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冀西北地區社火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4494
- 條形碼:9787514194494 ; 978-7-5141-944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冀西北地區社火研究 內容簡介
以活躍在冀西北地區張家口市各縣區春節期間的社火習俗為研究對象,用文獻調查和野外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著作分十章,對國內外社火研究現狀進行述評,從歷史的角度,通過對大量文史資料及地方志的研究梳理,考察社火的涵義、起源及在冀西北大地上數百年的傳承沿革。對當前現存的社火活動進行現狀調查。重點對蔚縣 “拜燈山”,萬全“打棍”、陽原“曲長城背閣”等地方特色濃郁的社火活動進行實際調研,挖掘整理。結合當地的人文歷史背景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從歷史淵源、存在現狀,社會環境,文化藝術形態、表演形式、文化內涵等方面對當地社火進行全方位考察,并尋求城鎮化進程中民俗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思路和策略。
冀西北地區社火研究 目錄
**章 引言
**節 選題的形成
第二節 研究意義
第三節 研究的理論框架和主要內容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重點和難點
第二章 社火研究現狀綜述
**節 社火的含義和文化溯源
第二節 社火表演的主要內容、形式和文化特點
第三節 社火藝術研究
第四節 社火的文化價值與功能
第五節 社火的現狀和保護研究
第六節 當前社火研究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三章 冀西北地區綜論
**節 悠久的歷史傳統,豐富的文化遺存
第二節 獨特的地理位置——兵家必爭之地,陸路商埠重鎮
第三節 淳樸的民風,多彩的年俗
第四章 冀西北社火習俗沿革
**節 地方志中有關冀西北地區社火習俗的記載
第二節 冀西北地區社火習俗源遠流長
第三節 冀西北社火當代持存情況
第五章 冀西北社火藝術展演形態
**節 社火的組織形式
第二節 社火的規模和表演
第三節 社火的角色簡介和表演內容
第六章 冀西北地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火種類
**節 蔚縣“拜燈山”
第二節 蔚縣打樹花
第三節 蔚州高蹺戲
第四節 代國戰鼓
第五節 蔚州活馬舞
第六節 陽原曲長城背閣
第七節 萬全打棍
第八節 懷安、萬全的蹦鼓子舞
第九節 懷安縣胡家屯社火
第十節 懷安、懷來九曲黃河燈
第十一節 宣化王河灣挎鼓
第十二節 涿鹿“繞花”
第七章 冀西北社火的民俗特點和文化內涵
**節 冀西北地區社火積淀著先人祭祀天地,驅兇趨吉的古老文化傳統
第二節 冀西北地區社火具有三晉文化、燕趙文化與蒙古族文化并存與交融的特色
第三節 冀西北地區社火幽默詼諧,具有普天同慶的節日狂歡特色
第八章 冀西北社火的文化價值
**節 孕育當地民間文藝的沃土
第二節 對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留住鄉愁的重要載體
第四節 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重要資源
第九章 城鎮化背景下冀西北地區社火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節 冀西北地區社火在新時代的變遷
第二節 冀西北地區社火生存發展面臨的問題
第三節 加強冀西北地區社火保護利用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結語
附錄 作者公開發表的相關論文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冀西北地區社火研究 作者簡介
梁俊仙,1975年出生,河北省萬全人,河北北方學院教師,副教授,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張家口市地方文化。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