1RC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03
5.3.2RL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04
5.4一階電路的全響應105
5.4.1全響應的兩種分解方式105
5.4.2三要素法106
5.5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108
5.5.1單位階躍函數108
5.5.2單位階躍響應108
5.6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110
5.6.1單位沖激函數110
5.6.2單位沖激響應110
習題112
實驗五一階動態電路的時域仿真分析115
第6章二階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118
6.1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18
6.1.1二階電路的初始條件118
6.1.2RL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118
6.2二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22
6.2.1RLC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22
6.2.2RLC并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123
6.3二階電路的全響應123
習題124
實驗六二階動態電路暫態過程的研究126
第7章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129
7.1相量129
7.1.1復數129
7.1.2復數的直角坐標形式和極坐標形式130
7.2正弦量131
7.2.1正弦函數與正弦量131
7.2.2正弦量的有效值和相位差132
7.3相量法基礎133
7.3.1相量133
7.3.2同頻正弦量的相量運算134
7.4電路定律的相量形式136
7.4.1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36
7.4.2基本元件VAR的相量形式136
7.5阻抗和導納140
7.5.1阻抗140
7.5.2導納141
7.2阻抗(導納)的串聯和并聯142
7.7電路的相量圖144
7.8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144
7.9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146
7.9.1瞬時功率146
7.9.2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147
7.5.3視在功率147
7.10復功率148
7.11*大功率傳輸定理150
7.12串聯諧振電路151
7.12.1串聯諧振電路的諧振特性151
7.8.2串聯諧振電路的功率152
7.12.3串聯諧振電路的頻率特性153
7.13并聯諧振電路154
習題156
實驗七正弦穩態交流電路仿真實驗159
第8章二端口網絡162
8.1參數與y參數網絡162
8.1.1z參數網絡163
8.1.2y參數網絡165
8.2混合參數(h參數)網絡167
8.2.1二端口網絡的混合型VAR167
8.2.2二端網絡的混合型VAR和h參數等效電路169
8.3二端口網絡的傳輸Ⅰ型、Ⅱ型矩陣171
8.3.1二端網絡的傳輸Ⅰ型矩陣171
8.3.2二端口網絡的傳輸Ⅱ型矩陣172
8.4互易二端口網絡和互易定理173
8.5各參數組之間的關系175
8.6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網絡177
習題178
實驗八二端口網絡仿真設計180
附錄A習題參考答案184
參考文獻190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