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34950
- 條形碼:9787550434950 ; 978-7-5504-3495-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考察 本書特色
金融危機的發生,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到金融危機的發生對經濟產生的損害。然而什么是金融危機?其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治理或減少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害?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濟,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發展緩慢。而中國傳統的白銀為主的貨幣制度混亂,不利于金融和經濟的發展。
《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考察/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系列叢書》通過對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發生的金融危機進行研究,對其發生的復雜的經濟基礎、金融背景和***面進行分析,并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進行研究,通過對比分析,探尋金融危機的本質,總結金融危機發生的規律,并尋求一定的啟示。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考察 內容簡介
金融危機的發生,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到金融危機的發生對經濟產生的損害。然而什么是金融危機?其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治理或減少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害?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濟,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發展緩慢。而中國傳統的白銀為主的貨幣制度混亂,不利于金融和經濟的發展。楊森著的《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考察》通過對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發生的金融危機進行研究,對其發生的復雜的經濟基礎、金融背景和政治局面進行分析,并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進行研究,通過對比分析,探尋金融危機的本質,總結金融危機發生的規律,并尋求一定的啟示。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考察 目錄
一、選題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二、相關研究綜述
三、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四、研究目標與論文結構
**章 金融危機和相關理論
**節 金融危機的概念
一、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
二、貨幣信用危機和金融危機
三、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
四、金融危機
第二節 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
一、馬克思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理論
二、凱恩斯的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理論
三、伴隨經濟危機爆發的金融危機
第三節 金融體系的內在不穩定性和金融危機
一、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二、金德爾伯格的金融危機理論
第四節 金融危機的生成機理
一、金融機構運行機制存在的缺陷
二、金融市場機制的負面效應
三、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脆弱性
第二章 20世紀30年代中國金融危機的歷史背景
**節 近代中國以白銀為主的紊亂的貨幣體系
一、銀兩制度的發展
二、銀元的開鑄
三、紙幣制度的發展
四、近代中國幣制及其流通的紊亂
第二節 中國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中國經濟
一、中國農村經濟凋敝
二、中國工商業衰落
三、中國對外貿易的入超
第三節 畸形發展的中國金融業
一、都市金融業游資充斥
二、都市金融業投機盛行
第四節 弱勢外交與中日矛盾的自熱化
一、資本主義國家對于中國經濟的控制
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第三章 20世紀30代中國金融危機的爆發
**節 美國的白銀政策拉開了中國金融危機的序幕
一、美國的白銀政策將危機轉嫁至中國
二、世界銀價上漲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
三、白銀購買力提高.導致物價跌落和匯率上升
四、白銀外流導致銀根緊縮
五、銀行、錢莊等金融機構的倒閉風潮
第二節 金融危機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一、農業危機進一步加深
二、鄉村手工業崩潰
三、民族工業日益凋敝
四、商業日益蕭條
第三節 中國金融危機滯后于世界經濟危機的原因
第四章 金融危機前后政府的金融措施
**節 金融危機前政府實施全國性金融統制
一、籌建中央銀行
二、限制和取締地方銀行、商業行莊發行紙幣
三、“廢兩改元”的成功實施
第二節 金融危機發生后國民政府的金融措施
一、控制白銀外流
二、應對通貨緊縮
三、加強對銀行、錢莊的管理與監督
四、尋求英美幫助的種種努力
五、法幣改革政策的出臺
第五章 中國近代五次金融危機對比分析
**節 近代五次金融危機簡述
一、1883年金融危機——“股票風潮
二、1897年金融危機——“上海貼票風潮
三、1910年金融危機——“上海橡膠股票風潮
四、1921年金融危機——“信交風潮
五、1935年金融危機——“白銀風潮
第二節 五次金融危機的共性分析
一、金融危機爆發的一般外部因素
二、個人理性與市場非理性并存
三、投機盛行是金融危機的溫床
四、金融危機與外國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
第六章 結論與啟示
一、內外因素促成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金融危機
二、國家主權完整是金融業發展的前提條件
三、貨幣制度穩定和金融發展密切相關
四、實體經濟的發展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五、完善的監管可以防范金融危機
參考文獻
后記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