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自動控制原理/徐江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39249
- 條形碼:9787565039249 ; 978-7-5650-392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動控制原理/徐江陵 內容簡介
《自動控制原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機電類專業“十三五”系列規劃教材》闡述了經典控制理論中線性定常系統理論的基本內容。全書共分為6章,包括自動控制系統的一般概念及數學模型、經典控制理論的時域分析法、頻域分析法,控制系統的校正方法以及線性離散系統的分析法等內容。同時,《自動控制原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機電類專業“十三五”系列規劃教材》列舉了大量的實例。有利于讀者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動控制原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機電類專業“十三五”系列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自動化行業從業人員的參考用書。
自動控制原理/徐江陵 目錄
第1章 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
1.1 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史
1.2 自動控制系統的示例
1.3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
1.4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1.5 自動控制原理的控制方式
1.6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
1.7 對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8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2.1 線性系統的微分方程
2.2 非線性方程的線性化
2.3 傳遞函數
2.3.1 傳遞函數的定義
2.3.2 傳遞函數的性質
2.4 系統方框圖
2.4.1 系統方框圖
2.4.2 方框圖的繪制
2.5 典型環節及其傳遞函數
2.6 方框圖的等效變換
2.7 信號流圖與梅遜公式
2.7.1 信號流圖的基本概念
2.7.2 梅遜公式及其應用
2.8 控制系統的典型傳遞函數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法
3.1 控制系統的時域性能指標
3.1.1 基本實驗信號
3.1.2 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
3.2 一階系統的時域分析
3.3 二階系統的時域分析
3.3.1 二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3.3.2 二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3.4 二階系統響應特性的改善
3.5 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3.5.1 系統穩定性概念
3.5.2 線性系統穩定的充分必要條件
3.5.3 勞斯穩定判據
3.5.4 勞斯穩定判據的特殊情況
3.5.5 相對穩定性和穩定裕度
3.6 系統的穩態誤差
3.6.1 誤差及穩態誤差的基本概念
3.6.2 系統穩態誤差的計算
3.6.3 給定信號作用下的穩態誤差
3.6.4 改善系統穩態精度的途徑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頻域分析法
4.1.1 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4.1.2 頻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4.2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4.3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4.3.1 開環對數頻率特性(伯德圖)曲線的繪制
4.3.2 系統開環對數頻率特性圖的繪制
4.4 奈奎斯特穩定判據
4.4.1 系統開環特征式和閉環特征式的關系
4.4.2 奈奎斯特穩定判據
4.4.3 對數頻率穩定判據
4.4.4 穩定裕度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系統的校正方法
5.1 校正的基本概念
5.1.1 性能指標
5.1.2 校正系統的結構
5.2 串聯校正裝置的結構、特性和功能
5.2.1 超前校正裝置
5.2.2 滯后校正裝置
5.2.3 滯后一超前校正裝置
5.3 串聯校正的頻率響應設計法
5.3.1 串聯超前校正
5.3.2 串聯滯后校正
5.3.3 串聯滯后-超前校正
5.4 幾種基本的控制規律
5.4.1 比例控制(P控制)
5.4.2 比例+微分控制(PD控制)
5.4.3 比例+積分控制(PI控制)
5.4.4 比例+積分+微分控制(PID控制)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線性離散系統的分析與綜合
6.1 采樣過程
6.2 采樣周期的選擇
6.2.1 采樣定理
6.2.2 采樣周期的選取
6.3 信號保持
6.3.1 零階保持器
6.4 Z變換
6.5 脈沖傳遞函數
6.5.1 線性數字控制系統的開環脈沖傳遞函數
6.5.2 線性數字控制系統的閉環脈沖傳遞函數
6.6 穩定性分析
6.6.1 s平面與z平面的映射關系
6.6.2 線性數字控制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
6.6.3 勞斯穩定判據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1.1 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史
1.2 自動控制系統的示例
1.3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
1.4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1.5 自動控制原理的控制方式
1.6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
1.7 對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8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2.1 線性系統的微分方程
2.2 非線性方程的線性化
2.3 傳遞函數
2.3.1 傳遞函數的定義
2.3.2 傳遞函數的性質
2.4 系統方框圖
2.4.1 系統方框圖
2.4.2 方框圖的繪制
2.5 典型環節及其傳遞函數
2.6 方框圖的等效變換
2.7 信號流圖與梅遜公式
2.7.1 信號流圖的基本概念
2.7.2 梅遜公式及其應用
2.8 控制系統的典型傳遞函數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法
3.1 控制系統的時域性能指標
3.1.1 基本實驗信號
3.1.2 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
3.2 一階系統的時域分析
3.3 二階系統的時域分析
3.3.1 二階系統的數學模型
3.3.2 二階系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3.4 二階系統響應特性的改善
3.5 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3.5.1 系統穩定性概念
3.5.2 線性系統穩定的充分必要條件
3.5.3 勞斯穩定判據
3.5.4 勞斯穩定判據的特殊情況
3.5.5 相對穩定性和穩定裕度
3.6 系統的穩態誤差
3.6.1 誤差及穩態誤差的基本概念
3.6.2 系統穩態誤差的計算
3.6.3 給定信號作用下的穩態誤差
3.6.4 改善系統穩態精度的途徑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頻域分析法
4.1.1 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4.1.2 頻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4.2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4.3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4.3.1 開環對數頻率特性(伯德圖)曲線的繪制
4.3.2 系統開環對數頻率特性圖的繪制
4.4 奈奎斯特穩定判據
4.4.1 系統開環特征式和閉環特征式的關系
4.4.2 奈奎斯特穩定判據
4.4.3 對數頻率穩定判據
4.4.4 穩定裕度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系統的校正方法
5.1 校正的基本概念
5.1.1 性能指標
5.1.2 校正系統的結構
5.2 串聯校正裝置的結構、特性和功能
5.2.1 超前校正裝置
5.2.2 滯后校正裝置
5.2.3 滯后一超前校正裝置
5.3 串聯校正的頻率響應設計法
5.3.1 串聯超前校正
5.3.2 串聯滯后校正
5.3.3 串聯滯后-超前校正
5.4 幾種基本的控制規律
5.4.1 比例控制(P控制)
5.4.2 比例+微分控制(PD控制)
5.4.3 比例+積分控制(PI控制)
5.4.4 比例+積分+微分控制(PID控制)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線性離散系統的分析與綜合
6.1 采樣過程
6.2 采樣周期的選擇
6.2.1 采樣定理
6.2.2 采樣周期的選取
6.3 信號保持
6.3.1 零階保持器
6.4 Z變換
6.5 脈沖傳遞函數
6.5.1 線性數字控制系統的開環脈沖傳遞函數
6.5.2 線性數字控制系統的閉環脈沖傳遞函數
6.6 穩定性分析
6.6.1 s平面與z平面的映射關系
6.6.2 線性數字控制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
6.6.3 勞斯穩定判據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